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情景互动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运动障碍患儿中的 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06 14:48: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观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运动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1 月该院收 治的 88 例运动障碍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44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 组基础上联合情景互动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粗大运动功能 [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 评分、足背屈角、三维步态情况, 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值, 躯干功能 [ 中文版躯干损伤量表(TIS)] 评分和平衡功能 [Berg 平衡量表(BBS)] 评分。结果: 训练后, 两组 D 区、 E 区等 GMFM-88、BBS 和 TIS 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足背屈角、摆动相、步长、步速均大于训练前,且研究组 大于对照组,两组支撑相、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值均低于训练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结论: 情景互动 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应用于运动障碍患儿可提高GMFM-88、BBS、TIS评分和足背屈角, 改善三维步态情况, 降低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值, 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Application effects of situational interactive training combined with routine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children with movement disorders

  LI Qianqian, YUE Cao, LIU Dongzhi, LI Xin, MACaiyun, SHANG Qing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Children’s Hospital, Zhengzhou Children’s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interactive training combin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children with movement disorders. Methods: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88 children with movement disorders in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January 2022.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4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took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combined situational interactive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gross motor function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88)], the foot dorsiflexion angle, the three-dimensional gait, the electromyographic values of anterior tibial muscle and gastrocnemius muscle, the trunk function [Chinese version of trunk injury scale (TIS)],and the balance function score [Berg balance scale (BB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Results:After the training, the GMFM-88. BBS and TIS scores in D and E area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aining, and thos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foot dorsiflexion angle, the swing phase, the step length and the pa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aining, and thos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and phase and the EMG values of tibialis anterior muscle and gastrocnemius muscl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aining, and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Conclusions:The situational interactive training combined with th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children with movement disorders can improve the GMFM-88. BBS and TIS scores, the foot dorsiflexion angle, improve the three-dimensional gait, and reduce the electromyographic values of anterior tibial muscle and gastrocnemius muscl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Keywords】 Movement disorder; Situational interaction exercise; Trunk function; Balance function; Foot dorsiflexion angle; Three- dimensional gait

