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观察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治疗中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 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84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式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和观察组(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 ,各 42 例。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 在术后 6 个月进行随 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前及术后 2 周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 、白细胞介素 -6(IL-6 )水平, 术前及术后 6 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 评分及血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与对照组比,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血肿残余量更少,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 术后 2 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 )评分更高;与术前比, 术后 2 周两组患者血清 hs-CRP、 TNF-α 、IL-6 水平均降低, 且观察组更低;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血压指标均降低, 且观察组更低, ADL 评分均升高, 且观 察组较对照组更高;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平稳血压,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 并发症; 血压; 炎症因子
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为受高血压疾病所致的脑室及 脑实质内自发性出血的一种疾病,在脑卒中疾病中的占比 高达 20%~50%,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占比高达 80%, 疾病特点主要表现为疾病进展速度快、发病率高等,在患 病之后需要尽早接受治疗 [1] 。目前,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疾 病治疗中主要是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但是涉及的手 术治疗方法比较多,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所展现出来的治 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 展,诞生了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该手术治疗方法所展现 出来的治疗优势主要表现为定位准确性高,避免对患者的 机体造成极大的损伤,手术操作会在神经内镜的直视下开 展,手术视野比较好,能够对患者进行彻底止血,疾病临 床治疗效果突出,有助于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2]。 本研究主要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以期为 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 三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84 例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 者分为两组,各 42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 20 例,女性 22 例;年龄 50~75 岁,平均(68.52±3.52)岁。观察 组患者中男性 21 例,女性 21 例;年龄 50~75 岁,平均 (67.52±4.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 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 )》[3] 中关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关 标准;②发病时间 <24 h,经头颅 CT 扫描证实患者出现 出血症状;③以往存在高血压病史;④神经功能缺损明 显;⑤无血肿清除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①合并脑外 伤、动脉瘤、凝血功能障碍、脑干出血;②合并血液系统 疾病;③合并肿瘤疾病;④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⑤合并精 神疾病和神经疾病;⑥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⑦受其他原 因所引发的脑出血疾病。本研究经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 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对 患者进行 CT 扫描,在血肿最大中心区域处做标记,对 患者实施全麻处理,当全麻成功后,将一切口作在定位 标记处, 对患者实施开颅手术治疗。通过皮层 / 岛叶造 瘘后,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将硅胶引流管置入进行引 流。观察组患者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对患者头颅 部位使用 CT 按照立体定向框架的方式进行扫描,录入 计算机规划颅内靶点。根据立体定向 X、Y、Z 的数值和弓形头架的规划角度,电钻钻孔约 1 cm 大小骨孔,在 立体定向仪(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 准 20173014712,规格:ASA-602S)下运用穿刺针穿破 硬脑膜和脑组织,将穿刺针缓慢旋转插入到血肿穿刺靶 点,之后将针芯退出,液态血液应使用 10 mL 注射器 进行抽吸,按计划,系统提示给予靶点、靶点上、靶点 下分别进行抽吸及生理盐水冲洗,冲洗见清亮后手术完 毕。术后,若血肿仍有残留,可使用 2 mL 生理盐水稀释 5 万 U 注射用尿激酶注入到血肿腔中,闭管 2 h 之后进行 开管,之后排出血液。在术后 3~5 d 后,对患者进行头颅 CT 检查,当血肿基本清除干净或完全清除干净后,将引 流管拔出。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并于术后定期随访 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术后 6 个月以美国国立卫 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作为判定依据,显效: NIHSS 评分减少率为 91%~100%,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完 全恢复;有效: 46% ≤ NIHSS 评分减少率 <91%,患者的 基本生活能力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未改 善,NIHSS 评分减少率 <46% [3] 。总有效率 = 显效率 + 有 效率。②手术指标。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 术时间、血肿残余量、住院时间。使用格拉斯哥预后量 表(GOS )[4] 评分在术后 2 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1 分: 死亡; 2 分:植物生存; 3 分:重度残疾; 4 分:轻度残 疾; 5 分:恢复良好。③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 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分 别于术前与术后 2 周,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取其外周 肘静脉血 3 mL,以 3 500 r/min 转速离心 15 min,取血 清,使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法检测血清 hs-CRP 水平,使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TNF-α 水平和血清 IL-6 水 平。④ NIHSS 评分 [5] 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6] 评 分。分别于术前与术后 6 个月, 用 NIHSS 评分对患者的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满分 42 分,得分越高说明 患者的神经受损程度越严重。用 ADL 评分评估患者日常 生活活动能力,满分 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 量越高。⑤血压指标。分别于术前与术后 6 个月使用臂式 电子血压计(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苏械注准 20202071574,型号:YE690A)测量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⑥并发症。统计患者多器官衰竭、再出血、严重感染等发 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 据,计数资料以 [ 例 (%)] 显示,采用 χ2 检验,理论频数 达不到 χ2 检验条件的,采用 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 料经 S-W 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用 (x ±s) 表示,组间 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前术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术后 6 个月观察组患者治 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 术中出血量、血肿残余量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 短,术后 2 周 GOS 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 hs-CRP、TNF-α、IL-6 水平比较 与术前 比,术后 2 周两组患者血清 hs-CRP、TNF-α、IL-6 水平均 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及 ADL 评分比较 与术前比, 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 对照组, ADL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4。
