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序贯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血氧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04 16:14: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析序贯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HFNC )结合护理干预治疗重症呼吸衰竭( RF )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氧 指标、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2 年 2 月至 2023 年 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 100 例重症 RF 患者分 为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疗法 + 护理干预)与观察组(序贯 HFNC+ 护理干预),各 50 例。两组患者均治疗 1 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 效,治疗前与治疗 1 周后血氧指标、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 组;与治疗前比, 治疗 1 周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aO2 )、氧分压(PaO2 )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 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均降低且观 察组更低;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最大通气量(MVV )及用力肺活量(FVC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呼吸频率(RR )、心 率(HR )、平均动脉压(MAP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 序贯 HFNC 结 合护理干预治疗重症 RF 临床疗效显著,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氧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 促进肺功能恢复, 且并发症较少, 安全性较高。

  重症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指的是 RF 患 者症状极为严重,临床表现为严重缺氧,不仅影响患者 生活质量,还会威胁其生命安全。此外,重症 RF 患者容 易并发低氧血症,长时间的血氧含量低,无法为患者提 供正常的生命所需,会导致其出现皮肤发紫、呼吸困难 等症状,因此采取积极的治疗非常必要 [1] 。随着医疗技术 飞速发展,临床对于重症 RF 患者的治疗方式不断增多, 其中,无创机械通气疗法、序贯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 疗(HFNC)等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无创机械通气疗法作 用迅速、操作简单,可以用于呼吸衰竭的治疗,但由于其 存在腹腔胀气、面部皮肤压伤等不良事件,部分患者无法耐受 [2]。序贯 HFNC 是一种呼吸支持技术,能够产生一 定浓度与流量的氧气,达到氧疗的效果,恒定的温度与湿 度可以保护黏膜纤毛的清除功能,降低上呼吸道阻力,改 善肺泡通气量,和常规氧疗手段比较,序贯 HFNC 可改 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治疗效果更佳 [3] 。另外,治疗前后的 护理是必不可少的,耐心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相关注意事 项,指导患者掌握有效的呼吸方法,同时密切监控患者的 生命体征,加强体位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可提高治疗效 果。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序贯 HFNC 结合护理干预治 疗重症 RF 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氧指标、肺功能的 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2 年 2 月至 2023 年 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 100 例重症 RF 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 性 30 例,女性 20例;年龄 49~70 岁,平均(60.36±5.55) 岁;体质量 40~77 kg,平均(60.78±5.55 )kg。观察 组患者中男性 29 例,女性 21 例;年龄 50~70 岁,平 均(60.42±5.64 )岁;体质量 42~77 kg,平均(60.88± 5.56 )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呼吸内科急危重 症》 [4] 中 RF 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呼吸频率(RR)>25 次 /min,属重症 RF;未合并严重循 环系统疾病;近 1 个月内未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排除标 准:存在严重气胸或气道畸形;存在氧疗禁忌证;肝、肾 功能异常。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会审核并批准,患者或 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

  1.2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进行抗感染、止咳平 喘、维持酸碱平衡等治疗,对照组实施无创机械通气疗 法:使用呼吸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国械注准 20213080969.型号:SV60)治疗,设置潮气量 7~10 mL/kg 体质量,初始吸气压 10~12 cmH2O( 1 cmH2O= 0.098 kPa),设呼气压 4~6 cmH2O,氧浓度分数需保持在 60%~80%,吸气 / 呼气比 1 ∶ 1.5~1 ∶2.0.设置压力的上 升时间 0.5~1.0 s,此后按照患者可承受能力进行调整,保 持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在 92% 以上,患者每天的给 氧时间需在 16 h 以上。观察组实施序贯 HFNC:HFNC 治 疗通过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长沙涵晖医疗科技有限公 司,湘械注准 20212081266.型号:RH87C)完成治疗,起 始温度维持 37 ℃,气体的流速为 40 L/min,吸气正压约 为 10~12 cmH2O,呼气正压约为 4~6 cmH2O,治疗过程 中,需以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调节(温度 / 气体湿化度), 同时保持 SaO2 在 92% 以上,每天供氧时间需在 16 h 以 上。所有患者都进行 1 周治疗,1 周后,根据患者情况改 用低流量氧疗或改变治疗方式。

  1.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护理:①排痰护 理。协助患者排痰,及时将痰液清除,若患者痰液偏浓 稠,需采取雾化治疗,避免痰液引发肺部感染。②心理护 理。由于面罩压迫作用患者无法进食,患者的依从性较差, 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交流,减轻患者心理防备,以熟 练、规范的操作取得患者信任,引导患者倾诉、宣泄情绪。 ③体位护理。帮助患者将头部抬高至 45° ,辅助其更换体 位,帮助其获得舒适体位。④感染的预防护理。注意患者 日常卫生,对其分泌物进行及时处理,避免误吸或感染。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后,参照《呼吸内科 急危重症》[4] 判定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显 著改善,且咳嗽、缺氧、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除,血氧 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肺功能改善,且咳嗽、缺 氧、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及血氧指标也得到一定改善;无 效: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症状、血氧指标均未得到改善。 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 100%。②血氧 指标。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 1 周后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 (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 Co.,型号:GEM Premier 3500 ) 监测两组患者的 SaO2 、氧分压(PaO2 )及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③肺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 1 周后采 用肺功能测定仪(浙江亿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 PF680)检测两组患者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最 大通气量(MVV)及用力肺活量(FVC)水平。④血流 动力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 1 周后采用 24 h 心电 血压监护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 号:VS900)监测两组患者 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 (MAP)。⑤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支气管痉挛、鼻黏膜 受损、排痰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经 S-W 法检验证实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组间 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两组患者血氧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 1 周后 两组患者 SaO2、PaO2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 PaCO2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

