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高位复杂性肛瘘行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09 15:42: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研究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围术期指标、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望江县中医医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7 月收治的 80 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 以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成两组, 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行切开挂 线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均于术后随访 1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 1 个月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  后 1 、3 、7 d 肛门功能, 术前与术后 1 个月肛门括约肌功能指标, 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 1 个月临床总有效率 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更短, 术中出血量更少; 与术前比,术后 1~7 d 两组患者大便失禁严重度(Wexner )评分均逐渐降低,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  1 个月对照组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显著降低, 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 1 个月, 观察组 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采用切开挂线术、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均有良好的临床  治疗效果, 但与切开挂线术相比, 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能显著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 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且对肛门括约肌功能影响较小, 可减轻对肛门功能损伤,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  切开挂线术;  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  肛门功能;  肛门括约肌功能

        肛瘘又被称为肛门直肠瘘,实际就是发生于肛周与肛 管之间或直肠处的一种上皮性病变,是临床中一种较常见 的肛肠科疾病,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属于肛瘘病的常见类 型,患高位复杂性肛瘘后,患者通常会有各种不适症状出 现,最常见的有排便不畅、瘙痒及流脓等。目前,临床多 以手术方式来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常用术式为切开挂线 术,通过切开肛门,将病灶切除,该手术方式尽管可以将 病灶彻底清除,但由于创面较大,可能会增加患者痛苦, 且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慢,故限制了在临床中的应用 [1] 。对 此,需要找寻一种高效且安全、实用的新治疗方案。经肛 括约肌间切开术是一种较新型的保肛术式,其自腔内将内 括约肌间隙切开,直至病灶顶端,保持括约肌间的开放引 流,直到窦道愈合,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等优点 [2] ,但其 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治疗效能,还需进一步深入。本研 究旨在探讨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围 术期指标、肛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望江县中医医院 2020 年 6 月 至 2022 年 7 月收治的 80 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 料,以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20~55 岁,平均(38.52±4.12 )岁; 男性 22   例,女性 18 例;病程 3 个月 ~5 年,平均(2.01±0.45 ) 年。观察组患者年龄 20~57 岁,平均(38.50±4.10 ) 岁;男性 24 例,女性 16 例;病程 3 个月 ~5 年,平均  (2.04±0.4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结直  肠外科医师学会肛周脓肿、肛瘘和直肠阴道瘘临床诊治指  南》 [3]  中肛瘘的诊断标准;既往无肛肠手术史;术前患者  肛门功能、形态皆正常。排除标准:严重脏器系统障碍  (如肾、心等);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类  疾病;合并肛门直肠脓肿、肛周皮肤病及结肠炎。本研究  已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手术方法  术前 1  d,两组患者均开展结肠镜及肛 周 MRI 检查,明确肛管分布情况,术前 1 h 实施灌肠,术 前 30 min 静滴抗生素。术中患者取折刀位,进行腰间麻 醉,消毒后用探针探查瘘管的走行,自外口注入美蓝,用 肛窥镜观察内口方位;自外口沿瘘管壁,将硬质铝针作为 指引,探查肛内,对内口位置进行明确。对照组患者行切 开挂线术。逐层切开皮肤,经内括约肌处与外括约肌浅部 组织的瘘管,切开分支瘘管,用搔刮匙实施搔刮操作,清 除坏死灶,用铝针的头端将高位管口至内口处进行贯穿,于铝针端处系上丝带,且将橡皮筋绑在上面,把铝针缓慢 抽出,使橡皮筋经过瘘管,最后用后夹钳拉紧,于下方处 把丝线结扎。在术后首日,每日换 1 次药,对间隙、支管 进行清洗,用凡士林纱条进行引流。观察组患者行经肛括 约肌间切开术。手拿探针,自患者肛瘘外口处,将探针置 入;用弗格森拉钩将内口位置暴露出来,采用弯血管钳, 自内口处向瘘管的括约肌间部分探入;采用电刀将弯血管 钳上黏膜切开,同时将内括约肌切开,根据括约肌间瘘管 方向,明确切口的形状。切口始于内口,而内口多位于齿 线周围。采用肌间拉钩将括约肌间暴露出来,对空腔、支 管进行搔刮,术中可能会破坏一些内括约肌,而在破坏的 程度上,通常由内口、瘘管高度所决定,但不会对外括约 肌造成损伤,术后操作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 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术后 1 个月参照《肛周 脓肿和肛瘘治疗指南》 [3]  评估患者疗效,创面愈合,脓  液、肿痛等症状体征消失为显效;与术前比,创面愈合 程度 >50%,脓液、肿痛等症状体征有改善为有效;与术  前比,创面愈合程度≤50%,脓液、肿痛等症状体征仍存  在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②围术  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 时间及术中出血量。③肛门功能。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 3、7 d 采用大便失禁严重度(Wexner)评分 [4]  评定患者肛  门恢复情况,总分为 20 分,0 分表示正常,20 分表示完全  失禁。④肛门括约肌功能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 1 个 月用肛门压力检测仪(瑞典 Medtronic Synectics Asia 公 司,型号:GI Dlagnostic SYS-TEM)对两组患者直肠静  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进行测定。⑤并发 症。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潴留、漏液、 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数资料(临床疗效、并发症)以 [ 例 (%)] 表示,采 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围术期指标、Wexner 评分、肛门括 约肌功能指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 x ±s) 表示, 行t检验,多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两两比较采 用 SNK-q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 Wexner 评分比较  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 后 1~7 d Wexner 评分均逐渐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 1、3、  7 d Wexner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3。 

