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分级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护理在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分级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心理韧性、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中文心理韧性量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分级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护理,可提高心脏膜手术患者的心理韧性、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命质量,其护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心脏瓣膜手术,分级心理护理,认知行为护理,心理韧性,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effects of grad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al nurs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valve surger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8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rdiac valve surgery in this hospital from July 2021 to June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grad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the self-care agency,and the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the nursing,the scores of Chines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cale,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and 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r<0.05).Conclusions: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nursing,the grad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al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the self-care abilit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membrane surgery.Moreover,it is superior to simple routine nursing.
【Keywords】Cardiac valve surgery;Graded psychological nursing;Cognitive behavioral nursing;Psychological resilience;Self-care agency;Quality of life
心脏瓣膜病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群,该疾病患者伴有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或发生退行性改变、黏液样改变,使心腔压力和容量负荷增加,导致心房、心室结构改变,对患者心功能造成不良影响[1]。通过手术治疗可修复或替换病变的心脏瓣膜,但风险较高,部分患者对手术效果及预后产生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术后恢复[2]。不同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护理需求,但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难以充分满足个体差异。分级心理护理可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并予以不同级别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得到精准服务,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3]。认知行为护理强调提高患者正向认知,使其自觉改变自身行为,最终获得理想护理效果[4]。本文观察分级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护理在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成人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检查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5],并符合相关手术指征;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神志清楚,视听功能及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躯体运动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严重智力障碍者;存在心脏瓣膜手术禁忌证者。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39~75岁,平均(58.26±5.17)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20例,Ⅳ级11例;文化程度:大专以及上9例,高中或中专19例,初中及以下15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38~76岁,平均(58.34±5.22)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1例,Ⅲ级22例,Ⅳ级10例;文化程度:大专以及上10例,高中或中专21例,初中及以下12例。两组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加强患者围术期基础护理,为其讲解心脏瓣膜手术健康知识,及时疏导负性情绪,使保持轻松乐观态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分级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护理,具体如下。
1.2.1分级心理护理(1)心理分级:患者入院后,立即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疼痛程度(五指法)对其进行心理分级,PSQI评分<8分,疼痛评分<2分为一级;PSQI评分8~14分,疼痛评分2~3分为二级;PSQI评分≥15分,疼痛评分≥4分为三级。(2)一级心理护理:保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安静,通过张贴挂画、摆放鲜花等方式增加温馨感,适当调节室内温湿度,保持空气新鲜;提前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将打鼾患者与失眠患者分病房居住,作息时间相近的患者安排到同一病房居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手术效果、心脏瓣膜恢复情况,避免患者过度担忧。(3)二级心理护理:在一级心理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精神松弛法为患者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指导患者调整自身呼吸频率,冥想美好的事物,隔绝外部环境造成的不良刺激;主动关心患者,邀请患者看电视、听音乐等,转移其对心脏瓣膜病和术后疼痛的关注度,以减轻内心的焦虑、恐惧和不安。(4)三级心理护理:在一级、二级心理护理基础上,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叮嘱需予患者更多陪伴,帮助患者缓解内心孤独感,感受来自家庭的关爱和支持;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和病情变化,及时向家属反馈,使其参与到照护工作之中,告知患者外界新鲜事物,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
1.2.2认知行为护理(1)认知评估: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认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患者对心脏瓣膜病和手术的认识,引导患者诉说自身真实想法;详细记录交谈内容,分析患者当前存在的错误认知,制订针对性认知行为护理计划。(2)认知重构:向患者讲解心脏瓣膜病相关知识、手术流程及优势、术后护理方法等,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纠正既往对心脏瓣膜病及手术的错误认知;与患者共同回顾认知评估结果,分析其中存在的消极思维和不合理认知,诱导患者提出质疑、重新思考,重构新的正确认知。(3)行为护理:引导患者将积极、正确的认知思维代入现实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正既往不良习惯。两组患者均护理至出院。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2周后心理韧性。采用中文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进行评估,量表包含坚韧性(0~52分)、力量性(0~32分)、乐观性(0~16分)3个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心理韧性越强。(2)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2周后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进行评估,量表包含自我责任感(0~30分)、自我护理技能(0~40分)、自我概念(0~60分)及健康知识水平(0~80分)4个维度,评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强。(3)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2周后生命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进行评估,量表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物质生活条件及社会功能4个维度,各维度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韧性比较护理前,两组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CD-RISC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2.2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护理前,两组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2.3两组生命质量比较护理前,两组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GQOL-74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3讨论
