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双相抑郁伴自杀意念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基底节、丘脑区磁共振质子波谱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双相抑郁伴自 杀意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5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40 例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资 料,按照是否伴自杀意念分为 A 组(不伴有自杀意念) 、B 组(伴自杀意念) ,每组 2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 24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HAMD-24 )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 、杨氏躁狂评定量表( YMRS )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 )评分;采用磁共振检 测脑基底节区、丘脑区 N- 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 )、肌酸( Cr )、胆碱(Cho)、肌醇( MI )、乳酸( Lac )数值,并分析患者认知功 能与脑基底节区、丘脑区 NAA/Cr 、Cho/Cr 、MI/Cr 、Lac/Cr 值的相关性。结果 与 A 组比, B 组患者 HAMD-24 、HAMA 、YMRS 评分 均显著升高, MoCA 评分、左侧脑基底节区 NAA/Cr 值、右侧脑基底节区MI/Cr 值及右侧丘脑区Cho/Cr 值均显著降低(均P<0.05 )。经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显示, 双相抑郁患者 MoCA 评分与左侧脑基底节区 NAA/Cr、右侧脑基底节区 MI/Cr 值、右侧丘脑区Cho/Cr 值 呈正相关(均 P<0.05 )。 结论双相抑郁伴自杀意念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躁狂症状,且有认知功能障碍,脑基底节区、丘脑区 均存在神经元功能紊乱,并且患者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基底节神经损害,且与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故临床可早期对患者进行认知功 能评估与磁共振检查,以发现患者的自杀意念,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
【关键词】 双相抑郁,自杀意念,认知功能,磁共振,脑基底节,丘脑
Correlation betwee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n basal ganglia
and thalamus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ZHANG Cheng, LIU Ruona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Psych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Xinjiang 830000.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n basal ganglia and thalamus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bipolar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40 patients with bipolar depression admitted to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rom October 2021 to May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whether accompanied by suicidal ideat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without suicidal ideation) and group B (with suicidal ideation),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 (HAMD-24),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Young's mania rating scale (YMRS),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values of N-acetylaspartate (NAA), creatine (Cr), choline (Cho), myo inositol (MI) and lactic acid (Lac) in basal ganglia and thalamus were detect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NAA/Cr, Cho/Cr, MI/Cr, Lac/Cr values in basal ganglia region and thalamus reg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A, HAMD-24. HAMA and YMRS scor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group B, while MoCA scores, NAA/Cr value in left basal ganglia, MI/Cr value in right basal ganglia and Cho/Cr value in right thalamus reg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group B (all P<0.05).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oCA score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epress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AA/Cr in the left basal ganglia, MI/Cr in the right basal ganglia and Cho/Cr in the right thalamus (all 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have obvious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mania, as well as cognitive function, neuron dysfunction exists in both basal ganglia and thalamus, and the patients have suffered serious basal ganglia damage,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function to some extent, therefore, cognitive function assessmen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xamination can be conducted in early clinical stage, to detect suicidal ideation in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poor prognosis.
