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分析反刍性沉思在艾滋病患者心理痛苦与创伤后成长(PTG)间的中介效应。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该院收治的 130 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量表(ERRI)、心理痛苦温度计(DT)、创伤后成长评 定量表(PTGI)评估艾滋病患者反刍性沉思、心理痛苦 PTG 评分,并分析反刍性沉思在艾滋病患者心理痛苦与 PTG 间的中介效应。 结果: 共发放 ERRI、DT 及 PTGI 问卷各 130 份,最终回收 115 份有效问卷。115 例艾滋病患者目的性 / 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平均评分分别为 (16.85±3.64) 分、(19.21±3.91) 分,DT 平均评分为(5.62±1.86) 分,PTGI 平均评分为(61.25±6.72) 分。经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 果显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评分与 DT 评分呈负相关( r<0, P<0.05), 与 PTGI 评分呈正相关( r>0, P<0.05) ;侵入性反刍性沉思评分与 DT 评分呈正相关( r>0, P<0.05), 与 PTGI 评分呈负相关( r<0, P<0.05); DT 评分与 PTGI 评分呈负相关( r<0, P<0.05); 方程 Y=cX+e1 的回归效应显著( c=-2.146, P<0.05); 目的性: 方程 M=AX+e2 的回归效应显著(A=-0.528, P<0.05); 侵入性: 方程 M=AX+e2 的回归 效应显著(A=1.137, P<0.05);经中介效应检验, 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在艾滋病患者心理痛苦与 PTG 间呈部分中介效应。 结论: 反刍性沉思在艾滋病患者心理痛苦与 PTG 间可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关键词】 艾滋病;反刍性沉思;心理痛苦;创伤后成长;中介效应
Mediating effects of ruminant contemp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in AIDS patients
CHEN Dongli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of Shangqiu Third People’s Hospital, Shangqiu 476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mediating effects of ruminant contemp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PTG) in AIDS patients.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130 AIDS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22. The event-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 (ERRI), the distress thermometer (DT) and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PTGI)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levels of ruminant contemplati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PTG in the AIDS patients.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ruminant contemp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PTG in the AIDS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this study, 130 ERRI, 130 DT and 130 PTGI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115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finally recovered. The average scores of deliberate/invasive ruminant contemplation in the 115 AIDS patients were (16.85 ± 3.64) and (19.21 ± 3.91),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score of DT was (5.62 ± 1.86), and the average score of PTGI was (61.25 ± 6.72).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core of deliberate ruminant contempla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T score (r<0, P<0.05),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TGI score (r>0, P<0.05),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TGI score (r<0, P<0.05). The score of invasive rumination medita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T score (r>0, P<0.05),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TGI score (r<0, P<0.05);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T score and the PTGI score (r<0, P<0.05). The regression effect of equation Y=cX+e1 was significant (c=- 2.146, P<0.05). Deliberation: The regression effect of equation M=AX+e2 was significant (A=-0.528, P<0.05); Invasiveness: The regression effect of equation M=AX+e2 was significant (A=1.137, P<0.05). The mediating effect test showed that deliberate ruminant meditation and invasive ruminant meditation had a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psychological pain and PTG of the AIDS patients. Conclusions: Ruminant contemplation can play a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PTG of the AIDS patients.
