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大范围疫情中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免疫城市墙形成的现状调研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8 09:52: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为了解大范围疫情中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免疫城市墙形成的现状,通过对体检人群免疫球蛋白 M(IgM)抗体、免疫 球蛋白 G(IgG)抗体及总抗体的检测, 讨论体检人群体抗体产生的整体情况与个体免疫的反应能力, 并分析不同年龄与性别人群的免疫 反应能力。方法   选取 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2 月石家庄、贵阳、北京、烟台、潍坊、海口、银川、南京、西安、深圳、镇江、广州、 上海、青岛等 37 个城市接受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者人群体检套餐中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 3 项检测的体检者, 共 61 804 例的体检资 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体检者均进行血液样本采集,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 3 种抗体含量,分析抗体阳性检出情况;分 析 3 种抗体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受检者中的阳性检出情况;分析北京地区 12 463 例体检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总抗体 S/CO 值随感染时 间推移的变化情况;分析北京地区 12 463 例体检者 3 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 S/CO 值检测结果。结果    总抗体阳性率为 97.91%,IgG 抗体阳性率为 95.97%,IgM 抗体阳性率为 11.97% ,且 3 种抗体阳性率比较, 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均 P<0.05 ); 总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升 高而略有降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gG 抗体的阳性率随年龄升高而降低, IgM 阳性率则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均P<0.05 ); 2022 年 12 月 3  日至 12 月 15  日, 北京地区 12 463 例受检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总抗体 S/CO 值在感染的 1 个月后均在 1 000 COI  以上, 且波动不明显, 基本可维持较高的水平;北京地区 12 463 例受检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总抗体 S/CO 为( 1 367.88±533.63)COI;IgG 抗 体 S/CO 为( 18.96±6.42 )COI;IgM 抗体 S/CO 为 [0.19(0.1 ,0.45 )] COI;其中总抗体 S/CO(COI ) ≥ 320 的受检者占比为 90.62% , ≥ 1 000 的受检者占比为 82.90%;IgG 抗体 S/CO(COI ) ≥ 10 的受检者占比为 89.84% ,IgM 抗体 S/CO(COI ) ≥ 1 的受检者占比为 12.90% 。结论   对于 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2 月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者人群,3 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可以更清晰、准确 地显示体内抗体产生的情况,95% 以上的受检者体内产生了抗体;其中北京地区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大多数为高水平抗体指数,提示北京 地区受检者对本次疫情相关病毒株区域性高强度体液免疫墙已形成,也反映了女性及老年人群免疫反应力相对较低的特征。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总抗体;  免疫球蛋白 M ;  免疫球蛋白 G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 2023 年 1 月起,由“乙类甲管” 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我国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政  策的一次重大调整。北京疫情已过感染高峰期,整体人群   在免疫能力方面已构建新的能力。近日,临床对于新型冠   状病毒康复者体内是否含有大量中和抗体极其关注,北京   爱康国宾白石门诊部体检推出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者   体检套餐,套餐中包括了总抗体、免疫球蛋白 M(IgM)  抗体、免疫球蛋白 G(IgG)抗体。本文以 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2 月在爱康国宾接受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者体  检套餐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并对该人群体内抗体情况进   行梳理,以分析大范围疫情中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免疫城市墙形成的现状,现将研究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2 月石家 庄、贵阳、北京、烟台、潍坊、海口、银川、南京、西 安、深圳、镇江、广州、上海、青岛等 37 个城市接受感 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者体检套餐中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抗体 3 项检测的体检者,共 61 804 例的体检结果,进行 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 34 883 例,女性 26 921例;年龄 12——86 岁,平均(39.19±11.54)岁。诊断标准:参照《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试行第十版)》[1]  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体检时自述症状,出现 发热、咳嗽乏力等,其中 90% 以上在家自测抗原为阳性。 排除标准:无相关临床症状且近期未行抗原自测。本研究 全部为脱敏数据,已经爱康集团伦理委员会申请伦理审批 通过,批准编号: 20230420。

  1.2    方法  61  804 例受检者均进行 IgG 抗体检测,其中 21 830 例受检者进行 IgM 抗体检测; 12 463 例北京地区 受检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总抗体检测,并对 3 种新 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COI 值进行定量资料统 计分析。3 种抗体的检测均使用全自动化学方法免疫分析 仪(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号:Caris200 ), IgM 抗体(捕获法方法),IgG 抗体(间接法方法),总抗 体(双抗原夹心法),所用试剂为专用仪器配套的试剂 盒,结果以 S/CO 比值表示,单位为 COI,其中 S 值为化 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 号:Caris200)测量血清样本产生的化学发光反应信号检测 值,CO值为仪器通过校准品发光值计算出的临界值,即 Cut-Off 值。S/CO<1 COI 为阴性,S/CO ≥ 1 COI 为阳性。