【Keywords】Bipolar depression; Suicidal ideation; Cognitive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Basal ganglia; Thalamus
双相抑郁症患者同时还伴有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观念甚至自杀行为。目前为止,所有精神疾病中双相抑郁患者的自杀率最高 [1] 。伴自杀意念的双相抑郁 患者的多个脑区功能和结构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经相 关脑结构的研究发现,双相抑郁伴自杀意念的患者脑基底 节区、灰质、顶叶体积异常 [2-3]。目前普遍认为双相抑郁 患者往往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即便是进入稳定期,其认知 功能也无法完全恢复,导致患者无法完全适应社会,但目 前,大部分研究仅是初步探讨双相抑郁伴自杀意念患者的大脑结构与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4-5]。磁共振检查可观察活 体组织代谢与生化,能够测量人体大脑区域中基本生化代谢物水平,从而间接反映出脑区的功能状态 [6-7]。因此本 研究旨在探讨双相抑郁伴自杀意念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分析其与脑基底节、丘脑区磁共振质子波谱的相关性,现报 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5 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40 例双相抑郁患者的 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伴自杀意念分为 A 组(不伴有自杀 意念)、B 组(伴自杀意念),每组 20 例。A 组患者中男性11 例,女性 9 例;年龄 19~47 岁,平均( 33.58±10.51 ) 岁;病程 12~32 个月,平均( 21.47 ± 1.89 )个月。 B 组患者中男性 1 2 例,女性 8 例;年龄 18 ~ 45 岁, 平均( 33.25 ± 11.25 )岁;病程 12~32 个月,平均 ( 21.25±2.36)个月。诊断标准:参照《精神疾病临床诊 疗新进展》 [8] 中的双相抑郁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均 与上述诊断标准符合者;年龄 18~60 岁者;停药 6 个月以 上者等。排除标准:器质性与精神活性药物所致抑郁者; 混合型与快速循环型发作者;妊娠与产后抑郁者等。院内 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在磁共振检查前 24 h 禁烟酒、 咖啡,采用磁共振成像系统(美国 GE 公司,型号:Signa HDxt),首先固定头部,摆位在中线居中,两侧对称,采 用头颈 8 通道相控阵线圈,进行常规轴位 T1 加权像、T2 加权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扫描,未发现显著形态学 异常,则开展后续的序列扫描。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 扫描:采用横轴位进行扫描,选择 T2 加权像为 MRS 定 位相,扫描参数设置:重复时间 5 000 ms ,层厚 5 mm, 层距 0 mm ,回波时间 113 ms ,激发次数 1.在轴位 T1 加权像图上确定感兴趣区,需关注侧脑室和脑沟内脑脊 液,避免对扫描结果造成影响。多体素 2D1H-MRS 检查采用定点分辨波谱序列,回波时间 144 ms ,重复时间 1 000 ms ,激发次数 1.视野 24 cm×24 cm ,矩阵 18×18. 控制水峰的半高全宽 <10 Hz,水抑制 >98%,扫描时间 5 min。在经过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后,获得不同代谢物 的扫描区分布彩图,对代谢图和定位磁共振成像重叠。在 基底节层面选择最小体素为测量单位,得到该区脑组织 二维质子磁共振波谱(2D1H-MRS)曲线,利用软件实现 波峰的自动相位、基线校正、频率编码,然后测量脑基底 节区、丘脑区 N- 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 )、胆碱(Cho)、肌醇(MI)、乳酸(Lac)峰下面积,计算 NAA/Cr、Cho/Cr、MI/Cr、Lac/Cr。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 24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HAMD-24 ) [9]、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 [10] 、杨氏躁狂 评定量表(YMRS) [11]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12] 评分评估患者抑郁、焦虑、躁狂、认知功能, HAMD-24 评分(总分 76 分)、HAMA 评分(总分 56 分)、YMRS 评 分(总分 44分)分值越高,抑郁、焦虑、躁狂症状越严重, MoCA 评分(总分 30 分)分值越高,认知功能越好。②对 比两组患者脑基底节区、丘脑区 NAA/Cr、Cho/Cr、MI/Cr、 Lac/Cr 比值。③分析患者认知功能与脑基底节区、丘脑区 NAA/Cr、Cho/Cr、MI/Cr、Lac/Cr 值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 S-W 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 采用 t 检验;以Pearson 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认知功能与脑 基底节区、丘脑区 NAA/Cr、Cho/Cr、MI/Cr、Lac/Cr 值的相 关性。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症状评分比较 B 组患者 HAMD-24、 HAMA、YMRS 评分均显著高于 A 组,MoCA 评分显著低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脑基底节区磁共振检查结果参数比较 B 组患者左侧脑基底节区 NAA/Cr 值与右侧脑基底节区 MI/Cr 值均显著低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但两组患者左、右侧脑基底节区 Cho/Cr、Lac/Cr 值与右侧脑基底节区 NAA/Cr 及左侧脑基底节区 MI/Cr 值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丘脑区磁共振检查结果参数比较 B 组患 者右侧丘脑区 Cho/Cr 值显著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 .05 );但两组患者左、右侧丘脑区 NAA/Cr、 MI/Cr、Lac/Cr 值与左侧丘脑区 Cho/Cr 值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患者认知功能与脑磁共振检查参数的相关性 MoCA 评分与左侧脑基底节区 NAA/Cr、右侧脑基底节区 MI/Cr 值、右侧丘脑区 Cho/Cr 值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r=0. 107、0.469、0.013.均 P<0.05),见表 4.