【Keywords】 AIDS; Ruminant contemplati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Posttraumatic growth; Mediating effect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艾滋病病 毒可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 T 淋巴细胞,导致机体丧 失免疫功能,疾病感染风险增加,严重时可危及患 者生命 [1]。艾滋病患者常因感染疾病易出现消极负面的心理状态。已知个体经历可给个体带来积极影 响, 即创伤后成长(PTG) [2] 。心理痛苦可使个体 对应激性事件产生不同程度、类型的思考,影响反刍性沉思水平;个体对应激性事件的反复思考及对 后果的认知过程是产生创伤性成长的重要过程 [3]。 本文分析反刍性沉思在艾滋病患者心理痛苦与 PTG 间的中介效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 2018 年 1 月 至 2022 年 6 月 本院收治的 130 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 入标准: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 版) 》 中艾滋病的诊断标准 [4] ;经免疫印迹试验确诊;因 机会性感染入院就诊;首次就诊。排除标准:合并 抑郁症或焦虑症;合并认知和沟通障碍;精神异 常。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 批准文号:2017 (019) ]。其中男 82 例,女 48例;年龄 25~62 岁, 平均(42.06±7.68 )岁; 体质量指数 17~29 kg/m2, 平均(24.48±2.16 )kg/m2;艾滋病病毒载量 <10 万 Copies/mL 69 例,≥ 10 万 Copies/mL 61 例;婚姻状 况:已婚 75 例, 未婚 28 例, 离异 21例, 丧偶 6 例; 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 39 例,高中 51 例,高中 以上 40 例;性取向:异性 60 例,同性 48 例, 双 性 22 例。
1.2 方法 (1)反刍性沉思评估:采用事件相关 反刍性沉思量表(ERRI)评估艾滋病患者反刍性 沉思状况 [5] ,该量表由目的性 / 侵入性反刍性沉思 两部分组成,共 20 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 4 级评 分法(0~3 分) ,总分 0~60 分,评分越高则提示 反刍性沉思水平越高。(2)心理痛苦评估:采用 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估艾滋病患者心理痛苦 状况,该量表分为心理痛苦温度计及相关因素调 查表两部分内容,其中心理痛苦温度计分为 11 个 尺度,分别计 0~10 分,指导患者标记出近 1 周心 理痛苦程度。心理痛苦相关因素调查表包括信仰 / 宗教、实际问题、情绪问题、交往问题、身体问 题 5 个项目,引导患者勾选出引起其痛苦的因素。 (3)创伤后成长评估: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 (PTGI)评估艾滋病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 [6] ,量表 包括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人际关系、对生活 的欣赏、精神变化共 5 个维度,21 个项目,采用 6 级评分法分别计 0~5 分,总分 0~105 分, 评分越 高则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
调查方法: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在征得患者同 意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本 研究共发放 130 份问卷,有效回收 115 份,有效回 收率 88.46%。
1.3 观察指标 (1)分析艾滋病患者反刍性沉思 评分与 DT 评分、PTGI 评分的相关性。(2) 反刍 性沉思作为中介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3)分析反刍性沉思在艾滋病患者心理痛苦与创伤后成长间 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心理痛苦为自变 量 X,创伤后成长为因变量 Y,反刍性沉思(包括 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和侵入性反刍性沉思)为中介变 量 M,将 3 个变量中心化后进行回归分析,检验3 个回归方程。见图 1。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采 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反刍性沉思评分与 DT 评分、 PTGI 评 分,DT 评 分 与 PTGI 评 分 的 相 关 性,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艾滋病患者反刍性沉思评分与 DT 评分、PTGI 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115 例艾滋病患者目的性 / 侵 入性反刍性沉思平均评分分别为(16.85±3.64)分、 (19.21±3.91)分, DT 平均评分为(5.62±1.86)分, PTGI 平均评分为(61.25±6.72) 分; 经 Pearson 相 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评分与 DT 评分呈负相关( r<0, P<0.05), 与 PTGI 评分呈正 相关( r>0, P<0.05) ;侵入性反刍性沉思评分与 DT 评分呈正相关( r>0, P<0.05), 与 PTGI 评分 呈负相关( r<0, P<0.05);DT 评 分 与 PTGI 评 分 呈负相关( r<0, P<0.05)。见表 1、2。
2.2 心理痛苦对创伤后成长、反刍性沉思的影 响 心理痛苦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Y=cX+e1 的回归效应显著( c=-2.146,P<0.05) ,可进一步进行 M=AX+e2 的显著性检验。心理痛苦对反刍性沉思 的影响:目的性:方程 M=AX+e2 的回归效应显著 ( A=-0.528,P<0.05 );侵入性:方程 M=AX+e2 的回归效应显著(A=1.137,P<0.05) ,可进一步 进行 Y=c 'X+bM+e3 的显著性检验。见表 3。
2.3 反刍性沉思在艾滋病患者心理痛苦与创伤后 成长间的中介效应 目的性:方程 Y=cX'+bM+e3 的回归效应显著, c'=-1.975,P<0.05,b=0.323,P<0.05, 为部分中介效应。直接效应:c'=-1.975, 中介效应 (间接效应) :a(-0.528)×b(0.323)=-0.171。 侵入性:方程 Y=c 'X+bM+e3 的回归效应显著,c'= -1.465,P<0.05 ,b=-0.599,P<0.001,为部分中介 效应。直接效应:c'=0.201, 中介效应(间接效应): a(1.137)×b(-0.599)=-0.681。见表 4。
3 讨论
