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对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压缩感知(CS )技术对其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影响,以期为其临床诊断方式的选择 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在兴安盟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 215 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 研究对象均接受并行采集(PI )时间飞跃法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 TOF-MRA )和 CS TOF-MRA 扫描,依据 CS 采用的加速因子系数 (AF )将 CS 分为 CS5(AF=4.6 )和 CS10(AF=10.3 );根据扫描方式分为 PI TOF-MRA 组、 CS5 TOF-MRA 组、 CS10 TOF-MRA 组。 对比 3 种检查方式的扫描结果,图像质量定性评分,图像质量定量评估及血管边缘锐利度;并分析 PI TOF-MRA 、CS10 TOF-MRA 、 CS5 TOF-MRA 检查脑血管疾病的典型病例图片。结果 215 例同时接受 PI TOF-MRA 和 CS TOF-MRA 扫描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有动脉 瘤 23 例,烟雾病 12 例,颅内血管狭窄 114 例,动脉瘤合并烟雾病 11 例,其他疾病 55 例。 CS TOF-MRA 扫描时间短于 PI TOF-MRA 扫描,且 CS10 TOF-MRA 扫描时间和数据重建时间均短于 CS5 TOF-MRA 。CS5 TOF-MRA 组图像质量等级为 3 分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 PI TOF-MRA 组(P<0.05 ); CS10 TOF-MRA 组图像信噪比(SNR )、对比噪声比(CNR )均低于 PI TOF-MRA 组和 CS5 TOF-MRA 组, CS5 TOF-MRA 组感知图像锐利度指数(PSI )高于 PI TOF-MRA 组和 CS10 TOF-MRA 组; CS10 TOF-MRA 组 PSI 高于 PI TOF-MRA 组 (均 P<0.05 )。结论 与 PI TOF-MRA 相比, CS TOF-MRA 扫描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显著缩短扫描时间, 其中 CS10 TOF-MRA 扫 描时间更短,而 CS5 TOF-MRA 图像 SNR 、CNR 及 PSI 比 CS10 TOF-MRA 更优。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压缩感知技术,并行采集成像技术,时间飞跃法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
脑血管疾病是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脑组织 受到损伤的一种脑功能障碍疾病。临床对脑血管疾病患 者进行检查时往往使用时间飞跃法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 (TOF-MRA),现阶段,TOF-MRA 常用的成像技术为并行 采集(PI)技术, 虽然其具有理想的信噪比,并且分辨率 高,但该技术成像速度较慢;此外,为兼顾高分辨率、良 好的信噪比和合理扫描时间,PI 的空间覆盖范围往往受 限,对患者的诊断造成影响 [1-2] 。压缩感知(CS)技术属 于一种新型的快速磁共振成像技术,其数据采集的机制为 利用需要采样的 K 空间和图像结构的内在稀疏性,在非 线性迭代重建中得到高质量的图像,并且数据采集时间较 短 [3] 。目前,国内对 CS TOF-MRA 相关研究并不多,基 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 CS 技术的头颅磁共振血管成 像在评估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 在兴安盟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 215 例脑血管疾病患者 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同时接受 PI TOF-MRA 和 CS TOF-MRA 扫描,依据 CS 采用的加速因子系数 (AF)将 CS 分为 CS5(AF=4.6)和 CS10(AF=10.3 ); 根据扫描方式分为 PI TOF-MRA 组、CS5 TOF-MRA 组、 CS10 TOF-MRA 组。215 例患者中女性 105 例,男性 110 例;年龄 30~80 岁,平均(57.23±3.64)岁。纳入标准: ①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 [4] 中脑血管疾 病的诊断标准;②符合磁共振检查指征;③临床资料完 整。排除标准:①无法配合相关检查;②合并心、肾等重 大器官功能障碍;③有明显运动伪影;④伴有精神疾病或 智力损伤。本研究已通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检查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同时接受 PI TOF-MRA 和 CS TOF-MRA 扫描(CS 采用的 AF 为 4.6、10.3 ), 扫描工具为全数字磁共振系统(荷兰皇家飞利浦公 司,型号:Ingenia 3.0 T ),20 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 ① PI TOF-MRA 扫描参数设置如下:AF 是全自动校准部分 并行采集(GRAPPA )2 倍加速,0.4 mm×0.4 mm×0.6 mm 的重建矩阵,6/8 的部分 K 空间技术,368 × 334 的矩阵, 将视野调整为 220 ×220.