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增强CT动态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08 10:16: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增强CT动态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学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增强CT动态扫描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增强CT动态扫描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值及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理检查诊断结果显示恶性病变患者217例,良性病变患者183例;增强CT动态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度为86.25%,诊断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7.10%,特异度为85.25%;增强30 s、60 s、120 s、180 s、240 s、300 s时孤立性肺结恶性结节的CT数值显著高于良性结节;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出现毛刺征、磨玻璃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的占比显著高于良性孤立性肺结节(均P<0.05)。结论增强CT动态扫描检查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中可鉴别良、恶性结节的征象,并依据不同时段CT值的差异辨别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增强CT动态扫描;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CT数值

  孤立性肺结节是指单一的、边界清楚的、影像不透明的、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周围为含气肺组织所包绕的病变,没有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表现的肺部结节。由于孤立性肺部结节较小,对肺部组织结构、功能的影响不大,一般患者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胸痛等轻微症状。孤立性肺结节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其中恶性病变包括肺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等,良性病变包括肺错构瘤、肺硬化性血管瘤等。相关学者研究发现,有超过45%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会出现恶变,如果患者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其术后5年的生存率在90%以上[1-2]。因此,对于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应在中早期采取有效的检查方法诊断结节性质,提早进行针对性治疗。由于孤立性肺结节的直径较小,普通的CT平扫一般难以发现,诊断效果较差。增强CT动态扫描检查通过注射对比剂可以增强病变部位的显示清晰度,帮助医师了解其血供情况,从而进行鉴别诊断,提高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增强CT动态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分析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学图像特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19例,女性患者181例;年龄28~70岁,平均(54.21±11.25)岁。纳入标准:①符合《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4]中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标准者;②均经临床影像学(胸片或CT)确定有孤立性肺结节存在,且经穿刺活检或切除后行病理检查者;③孤立性肺结节的直径≤3 cm;④伴有胸口疼痛、咳嗽以及咳痰等表现患者;⑤未进行过化疗或放疗患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疾病患者;②对造影剂有过敏反应患者;③肺部结节多发者等。本研究经宜兴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增强CT动态扫描进行检查,机器选用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西门子医疗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83060071,型号:SOMATOM Drive),检查之前提前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项并进行呼吸训练以便于扫描,调整患者至仰卧位,先进行胸部CT平扫检查,明确病变的具体位置,随后再进行增强扫描检查,于患者的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剂量为0.5~2 mL/kg体质量,速度调整为3 mL/s,扫描延迟时间为5、6 s,分别在增强15 s、30 s、60 s、120 s、180 s、240 s、300 s行同层动态扫描,扫描的参数设置为重建0.625 mm层距,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80~350 mA,纵膈窗宽350 Hu,窗位50 Hu,肺窗宽1 370 Hu,窗位-535 Hu。将CT图像录入医学影像工作站,由2名影像学医师对图像进行双盲评价,分析病灶的影像学特点。

  1.3观察指标①增强CT动态扫描结果分析。观察所有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增强CT动态扫描的诊断情况,并将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②良、恶性结节增强后不同时间CT数值情况。分析良、恶性结节患者平扫期及注射造影剂后的15、30、60、120、180、240、300 s时的CT数值。③良、恶性结节CT影像学特征。分析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学特征,包括磨玻璃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血管集束、空泡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增强CT动态扫描结果分析所有的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诊断,诊断结果显示恶性病变的患者有217例,良性病变患者183例;增强CT动态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度为86.25%(345/400),诊断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7.10%(189/217),特异度为85.25%(156/183),见表1。


增强CT动态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评价论文

  2.2良、恶性结节不同时间CT数值情况增强30、60、120、180、240、300 s时恶性结节的CT数值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平扫期、增强15 s时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增强CT动态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评价论文

  2.3良、恶性结节CT图像特征比较恶性结节出现磨玻璃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空泡及血管集束现象的占比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良性、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典型病例CT图像分析患者1,男性,45岁,病理检查诊断为良性结节,CT图像中表现为孤立存在,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没有毛刺现象,不存在分叶现象,同时胸膜没有凹陷现象,见图1-A。患者2,女性,71岁,病理检查诊断为恶性结节,CT图像中表现为孤立肺结节,结节的边缘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周围可见毛刺征,有分叶,见图1-B。
增强CT动态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评价论文