  2.3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 1 周 后两组患者 FEV1、MVV、FVC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更 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

  2.4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 1 周后两组患者 RR、HR、MAP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 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4.
\

  2.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 率为 6.00% 低于对照组的 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5.
\

  3 讨论

  无创机械通气疗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不 具有侵入性,简便易操作,部分患者耐受性差仍达不到 理想效果,需要再次插管 [5] 。HFNC 所用气体是空气与 氧气的混合气体,把混合气体通过高流量方式直接输送 至患者肺部,让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快速得到改善,序 贯 HFNC 还能有效降低死腔量,使肺泡通气量增加,还 可使患者肺泡通气量显著提高 [6] 。除了选用合适的治疗方 法外,治疗期间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治疗前耐心与患 者讲解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密切观察患者呼 吸道畅通情况,加强患者的体位护理,可确保治疗顺利 进行。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 疗 1 周后观察组患者 SaO2 、PaO2 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 PaCO2 水平更低, 表明序贯HFNC 结合护理应用于重症RF 临床疗效显著, 能够有效改善重症RF 患者的血氧指标。究 其原因, 序贯 HFNC 采用的是高流量气体, 可有效降低死 腔通气, 让通气量进一步增加, 防止二氧化碳潴留;此外, 该治疗方式还能使患者的呼气末肺容积增加, 降低RR,让 呼吸衰竭症状得到改善,以此改善氧合失衡情况 [7] 。而无 创机械通气虽然简单易操作,但在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会 产生巨大气流冲击,使得患者出现呼气困难等问题,导致 患者接受度低,最终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中,治疗 1 周 后观察组患者 FEV1 、MVV、FVC 水平较对照组更高,表 明序贯 HFNC 结合护理可有效改善重症 RF 患者肺功能。 究其原因, 序贯 HFNC 能够形成气道正压, 使鼻咽均得到 扩展,促进肺泡复张,防止其进一步萎缩,进而达到改善 肺功能的目的 [8]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会导致排痰障碍,患 者一旦出现这一情况,很容易引发痰黏稠,患者痰液不易 排出,影响正常呼吸,对其肺功能的恢复有很大影响。本 研究中, 治疗 1 周后观察组患者 RR、HR、MAP 水平和并 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序贯 HFNC 结合护理能 够改善重症 RF 患者的呼吸情况,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率。究其原因, 使用序贯 HFNC 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氧体积分数能够提升到 100%,完全满足病患对氧气的需求, 保 持氧流量稳定,保护患者的鼻黏膜清除能力,同时辅以护 理疗法,及时为患者清除痰液,可避免引起肺部感染,适 当为患者更换体位,保持呼吸通畅,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还有研究发现,序贯 HFNC 能够很好改善患者 RR 与 HR 水平,效果优于无创氧疗,且安全性更高,而无创机械通 气治疗会因为操作不当或不适用于患者导致其呼吸不畅, 还会因面罩对鼻腔的压迫导致鼻黏膜受损,同时也会对患 者面部皮肤造成一定损伤 [9-10]。
\

  综上,序贯 HFNC 结合护理治疗重症 RF 疗效显 著,可以改善其血氧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肺功 能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 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苗苗 , 周冠华 , 王助衡 . 无创机械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疗对老 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 2023.20(1): 132-135.
  [2] 梁丽萍 , 黄炎明 , 陈美玲 , 等 . 高流量鼻腔氧疗与无创机械通气 在病毒性肺炎所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比较 [J]. 临床内科杂 志 , 2020. 37(6): 419-422.
  [3] 李媛 , 雷蓉 .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 [J]. 贵州医药 , 2022. 46(11): 1737-1739.
  [4] 梁名吉 , 李锐 , 王希明 . 呼吸内科急危重症 [M].北京 : 中国协和 医科大学出版社 , 2018: 103-119.
  [5] 余红 , 张川 , 乐涛 , 等 . 无创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老年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J]. 老年医学与保健 , 2022.28(5): 1075-1078. 1092.
  [6] 杨小雪 , 卓越 , 丁伟超 , 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 气患者序贯 HFNC 与 NPPV 的疗效比较 [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 杂志 , 2022. 43(1): 29-33.
  [7] 王建军 , 姜宏英 , 李勃 .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 究 [J]. 中国急救医学 , 2019. 39(10): 945-948.
  [8] 王生浩 , 温林芳 , 杜小兵 , 等 .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机械通气 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序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J]. 中国医 药 , 2022. 17(4): 505-508.
  [9] 晋发 , 潘霞 , 卢鑫 , 等 . 经鼻高流量氧疗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J]. 山东医药 ,2023. 63(13): 77-80.
  [10] 王莉 , 成晓蓉 , 杨海燕 , 等 . 序贯经鼻高流量通气在急诊重症呼 吸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 报 , 2020. 36(5): 1027-10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27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