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牙周状况、牙齿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依据随 机数字表法将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收治的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 100 例)分成对照组(50 例,常规牙周 治疗) 和观察组(50 例, 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接受口腔正畸治疗)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12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牙周状况、牙齿功能、炎症因子的变化, 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 )疼痛评分与治疗前 比均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牙龈指数(GI )、探诊深度( PD )、龈沟出血指数(SBI )、菌斑指数( PLI )与治疗前比均 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固定程度、咀嚼功能、美观程度、舒适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 组;血清白细胞介素 -6、白细胞介素 -8、肿瘤坏死因子 -α 水平与治疗前比均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 );两组患 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改善其牙周状况与牙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良好。
牙周病是牙周炎、牙龈疾病的统称,多发于中老年人 群,其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牙周组织受到严重的破坏,导 致出现牙周渗液、牙体移位、牙体松动等,影响口腔咀嚼 功能,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的患者通常采取常规的牙周基础治疗,虽能达到一定的治 疗效果,但难以改善牙周功能及牙齿位置 [1] 。随着临床研 究深入,口腔正畸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于牙周病致 前牙移位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进而改善牙周状况 与牙齿功能 [2]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牙周基础治疗联 合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牙周状况、牙齿 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齐齐哈尔市第一医 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收治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患者(100 例)分成两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28~55 岁,平均(44.98±5.71 )岁;男性 28 例,女性 22 例;病程 0.6~1.8 年,平均(1.13±0.24)年。观察组患者 年龄 27~56 岁,平均(44.87±5.63 )岁;男性 27 例,女性 23 例;病程 0.6~1.8 年,平均(1.08±0.26)年。两 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①符合《牙周病学》 [3] 中牙周病诊断标准 ;② 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牙槽骨 吸 收;③伴有前牙移位、前牙前突;④满足正畸治疗适应 证。排除标准:①口腔卫生习惯差;②伴有结核病、甲 亢、凝血功能障碍;③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院内医学 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实施,且患者均已签署知情 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牙周治疗:①全身 用药,以控制牙周炎症;②采用龈上洁治术去除患者牙结 石,并磨光牙面,减少牙结石沉积;③采用龈下刮治术铲 除牙结石,刮除腐败、软化的牙骨质层,清除牙周袋中牙 石残渣;④针对牙齿松动患者使用光敏树脂夹板、钢丝结 扎进行固定,而后予以全面检查,合理调整咬合;⑤给予 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刷牙时使用巴氏刷牙法,餐后漱 口清洁口腔,漱口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江苏晨牌邦 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8018.规格:葡萄糖酸 氯己定 1.2 mg 和甲硝唑 0.2 mg/mL)。观察组待患者的炎症缓解后,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 进行口腔正畸治疗。运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利用颊面管和 磨牙托槽来粘结磨牙,在靠近前牙牙龈的位置上粘结一个 体积比较小的托槽,将澳丝或者热活化 NiTi 丝等细丝排 列整齐,需要时可以将其弯曲成弯曲形状,利用链状橡胶 带,以缓慢的方式将前牙牙缝向内收和闭合,根据患者的 不同情况,间歇加大力度,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时地 进行调节。嘱患者每月复诊 1 次,根据患者复诊时牙周组 织和牙槽的生长情况适当调整正畸治疗的力度,患者每月 需进行 1 次牙周清洁, 每隔 3 个月进行 1 次 X 线片拍摄。 两组患者均治疗 12 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4]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齿疼痛程度,总分 0~10 分,分 值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②牙周状况 [5-6] 。于治疗前后 使用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 (SBI)、菌斑指数(PLI)评估两组患者的牙周状态,其中 GI 是对患者牙龈颜色变化、牙龈质及出血倾向进行评估, 总分 0~3 分,分值越低牙龈越健康; PD 为牙龈边缘至牙 周袋间的深度值,使用牙周探针测量; SBI 是使用钝头牙 周探针轻探龈沟底或袋底,取出探针 30 s 后观察龈沟有 无出血与出血程度,总分 0~5 分,评分越低牙龈出血风险 越低; PLI 是使用探针轻滑牙面,对牙面菌斑厚度与面积 进行评估,总分 0~3 分,分值越低菌斑越少。③牙齿功 能。于治疗前后使用口腔功能评估量表 [7] 评估两组患者 的牙齿功能,包含固定程度、咀嚼功能、美观程度、舒适 程度等 4 个维度,总分 1~5 分,评分程度与口腔功能呈正 相关。④炎症因子。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 (5 mL),以 3 500 r/min 的转速离心 15 min,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6、白细胞介素 -8、肿 瘤坏死因子 - α 。⑤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牙周出血、感 染、其他(牙根吸收、牙齿牙周萎缩)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经 S-W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 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 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 VAS 疼 痛评分为(5.15±1.24)分,观察组患者 VAS 疼痛评分为 (5.19±1.27)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9.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VAS 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均 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 [( 1.71±0.52)分 ] 显著低于对照 组 [( 3.12±1.02)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708. P<0.05 )。
2.2两组患者牙周状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 患者 GI、PD、SBI、PLI 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2.3两组患者牙齿功能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 后两组患者各项牙齿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 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 表 2.