心脏瓣膜病主要累及心脏,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随着患者病情发展,可影响身体其他部位,引起肺栓塞、脑栓塞、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7]。该病患者多表现为咯血、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心脏瓣膜手术能够纠正瓣膜结构,改善瓣膜功能,使患者心脏组织结构恢复正常,但手术作为侵入性治疗,存在一定风险,易使患者出现恐惧、不安等负性心理[8-9]。
常规心理护理措施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难以满足不同患者的实际需求,护理效果有限[10]。分级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分级,能够更好地尊重个体差异性,使患者获得针对性心理护理,尽快消除负性情绪,减轻心理应激反应[11-12]。该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规范性,帮助患者抵御外界不良刺激,从而保持轻松、平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13-14]。认知行为护理可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引导患者重构积极、正确的认知思维,并将正向思维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其改正不良行为习惯,激发自我潜能[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分级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护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相应心理护理,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消除负性情绪,提高对疾病和手术的心理耐受度,从而增强心理韧性[17-18]。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分级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护理能帮助患者重建认知,纠正既往错误观念,进而影响行为模式,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自我护理相关知识,自觉保持健康习惯,最终提高自我护理能力[19-20]。此外,护理后,观察组GQOL-74评分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分级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护理能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勇敢对抗疾病,且可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以提高生命质量[21-22]。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级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护理,可提高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心理韧性、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命质量,其护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祁阳,宁园,吴丽娜.针对性康复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69-71.
[2]李慧芳.基于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3):420-423.
[3]陈心娜.心理分级护理策略对行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况的
[4]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2):41-44.郭灵霞,李春霞,陈园园,等.认知行为干预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5):60-63.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影像学组,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影像学组,汪芳,等.中国成人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检查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2):109-125.
[6]刘哲,李冰玉,王海彦.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CRRT患者基于团队管理模式的全程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8,33(24):17-19.
[7]周雁荣,张严丽,罗亮春,等.叙事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0,35(21):81-84.
[8]杨满青,詹惠敏,刘智,等.阶段性康复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8,32(12):1901-1903.
[9]王永莉,宁园,吴丽娜.零缺陷护理管理理念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干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5):2263-2266.
[10]陈丽君,庞华琼,庄倩,等.基于PDCA循环管理理念的综合康复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4):68-70.
[11]余玲霞,王倩.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3):464-467.
[12]李艳春,黄秀铭.分级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膀胱癌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疾病认知水平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1):1983-1987.
[13]吕颖,陈丽萍,黄雪欢,等.分级心理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5):21-24.
[14]贾晓霞,孟婷.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分级心理护理改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9):3588-3591.
[15]陈烨,朱晓燕,刘洪珍,等.团体咨询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情绪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64-70.
[16]吴丽珍,陈运完,邢芳坛,等.认知行为疗法在帕金森病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应激障碍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2,36(7):1240-1243.
[17]钱晶.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6):163-164.
[18]任欣洁,王晓阳,汪永转.专科规范化护理模式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干预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2):76-78.
[19]王陈晨,仲崇俊.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23):3678-3680.
[20]冼海,苏彩娟,吴春艳,等.BORG分级指导心脏康复运动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4):60-62.
[21]肖志容.认知行为干预对学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术后心理状况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9,17(14):1724-1726.
[22]曹璐,周滢鑫,任鹏,等.认知行为疗法对心血管疾病病人失眠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J].循证护理,2022,8(5):569-5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2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