  运动障碍为儿童群体多发疾病,主要因先 / 后 天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骨骼肌损伤等所致躯 干、肢体运动功能异常,其中脑瘫所致运动障碍最为常见,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肌痉挛、肌张力不 全、刻板动作、舞蹈样动作等,严重影响日常生 活 [1]。临床多通过常规康复训练对运动障碍患儿实 施干预, 但费时费力、手段单一、训练过程较枯燥, 且难以有效改善深层核心肌群肌力和感觉运动控制 能力 [2-3]。已知情景互动练习可通过虚拟游戏有趣、生动的画面与声音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提高其主动 训练依从性,以提高训练效果 [4]。本文观察情景互 动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运动障碍患儿中的应用 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1 月该 院收治的 88 例运动障碍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纳 入标准:认知功能正常;可听懂简单指令;可独立 行走。排除标准:存在感觉、听觉、视觉功能障碍; 存在皮肤或肌肉外伤、骨折;癫痫;智力低下;研 究前 6 个月内接受肉毒素注射或矫形手术治疗;重 度挛缩;既往采取心脏起搏器治疗;存在其他可影 响肢体功能的疾病。患儿家长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 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审批通过(审批文号:2020-K-056) 。依据随机数 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4 例。研究组 男25例,女 19例;年龄2~8岁,平均(5.01±2.05) 岁;运动障碍疾病类型:脑瘫 26 例,脑外伤恢复 期 5 例,脑积水术后恢复期 5 例,病毒性脑炎恢复 期 8 例。对照组男 27 例, 女 17 例; 年龄 2~7 岁, 平均(4.69±1.98) 岁; 运动障碍疾病类型: 脑瘫 25 例, 脑外伤恢复期4 例, 脑积水术后恢复期4 例, 病毒性脑炎恢复期 1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1) 屈髋 屈膝练习: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将宽吊带连接弹力 绳置于患儿肩关节,通过悬吊系统拉高宽带以托 住其胸部,双踝关节通过小分带与非弹力绳相连 接,借助悬吊系统抬高患儿双下肢,嘱其使用双肘 关节支撑床面,尽量屈髋屈膝,保持此种动作练习 5~25 s,3 次 / 组, 组间休息 25 s。(2) 躯干前倾 练习:引导患儿跪在悬挂点正下方,膝关节与肩部 同宽,当肩关节前屈 50°时,将宽吊带放置于患 儿的前臂肘关节后侧,同时嘱患儿双手互抱肘关 节,辅助其尽量向前做弯腰练习。(3)重心与平 衡练习:指导患儿双手紧握吊带, 双脚放于悬吊板, 保持与肩部同等宽度,身体与地面维持垂直状态, 10 min/ 次。(4)骨盆旋转练习:协助患儿取平卧 位,自然平放一条腿,另外一条腿膝关节下放置 吊带,指导其进行伸膝、抬臀、伸髋等练习,并 慢慢向左右两方旋转翻滚,5 min/ 次。上述训练均1 组 /d,5 组 / 周,共训练 3 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情景互动训练。设 备选取丹麦 KMC1 型虚拟情景运动系统,根据患 儿感兴趣的游戏类型选择游戏训练模式,练习前由 工作人员示范,游戏训练期间,患儿处于虚拟环境 中,可通过屏幕观察自身虚拟图像。训练时,协助 患儿保持站立位,并将系统中踝关节活动范围设定 为 35° ~45°,引导患儿进行背伸足踝,足踝朝 足背方向用力运动,随后放松,2~3 min/ 次;足踝 跖屈,踝关节朝脚心方向用力运动,随后放松, 2~3 min/ 次;足踝关节内外翻练习,踝关节朝胫骨 侧及腓骨侧方向用力运动,2~3 min/ 次。训练期间 若出现痉挛,立即停止练习,根据患儿病情和耐受 程度调节踝关节主动屈曲度,从小到大逐渐增加游 戏难度,1~2 次 /d,20~30 min/ 次。共训练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粗大运动 功能评分和足背屈角。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 (GMFM-88)评估粗大运动功能,主要评估 D 区 (站立位,共 39 分)与 E 区(行走、跑、跳,共 72 分),其中 D 区包括 13 个评分项目,E 区包括 24 个评分项目,每个项目 0、1、2、3 分, 分值越 高粗大运动功能越好;采用量角器测量足背屈角度。 (2)比较两组训练前后三维步态情况。通过鸿泰 盛 GaitviewAFA-50 型足底压力分析仪测定摆动相、 支撑相、步长、步速。(3)比较两组训练前后胫 前肌与腓肠肌肌电值, 通过表面肌电图测试仪测定。 (4)比较两组训练前后躯干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 采用中文版躯干损伤量表(TIS)评估躯干功能, 共 17 个项目,包括静态坐位平衡(3 项,总分 0~ 7 分)、动态坐位平衡(7 项, 总分 0~10 分)和协 调(4 项, 总分 0~6 分)3 个分量表,共 23 分, 得 分越高表明对躯干的控制能力越强;采用 Berg 平 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 共 14 项条目, 总分 0~56 分,得分越高表明平衡能力越好, 得分 <40 分 表示有跌倒风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训练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和足背屈角比较 训练前,两组 D 区、E 区等 GMFM-88 评分 和足背屈角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后,两组 D 区、E 区等 GMFM-88 评分均高于 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足背屈角均大 于训练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训练前后三维步态情况比较 训练前, 两组摆动相、支撑相、步长、步速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 两组摆动相、步长、 步速均大于训练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两组支 撑相均低于训练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训练前后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值比较 训 练前,两组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后,两组胫前肌和腓 肠肌肌电值均低于训练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

  2.4 两组训练前后躯干功能和平衡功能评分比 较 训练前,两组 BBS、TI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后, 两组 BBS、TIS 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