2.4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 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2.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牙周病患者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牙槽骨吸收、牙齿松 动,受咬合力因素导致牙齿位置改变。而牙齿移位会影响 到患者的口腔健康,导致脸部的协调性下降。因此,对于 由牙周病引起的牙齿移位,要尽快进行处理。
正畸治疗可以帮助错位的牙齿归位,使其恢复到正常 的咬合状态,促进牙周组织的恢复,同时还可以改善口腔 环境, 保持口腔卫生, 减轻牙周炎症, 减少牙菌斑的形成, 防止牙龈出血 [8] 。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 VAS 评分 与治疗前比均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GI、 PD、SBI、PLI 与治疗前比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 于对照组,提示在牙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可 以有效缓解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疼痛,改善牙周状况。 究其原因,口腔正畸可通过矫正前牙咬合区,改变牙轴受 力方向,增加上、下牙之间的咬合密度与稳定性,从而缩 小前牙间隙,与牙周基础治疗联合使用能有效减少口腔内 细菌滋生,减轻口腔组织损伤,促进牙周组织的恢复,缓 解疼痛 [9] 。在进行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 高患者的牙齿美感,将前牙间隙调整到理想的状态,或者 通过重建牙周组织,固定前牙,使患者的咀嚼功能得到基 本的恢复, 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10]。本研究 中,与治疗前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齿功能评分均显著 高于对照组,提示在牙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口腔正畸治疗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牙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大多数牙周病是由慢性牙龈炎所引起,而造成牙周组 织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以炎症反应(炎症因子浸润、组织液 渗出和周围结构破坏)为主的免疫性继发性侵害。本研究 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 在牙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炎症反应。究其原因在于,正畸治疗对 牙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有重要作用,从而降低牙周病致前 牙移位患者的机体炎症水平 [11]。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口腔正畸不会增加并发症 发生风险,安全性良好。
综上,在牙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可缓解 患者疼痛, 改善牙周状况、牙齿功能, 减少炎症因子水平, 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应用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样本较 小,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仍需扩大样本量、完善 试验设计等,进一步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钰 . 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夹板与单纯牙周夹板治疗对牙周病致 前牙移位患者牙齿功能及美学效果的影响 [J]. 中国美容医学 ,2022. 31(11): 150-153.
[2] 高金辉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探析 [J].贵州医 药 , 2020. 44(2): 254-255.
[3] 孟焕新 . 牙周病学 [M].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20: 112.
[4] 孙兵 , 车晓明 .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2012. 28(6): 645.
[5] 秦晓虹 , 徐琳 . 正畸固定矫治器对牙龈指数和口腔卫生指数的影 响 [J]. 临床军医杂志 , 2011. 39(4): 727-729.
[6] 刘磊 , 吕东达 . 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松动 度、PD 及 SBI 指数影响研究 [J]. 陕西医学杂志 , 2018. 47(3): 305-307.
[7] STRATTON M. 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 of oral functions in feeding[J]. Am J Occup Ther, 1981. 35(11): 719-721.
[8] 张小玉 , 虞宝中 , 田丽 . 氯已定漱口液配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 致前牙移位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 IL-2、IL-6、TNF-α 水平的影 响 [J]. 河北医学 , 2019. 25(4): 575-579.
[9] 王留宏 , 程岚 , 杨惠 , 等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 床价值研究 [J]. 山西医药杂志 , 2021. 50(17): 2530-2532.
[10] 王志刚 .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效果观察 [J]. 中国药物 与临床 , 2017. 17(10): 1517-1518.
[11] 刘世颖 , 刘佳 , 李霞 . 口腔正畸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中的疗效 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22. 16(3): 74-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0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