回波时间规定为 3.49 ms,重 复时间规定为 21 ms,翻转角固定为 18º ,层间过采 样 20% ,0.6 mm 的层厚,厚片数为 4.每厚片层数为 40.② CS5 TOF-MRA 扫描参数设置如下:AF 为 4.6 , 0.4 mm×0.4 mm×0.4 mm 的重建矩阵,矩阵、视野、回 波时间、重复时间及翻转角均与①相同,层间过采样 20% ,0.4 mm 的层厚,厚片数为 4.每厚片层数为 60. ③ CS10 TOF-MRA 扫描参数设置如下:AF 为 10.3.其余 参数设置与②相同。CS TOF-MRA 扫描重建数据通过改 进的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mFISTA)进行 10 次迭代 重构。
1.3观察指标 ①扫描诊断结果。使用双盲法由两名放 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②图像质量定性评分。使用 3 级评分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级,图像显示动脉清晰且无 伪影记为 3 分,图像显示动脉清晰且轻微的伪影记为 2 分,图像显示动脉模糊且中度的伪影记为 1 分 [5] 。③图 像质量定量评估及血管边缘锐利度。在患者右侧颈内动脉 C4 段选取层面显示最佳的位置,并标记圆形感兴趣区域 (ROI),同时在患者同层右侧皮下肌肉最宽处、肌肉的右 侧背景区域分别标记 ROI,ROI 像素面积均值为 6 mm2 , 对颈内动脉和肌肉平均信号强度、背景噪声标准差(SD) 进行记录,对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 进行计算。SNR=S 血管 /SD 背景,CNR=( S 血管-S 肌 肉)/SD 背景。使用基于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的感 知图像锐利度指数(PSI)[6] 对血管边缘锐利度进行计算。 ④分析 3 种检查方式检查脑血管疾病的典型病例图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 x ±s) 表示,两组 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 间两两比较采用 SNK-q 检验;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 两组间比较行 χ2 检验,多组间比较行 χ2 趋势检验。以 P<0.05 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扫描方式诊断结果 215 例研究对象中动脉瘤 23 例,烟雾病 12 例,颅内血管狭窄 114 例,动脉瘤合并烟 雾病 11 例,其他疾病 55 例。其中 PI TOF-MRA 扫描时间为 3 min 56 s;CS5 TOF-MRA 扫描时间为 2 min 38 s,数据 重建时间为 2 min 16 s;CS10 TOF-MRA 扫描时间为 1 min 55 s ,数据重建时间为 1 min 4 s。CS TOF-MRA 扫描时间 短于 PI TOF-MRA,且其中 CS10 TOF-MRA 扫描时间和 数据重建时间均短于 CS5 TOF-MRA。
2.2 3组图像质量定性评分比较 3 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 CS5 TOF-MRA 组图像质量等级为 3 分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 PI TOF-MR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3 3组图像质量定量评估及血管边缘锐利度比较 3 组 SNR、CNR、PSI 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其中 CS10 TOF-MRA 组 SNR、CNR 均低于 PI TOF-MRA 组和 CS5 TOF-MRA 组;CS5 TOF-MRA 组 PSI 高于 PI TOF-MRA 组和 CS10 TOF-MRA 组;CS10 TOF-MRA 组 PSI 高于 PI TOF-MR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PI TOF-MRA 组和 CS5 TOF-MRA 组的 SNR、 CNR 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 . 05 ),见表 2.
2.4PITOF-MRA、CSTOF-MRA检查脑血管疾病的 典型病例图片 患者男,47 岁,于 2021 年 7 月进行 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均进行 PI TOF-MRA、CS5 TOF-MRA、CS10 TOF-MRA 检查,影像学结果如下:PI TOF-MRA 轴位 2D 和冠状位 MIP 图像显示, Williss 环 及主干更为清晰,图像噪声小,见图 1-A、图 1-B;CS5TOF-MRA 轴位 2D 和冠状位 MIP 图像显示,噪声逐渐减 少,终末段小动脉及周围细小血管显示清晰,见图 2-A、 图 2-B;CS10 TOF-MRA 轴位 2D 和冠状位 MIP 图像显示, 噪声逐渐增多,但中、远端动脉血管显影较为清晰见图 3-A、图 3-B。从图像中可以看出,随着 AF 越大,图像 的的斑点噪声也随之增多,且与图 1-B、图 2-B 相比,图 3-B 显示 Williss 环周围细支血管及远端分支血管更清晰。
3 讨论