  3 讨论

  运动障碍患儿多表现为四肢与躯干姿势异常、 运动功能发育滞后,可影响躯干肌力、脊柱伸展、 肌群协调运动等,致使患儿跪立、坐、行走、站 立等粗大运动功能障碍 [5]。当前临床用于运动障碍 患儿的康复训练多以悬吊运动疗法为主,可刺激神经和肌肉,改善骨骼肌肉系统功能,增加肌群和 神经间反馈,提高运动协调性,利于肌肉运动神经 控制模式重建,但这些训练均为关节和躯干的机械 性训练,训练强度设置和训练环境存在不合理情 况,导致患儿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不高,整体康 复效果欠佳 [6-7]。情景互动训练是基于虚拟现实技 术的情景互动训练系统,可为患儿提供音乐、游戏 等放松、娱乐的场景,训练开始后,患儿面前的显 示屏上会出现虚拟场景和动作提示符,并播放与游 戏场景相符的背景音乐和提示音,有利于引导和鼓 励患儿进行相应动作的训练 [8]。当患儿做出正确动 作后,系统会播放鼓励的音效,可增强患儿的成就 感和自信心。同时系统根据足底触觉传感器的输入 反馈患儿运动状况,适当调节踝关节活动范围,模 拟步行时踝关节运动,以提升步行时下肢运动功能 稳定性,恢复步态稳定性、立位平衡、踝关节控制 能力 [9-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后,研究组 GMFM-88、 BBS、TI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足背屈角、摆动相、 步长、步速均大于对照组,支撑相、胫前肌和腓肠 肌肌电值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情景互动练习 在常规悬吊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对踝关节的训 练,并根据患儿运动的情况设置相应的参数,引导 患儿进行背伸足踝、足踝跖屈、足踝关节内外翻等 训练, 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 [12]。同时情景互动训 练采取电脑图形与图像技术,患儿于虚拟环境中进 行功能训练,使训练更具趣味性,可提高患儿的训 练积极性,确保其能有效完成训练目标 [13]。

  综上所述,情景互动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应 用于运动障碍患儿可提高 GMFM-88、BBS、TIS 评 分和足背屈角,改善三维步态情况,降低胫前肌和 腓肠肌肌电值,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邓亚仙,姚春美,徐娟玉,等 . 儿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 障碍临床特点及随访研究 [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1.28 (4): 321-324.
  [2] 余文玉,肖农,杨自真,等 . 沙盘游戏疗法在肢体运动功能 障碍患儿心理康复中的作用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 35( 11): 1360-1362.
  [3] 赵晓红,朱微,于海燕 . 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 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妇幼保健, 2021.36(22): 5200-5203.
  [4] 孟九菊,徐小丹,张华,等 . 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老年人跌 倒风险的干预效果研究 [J]. 中国康复,2020.35( 1): 43- 46.
  [5] 王敏,李新剑,郑雪芝,等 . 低频 rTMS 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 偏瘫型脑瘫患儿大脑皮质运动区兴奋性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改 善作用 [J]. 山东医药, 2019.59(30): 57-59.
  [6] 赵梦霞,刘款,宋桢桢,等 . 悬吊运动锻炼对痉挛型脑性瘫 痪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0. 12(4): 320-323.
  [7] 张崇,武自力,张颖,等 .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 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 15( 10): 1906-1908.
  [8] 熊华春,周洋萍,王军,等 . 康复机器人联合情景互动训练 对运动障碍性疾病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J]. 中华物理医学与 康复杂志, 2021.43(5): 448-450.
  [9] 张亚男,陈伟,刘鹏,等 . 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对痉挛型 脑性瘫痪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康复,2019.34 ( 10): 521-524.
  [10] 李少云 . 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对痉挛型脑瘫 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J]. 中国疗养医学, 2020.29( 12): 1280-1282.
  [11] 丁玎,谢瑛,刘元旻,等 . 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注意障碍脑 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康复, 2022.37(4): 204-208.
  [12] 赵维维 . 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背屈 功能及步态指标的影响 [J]. 中国疗养医学,2021.30(2):155-156.
  [13] 叶倩 . 矫正手法结合情景互动智能步行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 儿三维步态时空的影响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 ( 12): 39-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04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