  3 种抗体检测试剂为定性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为企 业参考品,因此,3 种抗体检测结果的 S/CO(COI)值无 比例关系。①总抗体 S/CO(COI ):通过发光仪对校准品 1 和校准品 2 行 3 次检测,取相对发光值(RLU)的平均 值, 计算 CO 值。CO 值 = 校准品 1 的平均 RLU 值 × 1+ 校 准品 2 的平均值 RLU 值 ×0.3,总抗体的 S/CO(COI )= RLU/CO。② IgM、IgG 抗体 S/CO(COI): 通过发光仪对 阴性质控品和阳性质控品行 3 次检测, 取 RLU 的平均值, 计算 CO 值。 CO= 阴性质控品的 RLU 平均值 + 阳性质控 品的 RLU 平均值 × 校准系数(置于试剂二维码中, 加载试 剂时,仪器会自动扫描二维码并获取校准信息,得到校准 系数值), IgM、IgG 抗体 S/CO(COI )=RLU/CO。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 3 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阳 性检出情况。②分析 3 种抗体在不同性别受检者中的阳性 检出情况。③分析 3 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在不同年 龄受检者中的阳性检出情况。④分析北京地区 12 463 例 体检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总抗体 S/CO 值随感染时间推 移的变化情况。⑤分析北京地区 12 463 例体检者 3 种新 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 COI 值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Excel 录入数据,用 SPSS 27.0 统 计学软件分析,正态分布及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x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 料采用 [M(P25,P75 )] 表示;计数资料(阳性率)采用 [ 例 (%)] 表示,两组间比较行χ2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χ2 趋势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情况  总抗体 的阳性率为 97.91%,IgG 抗体的阳性率为 95.97%,IgM 抗 体的阳性率为 11.97%,见表 1。

\

  2.2    3 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在不同性别受检者中的 阳性检出情况  3 种抗体阳性率比较,男性均显著高于女 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    3 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在不同年龄受检者中的 阳性检出情况  总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升高而略有降低,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 抗体的阳性率随年龄升 高而降低,但 IgM 阳性率则随年龄升高而升高,且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

  2.4    北京地区 12  463 例体检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总 抗体 S/CO 值随感染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  从国家疾控 官方网站查找北京地区每日新发病例数(2022 年 12 月 3  日至 12 月 15  日),结果显示,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  特异性总抗体 S/CO 值在感染的 1 个月后(2023 年 1 月 3  日至 1 月 15  日北京爱康国宾白石门诊部北京区域一 共检测新型冠状抗体 12 463 例)均维持在 1 000 COI 以  上,且波动不明显, 基本可维持较高的水平, 见表 4、 图 1。

\
\

  2.5    北京地区 12  463 例体检者 3 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 性抗体研究值检测结果  总抗体 S/CO 为(1  367.88± 533.63 )COI;IgG 抗体 S/CO 为(18.96±6.42 )COI;IgM 抗体 S/CO 为 [0.19(0.1,0.45 )] COI;其中总抗体 S/CO(COI )≥320 的受检者占比为 90.62%,≥ 1 000 的受检者 占比为 82.90%;IgG 抗体 S/CO( COI )≥ 10 的受检者占 比为 89.84%,IgM 抗体 S/CO(COI )≥ 1 的受检者占比为 12.90%,见表 5。

\

  3  讨论

  2022 年 6 月,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第九版)》[2]  中:新型冠状病毒血清抗体检测可对核酸 检测进行有益补充,降低核酸漏检概率,也可对接种疫苗 的有效性进行判断。感染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机 体产生相关抗体:IgM 抗体多在感染 3——5 d后出现阳性; IgG 抗体多在感染 10——15 d 时产生, 可长时间存在。《新冠 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指出:新型冠状病 毒感染者血清学检测中, IgM、IgG 抗体阳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曾对 IgM 和 IgG 抗体的检测方法学作出描述:由于试剂本身阳 性判断值原因,或体内存在干扰物质,抗体检测可能会出 现假阳性。为更准确反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者人群体 内抗体的真实水平,本研究增加了总抗体检测。总抗体检测 采用双抗原夹心方法,其相较于捕获法和间接法有如下优 势:①可同时检测包括 IgM、IgG、免疫球蛋白 A(IgA) 等抗体 [3] ;②抗原抗体双侧特异性反应,减少因特异性结 合引起的假阳性;③由于反应抗干扰性强,可使用更高浓 度的包被抗原和标记抗原,加上提高加样量至 50 μL,进 而提高灵敏度。此外,疫苗相关研究显示,总抗体检测采 用刺突蛋白 S-RBD 抗原原料, 可反映疫苗接种后身体全部 抗体情况 [4]。《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 [5]  中 也提出:多种类型的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既往国 内外研究中也显示总抗体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 [6-7],其 可反映体内接触新型冠状病毒后全部抗体的情况,所以将 总抗体检测也纳入研究。

  《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 第三版)》中,新型冠状病毒血清 / 血浆总抗体定性检测 呈阳性且 320 倍稀释后按照试剂说明书要求检测仍为阳性反应,才满足捐献血浆条件。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或 化学发光法检测。化学发光平台检测的总抗体采用夹心法 (S/CO ≥ 1 COI 为阳性),灵敏度更高,S/CO 检测结果 可能与体内抗体水平相关性更佳 [8]。