目前, PI TOF-MRA 在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中 应用广泛,其在对 K 空间进行采样的过程中只能 2 倍或 3 倍进行加速,从而导致混叠或噪声效应因加速度因子系数 过高而增加,且成像速度较慢,因此在实际临床应用范围 常常受到限制 [7]。
与 PI TOF-MRA 扫描相比, CS TOF-MRA 则是通过对 空间描述信号进行变换,对K 空间数据进行随机采样,重建 图像应用非线性迭代,从而在获得接近全采样的图像质量 的基础上大大缩短了采样时间 [8]。本研究中, CS TOF-MRA 扫描时间短于 PI TOF-MRA 扫描, 且其中 CS10 TOF-MRA 扫描时间和数据重建时间均短于 CS5 TOF-MRA;CS5 TOF-MRA 组图像质量等级为 3 分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 PI TOF-MRA 组,表明与 PI TOF-MRA 相比, CS TOF-MRA 扫描能缩短扫描时间, 其中 CS10 TOF-MRA 扫描时间和数据重建时间更短,但 CS5 TOF-MRA 图像质量更好。究其 原因在于, 随着 CS TOF-MRA 扫描的 AF 增大, 原始轴位 图像会出现较明显的弯曲条纹状伪影,故 CS5 TOF-MRA 图像质量高于 CS10 TOF-MRA;此外, 与 PI TOF-MRA 相 比,CS 图像受血液出现湍流和慢血流的影响较小, 不会降 低局部血管信号,因此图像质量较高 [9]。
本研究结果显示,CS10 TOF-MRA 组患者 SNR、 CNR 均低于 PI TOF-MRA 组和 CS5 TOF-MRA 组, CS5 TOF-MRA 组 PSI 高于 PI TOF-MRA 组和 CS10 TOF-MRA 组; CS10 TOF-MRA 组患者 PSI 高于 PI TOF-MRA 组, 表 示 CS5 TOF-MRA 图 像 SNR、CNR 及 PSI 比 CS10 TOF-MRA 更优。究其原因为,CS TOF-MRA 在扫描过程 中不会受到血液流动湍流和慢血流的影响,避免图像质量 因信号减低、丢失图像信号而降低,从而使图像诊断质量 提升,但 CS 重建效果取决于底层数据的稀疏性,AF 越 大,信息采样点越少,图像细节丢失就越多,远端小血管 也开始显示不佳,因此不能无限地降低采样率;此外,PI TOF-MRA 图像血管边缘毛糙, 而 CS 图像血管边缘锐利, 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因此 CS5 TOF-MRA 图像 SNR、CNR及 PSI 更优 [10]
综上,与 PI TOF-MRA 相比, CS TOF-MRA 扫描能 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显著缩短扫描时间,其中 CS10 TOF-MRA 扫描时间更短,而 CS5 TOF-MRA 图像 SNR、 CNR 及 PSI 比 CS10 TOF-MRA 更优, 因此 CS5 TOF-MRA 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牛俊霞 , 冉云彩 , 陈锐 , 等 . 对比 PETRA-MRA、TOF-MRA 及 CTA 评估颅脑前循环动脉狭窄 [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2022.38(11): 1611-1615.
[2] 郝祥程 , 高阳 , 赵鹤 , 等 . PI-TOF、CS-TOF 和PETRA-MRA 在脑血 管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J].实用放射学杂志 , 2023. 39(6): 1014-1018.
[3] 张煜堃 , 张浩南 , 常佩佩 , 等 . 基于压缩感知的全脑三维同时 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研究 [J]. 磁共振成像 , 2022.13(12): 124-129.
[4] 许予明 , 谭颂 , 刘鸣 , 等 . 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 [J]. 内 科急危重症杂志 , 2005. 11(5): 243-245.
[5] 马海鸿 . 双源 CT 不同扫描模式下患者冠脉图像质量评分及接受 有效辐射剂量的研究 [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 2014. 12(12): 1113-1115.
[6] FEICHTENHOFER C F, FASSOLD H, SCHALLAUER P. A perceptual image sharpness metric based on local edge gradient analysis[J]. IEEE Sig Process Lett, 2013. 20(4): 379-382.
[7] 李琼阁 , 于阳 , 任彦军 , 等 . 多通道并行采集技术在 3.0T 术中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医疗设备 , 2020. 35(10): 71-74.
[8] 杨林林 , 侯阳 , 马跃 . 颅脑时间飞跃法 MR 血管成像中 SENSE 的压缩感知技术最佳加速因子研究 [J]. 实用放射学杂志 , 2022.38(6): 1007-1011.
[9] 张浩南 , 宋清伟 , 王家正 , 等 . 初探压缩感知高倍数加速因子对 颈动脉 3D-TOF-MRA 的影响 [J]. 临床放射学杂志 , 2021. 40(6):1079-1083.
[10] 李青 , 鲁珊珊 , 孙涛 , 等 . 压缩感知技术在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 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医学装备 , 2020. 17(2): 66-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