2.5 两组患者血压指标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6 个月两 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5。
2.6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 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 6。
3 讨论
现阶段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治疗中主要实施手术 治疗,在以往治疗中主要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 医师在手术期间可在直视下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并以患 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为依据,决定是否对患者实施去骨瓣减 压治疗 [7] 。随着近几年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中提出 了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该手术治疗方法的优势 主要表现为定位精准、微创、对脑组织的损伤小、血肿清 除率高等。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在实施及开展期间,通过 计划系统的使用,医师可以提前明确脑出血不同区域的血 肿量,使用碎吸针进行抽吸和冲洗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清除 效果 [8]。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作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中一种 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运用独特的提标定位方法,在 CT 下对血肿靶点进行精准定位以此来实施穿刺治疗,能有效 避免损伤到周围脑组织,通过运用体外引流装置能够将血 肿有效地清除掉,使患者的颅内压得以降低,与此同时, 对引流速度加以控制,以此来使硅胶软管对脑组织的刺激 得以减轻 [9]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对脑组织的损伤小,具 有可规划清除路线及躲避血管等优势,在手术结束之后, 对于残余的血肿会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助于加速患 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效果突出 [10] 。本研究中,术 后6 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比,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肿残余 量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 2 周 GOS 评分更 高,术后 6 个月舒张压、收缩压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 说 明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使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 所展现出来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且具有较 高的安全性。
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 较大,术后机体炎症应激反应强烈,术后并发症较多,容 易引发感染、再出血等,导致患者整体预后治疗效果不甚理 想。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可在全麻状态下沿着事先规划 好的路径进入到血肿腔中,在对患者实施穿刺治疗期间, 可以将功能区及血管区避开,在血肿中心部位处导入管状 牵开器和神经内镜,对血肿实施立体定向引流处理,血肿 清除率高,对患者所产生的创伤轻微,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短。本研究中,术后 2 周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和炎症 因子低于对照组, 术后 6 个月观察组患者NIHSS 评分低于 对照组, 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 显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应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可以更利于降低机体炎症应激水 平,改善患者预后。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可预防患者术后 出现较多的并发症,适用于一些身体状态差及年老体弱的 患者,属于一种安全可靠及临床治疗效果突出的手术治疗 方法。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的治疗优势包括:①在手术治 疗期间使用立体定向的方式作为引导,有助于确保术中定 位更为精准,可将脑血管密集区及脑功能区避开,使医源 性损伤发生率得以降低。②能够将部分血肿立体定向清除掉,降低颅内压,对患者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比较小,避免 手术再次造成正常脑组织中的挤压、造瘘等损伤,术后血肿周围的水肿反应较轻,恢复快 [11]
综上,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清 除术治疗法,可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 状,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平稳血压,临床治疗效果突 出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君 , 魏进旺 , 梁启龙 , 等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及手术方 式的综合研究 [J/CD].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 电子版), 2013, 7(17):7969-7973.
[2] 吴静超 . 立体定向仪指引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 2022, 28(10): 30-32.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 学组 .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 2015,48(6): 435-444.
[4] 沈健 , 杨华 . 不同手术时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的相关性 [J]. 中国老·44 ·年学杂志 , 2017, 37(2): 354-356.
[5] 姚凯锋 , 张丽华 . 老年患者高血压病脑出血 NIHSS 评分与病死 率、致残率以及疾病相关耻辱感的相关性研究 [J].老年医学与保 健 , 2022, 28(1): 103-106, 124.
[6] 陈晶 , 段曹辉 . 中国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 : 基于 CHARLS 数据的分析 [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2017, 28(3): 68-71.
[7] 石晓勇 , 麻江春 , 刘伟贤 , 等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 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2020, 36(7): 703-705.
[8] 薛莲 , 柴艳萍 , 孙顺成 . 血清 CCCK-18、NSE 水平对高血压性脑 出血患者三维立体定向硬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的影响 [J]. 临床医学 , 2021, 41(12): 40-42.
[9] 李念金 . 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术后 再出血的原因及救治分析 [J]. 中外医疗 , 2018, 37(21): 25-26, 29.
[10] 谭泽梁 , 蔡成柱 , 陈越 , 等 . 立体定向仪指引下微创穿刺引流 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 22(12): 1364-1369.
[11] 邬慎新 , 周小峰 , 吴宗涛 .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与立体定 向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比 较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 2022, 7(25): 32-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