  本研究中 61 804 例体检人群(多数为感染新型冠状 病毒康复者人群)的样本,结果显示:①总抗体的阳性率 为 97.91%,IgG 抗体的阳性率为 95.97%,可能说明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康复后人群体内基本上都产生了抗体。总抗 体检测阳性率高于 IgG 抗体,且其 S/CO(COI)检测结 果会随着体内抗体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反映体内抗体产生 的情况,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②分析不同性别人群 3 种 抗体的检测情况发现:男性体检人群的总抗体、IgG 抗、 IgM 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女性,提示在接触新型冠状病 毒后,男性人群的身体的免疫反应可能高于女性。相关研 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与个人的性 别有关,感染恢复后的男性通常比感染恢复后的女性表现 出更强的免疫反应[9-10]。③分析不同年龄人群3 种抗体的检 测情况发现:总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升高而略有降低,但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IgG 抗体的阳性率随年龄升高而降低, 但是 IgM 抗体则随年龄升高 IgM 阳性率升高, 且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对于如上结果,可能是由于,一方面,因机 体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老年 人群外出活动或者社交没有年轻人活跃,感染或者接触到 病毒较年轻人晚,所以抗体产生也晚于年轻人。④根据国 家疾控官网上查找的 2022 年 12 月 3  日至 12 月 5  日的北 京地区新型冠状发病例数,结合 2023 年 1 月 3  日至 1 月 15 日在北京爱康国宾白石门诊部体检者的总抗体检测平 均值的变化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 个月后,感染新型 冠状病毒康复者人群基本上体内维持着较高水平的抗体。 国家疾控官网 1 月 25  日通报新型冠状疫情全国核酸阳性 和抗原阳性峰值在 12 月 22  日,北京的第一高峰在 12 月 上旬。北京地区这一样品采样的时间段正好吻合在北京疫 情 12 月上旬第一高峰后的 3——4 周,反映了该病毒株具有很 强的免疫原性,以及本次受检人群具有很强的抗体免疫的 反应力。

  本研究通过检测 3 种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真 实准确地显现了接触新型冠状病毒后身体内抗体产生的情 况。由于北京地区纳入研究的 12 463 例体检者有具体的 S/CO(COI)数值结果,因此仅对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 特异性总抗体、IgG 及IgM 抗体的 S/CO 值检测结果进行分 析, 结果显示, 总抗体 S/CO 为(1 367.88±533.63 )COI; IgG 抗体 S/CO 为(18.96±6.42 )COI;IgM 抗体 S/CO 为 [0.19(0.1,0.45 )] COI ;其中总抗体S/CO ≥ 320 COI 的受检 者占比为 90.62%,≥ 1 000 COI 的受检者占比为 82.90% ;IgG 抗体 S/CO ≥ 10 COI 的受检者占比为 89.84%,IgM 抗 体 S/CO≥ 1 COI 的受检者占比为 12.90%,由此可见,新 型冠状病毒感染 1 个月后, 总抗体及 IgG 抗体均为较高水 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的抵抗力,IgM 抗体阳性率为 12.90%,说明仍存在一定数量的人群正在经历新型冠状病 毒感染。

  综上,对于 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2 月期间体检人 群,多数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者人群,3 种新型冠状 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可以更清晰、准确地显示体内抗体 产生的情况, 95% 以上的受检者体内产生了抗体;其中北 京地区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大多数为高水平抗体指数,提示 北京地区受检者对本次疫情相关病毒株区域性高强度体液 免疫墙已形成,也反映了女性及老年人群免疫反应力相对 较低的特征。后续如能做动态连续观察,可能对抗体的变 化情况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利于采取个性化方案来防控 感染。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 方案 ( 试行第十版 )[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 2023, 20(1): 1-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 方案 ( 第九版 )[J]. 中国病毒病杂志 , 2022, 12(5): 331-338.

  [3]    黄悦 , 庄春兰 , 葛胜祥 , 等 . 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血清学检 测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意义探讨 [J]. 病毒学报 , 2020, 36(3): 537-540.

  [4]    李璐 , 陈娜 , 孔丽敏 , 等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特殊人群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 [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 2020, 37(3): 257-263.

  [5]   徐英春 , 胡继红 , 王瑶 , 等 . 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专家共 识 [J]. 协和医学杂志 , 2021, 12(1): 18-26.

  [6]    唐鹏 , 赵自武 , 刘颖娟 , 等 . 化学发光和胶体金法检测新型冠状 病毒特异性抗体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J].武汉大学学报 ( 医学版 ),2020, 41(4): 517-520.

  [7]    赵本南 , 钟晶 , 周觅 , 等 . COVID-19 康复患者出院后 1 年血清 特异性抗体及免疫功能分析 [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1, 28(11): 1277-1282.

  [8]   李子榕 , 高景 , 马雪静 , 等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期间医辅 人员网格化管理策略效果研究 [J]. 中国护理管理 , 2020, 20(11):1684-1688.

  [9]   庄英杰 , 陈竹 , 李进 , 等 . 26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临 床和流行病学特征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20, 30(6): 826-829.

  [10]  姚宏武 , 索继江 , 杜明梅 , 等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院 感染防控难点与对策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20, 30(6): 806-8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1406.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