已知多数艾滋病患者的反刍性沉思多呈较低水 平 [7] 。因疾病造成的生理功能改变、人际关系紧张 等问题可使艾滋病患者产生较重的负性情绪,加重 其心理痛苦 [8-9] 。而心理痛苦可增加艾滋病患者对疾 病预后及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不利于创伤后成长。 此外,本研究纳入的为首次就诊的艾滋病患者,尚 未能对疾病产生积极认知而影响创伤后成长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 115 例艾滋病患者目的性 / 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平均评分分别为(16.85±3.64) 分、(19.21±3.91)分, DT 平均评分为(5.62±1.86) 分,PTGI 平 均 评 分 为(61.25±6.72) 分;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评分与 DT 评分呈负相关,与 PTGI 评分呈正相关;侵入性 反刍性沉思评分与 DT 评分呈正相关,与 PTGI 评 分呈负相关;DT 评分与 PTGI 评分呈负相关。分析 原因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是指个体对应激事件进行 自我反省、反复思考的认知加工过程,这种思维可 引导患者主动思考患病后的自身感受和所经历的积 极事件,能够帮助患者认识自身价值,增强其对患 病后生活的适应性, 最终实现创伤后成长 [10] 。但心 理痛苦水平较高的艾滋病患者往往关注疾病所带来 的负性事件, 或常采用屈服、逃避的方式面对疾病, 较少主动思考患病经历,从而减少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而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是指个体被动认知应激事 件的过程,可使个体产生一定心理压力。艾滋病患 者在反复进行消极思考时,可暴露困扰自身心理或 生理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创伤后成长水平。
本研究回归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方程 Y=c'X+ bM+e3 的回归效应显著,为部分中介效应。分析原 因为心理痛苦可影响艾滋病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 心,加重其自卑心理,在社交过程中出现情绪失控 或自我封闭等情况,不利于患者探求事件的积极意 义,影响患者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水平;且心理痛苦 还可降低艾滋病患者社会功能与生理功能,干扰其 对患病过程的反思及认知评价,加剧负面感受,从 而增高侵入性反刍性沉思评分。相关研究指出,个 体心理状态较差、感知痛苦增多时,更加难以摆脱 疾病的消极影响, 加重侵入性反刍性沉思 [11] 。而侵 入性反刍性沉思又可影响患者对疾病事件的正确思 考,不利于创伤后成长 [12-13]。
综上所述,反刍性沉思在艾滋病患者心理痛苦 与 PTG 间可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参考文献
[1] 霍俊丽,安晓静,张小波,等 . 心理健康因素对 HIV 感染者 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1 ,22 ( 12 ): 909-912.
[2] 杨杉, 袁也丰, 杨紫君, 等 . HIV 感染者 /AIDS 患者心理健康 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J]. 现代临床医学,2021,47(3): 161-163.
[3] Lianchao A ,Tingting M. Mindfulness,rumination and post- traumatic growth in a Chinese cancer sample[J]. Psychol Health Med ,2020 ,25( 1 ): 37-44.
[4]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 版)[J]. 传染病信 息,2018, 31( 6 ): 481-499.
[5] 董超群,巩树梅,刘晓虹 . 简体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 问卷在意外创伤者中应用的信效度分析 [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48(9 ): 831-834.
[6] 耿亚琴,许勤,刘惠贤,等 . 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在多发 伤幸存者中应用的信效度分析 [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 (10):1003-1005.
[7] 庾泳,孙寅萌,常子珏,等 . 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知觉与社会 支持:HIV 感染结果告知的中介作用 [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2 ,39(5): 548-553.
[8] Boccher-Lattimore D ,Millery M ,McKinnon K ,et al. Workforce development needs in HIV care:A response to mental health and HIV/AIDS:the need for an integrated response[J]. AIDS,2019, 33(13): 2109-2110.
[9] 霍俊丽,安晓静,马艳玲,等 . HIV 感染者心理健康与抗病 毒治疗在治情况的关系 [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2, 28(4):455-458.
[10] 万申敏,卢洪洲,鲍美娟,等 . 病耻感和反刍性沉思对 HIV 感染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 25(8): 828-832.
[11] Kim Y ,Kim Y ,Kwak 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t-traumatic growth in male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A cross-sectional study[J]. Eur J Oncol Nurs ,2021 ,23( 54 ): 102.
[12] 朱金扬,李颖,汪凤兰 . 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对创伤后成长 的影响:反刍性沉思的中介作用 [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3 ): 18-21.
[13] 刘会静,刘维,董建清,等 . 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家庭环境 交互作用对首诊前列腺癌骨转移老年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 [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0 ): 1722-17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