\
 
       2.4    两组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指标比较  与术前比,术 后 1 个月对照组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 收缩压均显著降低,但术后 1 个月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 表 4。

\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对照组患者 发生尿潴留 2 例、感染 4 例,漏尿 2 例,总发生率为 20.00%( 8/40),观察组患者发生尿潴留、漏液各 1 例, 总发生率为 5.00%(2/4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4.114,P<0.05 )。 

       3  讨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一种典型的肛瘘类型,由于其管道 的走行多位于外括约肌的深部以上,且与外口之间处于相 连相通状态的管道较多,因而有着十分复杂的解剖结构,  属于典型的难治性肛瘘。有研究显示,高位复杂性肛瘘往 往涉及大部分肛门括约肌,在肛门受损与治疗后,有着较 高的复发风险[5]。因此,应在确保括约肌正常生理功能的情 况下对肛瘘进行治疗,以此在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在当前临床 中,已出现许多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术式,如切开挂线 术、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等。其中, 对于切开挂线术而言, 其作用机制是借助挂线材料所具有的弹性勒割作用,缓慢 勒开括约肌 [6] 。但在行切开挂线术治疗过程中,由于挂线 方法主要是借助丝线或者皮筋将瘘管及肛门括约肌缓慢、  持续勒开,受持续的压力刺激,因此会增加患者肛门的疼 痛感;且该手术方式术后愈合时间较长,预后效果不佳。  因此,仍需找寻更妥当的手术方式。

       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是一种治疗肛瘘的新型术式, 其先打开肛门括约肌间后深括约肌间隙,不将外括约肌离 断,可将括约肌保留下来,对肛门功能损伤较小。且经 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术前便已经对括约肌间平面瘘道位置给 予明确,其手术创面小,可将全部脓液彻底清除,患者术 后恢复快,且不易出现漏液、感染等并发症,安全性较 高 [7]  ;此外,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还能把一个原本处于封 闭状态的括约肌间隙向一个开放性创面进行转化,因而可 为手术顺利开展及术后恢复提供助力,可促进患者创面愈 合 [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 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术 后 1、3、7 d Wexner 评分均更低,提示切开挂线术、经肛 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均有良好的临 床治疗效果,但与切开挂线术相比,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 能显著改善其围术期指标,加速术后康复进程,恢复肛门 功能。

       受手术创伤、术后因素等影响,肛瘘术后会导致患者  肛门周围括约肌收缩能力下降,导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  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等降低, 患者肛门功能发生障碍 [9]。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在手术切除过程中只切断了内口以下的内括约肌,保留了完整的外括约肌,且对外括约肌外的 瘘管行旷置引流,内口处行小切口切除,因此经肛括约肌 间切开术术后瘢痕小,从而减轻了对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 的损伤, 最大限度地保护肛门功能 [10]。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术后 1 个月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 大收缩压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对 照组,表明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能够使高位复杂性肛瘘患 者的肛肠动力学维持稳定状态,可避免其波动而对肛肠功 能造成影响。

       综上,切开挂线术、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高位 复杂性肛瘘患者,均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与切开挂 线术相比,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能显著改善其围术期指 标,加速术后康复进程,且对肛门括约肌功能影响较小, 可减轻对肛门功能损伤,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 应用。

       参考文献

       [1]    莫波 , 郝志楠 , 马娟 , 等 . 传统切开挂线疗法与瘘管旷置术治疗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 2016, 13(13):1809-1810, 1813.
       [2]    侯孝涛 , 陈浩 , 陈艳妮 , 等 . 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在治疗复杂性 肛瘘中的应用 [J]. 现代医学 , 2022, 50(5): 588-591.
       [3]   宋顺心 .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肛周脓肿、肛瘘和直肠阴 道瘘临床诊治指南 [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2017, 20(12): 1437-1439.
       [4]    石玉迎 , 郑丽华 , 张文 , 等 . 高位肛瘘虚实结合挂线术后肛管直 肠 3D 测压及肛门失禁 WEXNER 评分结果探讨 [J]. 中国临床医 生杂志 , 2019, 47(9): 1076-1078.
       [5]    程凯 , 郑丽华 . 虚实结合挂线术联合改良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治 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J]. 中国临床医生杂 志 , 2023, 51(6): 720-723.
       [6]    李裕波 , 陈菊花 , 姚秋园 , 等 . 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肛瘘的 临床研究 [J]. 实用医学杂志 , 2022, 38(9): 1171-1174.
       [7]    牛超 , 秦建峰 , 魏茜茜 . TROPIS 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 21 例临 床观察 [J]. 中国肛肠病杂志 , 2021, 41(6): 29-31.
       [8]    郑雪平 , 郭高正 , 樊志敏 , 等 . 基于括约肌间感染机制经肛括约 肌间切开术治疗高位肛瘘临床研究 [J]. 重庆医学 , 2022, 51(1):85-88, 92.
       [9]    郭高正 , 郑雪平 , 谭妍妍 , 等 . 肛门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高位肛 瘘的临床研究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 2021, 27(2): 256-262.
       [10]  张凤琼 , 张志云 , 高爽 , 等 . TROPIS 联合改良 Hanley 术治疗高 位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 [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 2022, 50(6):894-8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0707.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