  3讨论

  孤立性肺结节是一种类圆形的肺内病灶,边界清晰,但无局部淋巴结肿大、肺不张、胸腔积液等表现,临床根据结节的病理学特征将其分成良性与恶性。孤立性肺结节通常由影像学进行检查诊断,但是由于部分恶性结节与部分良性结节的CT成像特征存在交叉,致使其在早期的诊断效果欠佳,后续的治疗不及时,可能造成病情延误。而部分良性结节患者在准确的病理定性诊断之前就已经通过手术治疗,增加了患者的负担,降低生活质量,同时也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不同性质的孤立性肺结节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误诊会耽误患者的病情,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增加治疗费用,为此,准确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对于患者后续的治疗非常重要。

  检查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方法有胸部X线、CT检查(平扫与增强扫描)、磁共振成像等。有研究发现平扫CT、胸部X线检查的安全性较高,但是存在漏诊、误诊情况,穿刺活检及胸腔镜检查的诊断正确率较高,但是患者的创伤比较大,风险随之上升;而增强CT动态扫描检查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同时操作简单,和CT平扫检查相比较可以发现一些更加细微的病变,同时根据病变的血液供应情况对病变的良恶性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5-6]。本研究中增强CT动态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度为86.25%,诊断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7.10%,特异度为85.25%。提示使用增强CT动态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诊断鉴别效果良好,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较高。

  本研究中增强30、60、120、180、240、300 s时恶性结节的CT数值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的CT数值。提示良、恶性结节不同时段CT值存在差异,可依据差异情况辨别孤立性结节性质,辅助临床诊断。由于造影剂在不同类型结节中的停留时间不一样,再加上不同类型结节中的血液供应情况不一样,导致其CT数值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具体原因可能为,恶性结节的血供一般源于支气管动脉,同时血管的分布较为复杂,血管的通透性比较高,且造影剂增强效应和造影剂进入血管外间隙及滞留时间有关,恶性结节缺乏淋巴回流系统使淋巴回流受阻,因此CT强化时间较长,和良性结节相比较,其造影剂清除延长,停留时间延长[7-8]。

  有研究显示,增强CT动态扫描检查不仅耗时较短,同时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较低,得到的图像分辨率高,可以清晰显示结节边缘及周围的情况,判断结节和血管的具体关系,并清晰显示结节有无分叶征以及毛刺征,胸膜是否存在凹陷等情况,对结节内部的结构也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来,观察内部是否存在钙化、空泡及空洞等情况[9-10]。本研究中恶性病变的毛刺征、磨玻璃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等现象出现的占比均高于良性病变。分析其原因为,恶性结节多为不规则生长,且容易引起支气管狭窄、阻塞,引起肺泡上皮组织增生,同时恶性肿瘤侵犯肺血管可能引起局部充血、瘀血,血管浸润引起血管改变,所以,对于恶性病变来说,其增强CT图像主要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出现凹陷、有血管集束现象及磨玻璃征,对于良性病变来说,多为炎症细胞浸润,其图像主要表现为脂肪密度回声、良性的钙化现象,所以良恶性结节在增强CT影像图中的典型特征不一,增强CT动脉扫描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医师对孤立性结节性质判断的准确率,降低了漏诊误诊的概率。

  综上,增强CT动态扫描检查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中可鉴别良、恶性结节的征象,并依据不同时段CT值的差异辨别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临床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医师可以借鉴进行使用。

  参考文献

  [1]MAZZONE P J,LAM L.Evaluating the patient with a pulmonarynodule:a review[J].JAMA,2022,327(3):264-273.

  [2]CRUICKSHANK A,STIELER G,AMEER F.Evaluation of the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J].Intern Med J,2019,49(3):306-315.

  [3]张志刚,郭莹,吴艳,等.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CT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23,25(1):97-101.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4):249-254.

  [5]付靓,李凯,李则锋,等.动态对比增强MRI定量参数评估孤立实性结节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1,37(11):1785-1789.

  [6]GILBERT F J,HARRIS S,MILES KA,et al.Comparative accuracy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CT 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n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J].Thorax,2022,77(10):988-996.

  [7]刘啸峰,黄述斌,胡磊.CT动态增强扫描中时间密度曲线及特征参数值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38(6):713-716.

  [8]潘广松,覃广谋,林建华,等.CT灌注成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10):43-45.

  [9]裴东方,陈少武,李静.低剂量螺旋CT联合肿瘤标志物CEA、SCC-Ag、ProGRP、NSE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21,36(4):614-617.

  [10]刘成平,汤砺,何茂.动态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7):58-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05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