3 讨论
双相抑郁的发生会损害神经血管,并对患者认知功能 造成影响,且长期反复焦虑、抑郁可导致患者产生消极念 头最终出现自杀行为。故对双相抑郁伴自杀意念患者进行 磁共振检查,能够为其神经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参考 [13- 14]。
双相抑郁障碍的发病与脑部各个区域的功能改变具 有密切的联系,脑基底节区出现功能损害之后,皮层和皮 层下区之间神经连接失常,导致功能连接中断,情感调节 环路出现损伤,出现双相抑郁障碍症状 [15- 16] 。本研究中, B 组患者 HAMD-24、HAMA、YMRS 评分均显著高于 A 组, MoCA 评分显著低于 A 组,表明双相抑郁伴自杀意 念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躁狂症状,且有认知功能障碍。
NAA 是反映神经元线粒体功能与结构完整性的神经 生化标记物;Cr 主要由较低水平的 γ- 氨基丁酸组成,是 能量储存和利用的缓冲剂 ;Cho 参与生物膜的髓鞘,与细胞膜磷脂的分解、合成有关;MI 调控细胞的增殖代谢、 维持神经元细胞的渗透压;正常情况下,细胞代谢以有 氧代谢为主,检测不到 Lac 峰,或只检测到微量 [17- 18] 。磁 共振检查可测量出脑的代谢物含量与能量变化,反映疾病 病理生理改变的早期信息,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 估 [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 A 组比, B 组患者左侧脑基 底节区NAA/Cr 值、右侧脑基底节区MI/Cr 值及右侧丘脑区 Cho/Cr 值均显著降低, 表明双相抑郁伴自杀意念患者脑基 底节区、丘脑区均存在神经元功能紊乱。另外, 经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显示,双相抑郁患者 MoCA 评分与左 侧脑基底节区 NAA/Cr、右侧脑基底节区 MI/Cr 值、右 侧丘脑区 Cho/Cr 值呈正相关,表明患者认知功能与脑内 代谢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故临床可在早期对患者进 行认知功能评估与磁共振检查,以尽早发现患者的自杀 意念。
综上,双相抑郁伴自杀意念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障碍, 其脑基底节神经损害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早期认知 功能评估与磁共振检查,可发现患者的自杀意念。
参 考 文 献
[1] 时亚杰 , 张校明 , 王正 , 等 . 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相关危险因素对照研究 [J]. 精神医学杂志 , 2021. 34(6): 552- 556.
[2] 潘幼玲 , 陈枫 , 陈观茂 , 等 . 伴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的研究 [J]. 中华精神科杂志 , 2020. 53(6): 493-500.
[3] 李赓 , 曹艳玲 , 雍生满 . 单相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 2015. 37(6): 713-715.
[4] 陈大春 , 陈科 , 张荣珍 , 等 . 首发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及抑郁障碍认知功能比较 [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 2016. 42(9): 518- 522.
[5] 李霞 , 王燕 , 管立群 , 等 . 单、双相抑郁障碍认知功能损害的比较 [J]. 武警医学 , 2015. 26(4): 353-356.
[6] 李宜生 , 任鑫 , 柯岩 , 等 . 首发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2. 30(8): 1144- 1148.
[7] 胡爱民 , 薛志敏 , 刘哲宁 , 等 . 基于功能磁共振的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神经生物机制研究进展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15.23(5): 878-880. 914.
[8] 宋修丽 . 精神疾病临床诊疗新进展 [M]. 西安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14: 221-225.
[9] 汪莲籽 , 候正华 , 吴明飞 , 等 . 单相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抑郁相患者神经肽 Y、P 物质水平差异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 析 [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 2017. 44(4): 582-584. 601.
[10] 王纯 , 楚艳民 , 张亚林 , 等 .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因素结构研 究 [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 2011. 21(5): 299-301.
[11] 赵秋丽 , 贾峰 . 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的研究 [J]. 天津药学 , 2015. 27(2): 31-33.
[12] 龚亮 , 王继华 , 李秀 , 等 .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轻度认知 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14. 17(18): 36-37.
[13] 蔡溢 , 李卫晖 , 李则宣 , 等 . 抑郁症和双相抑郁患者情绪图片任 务下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J]. 中华精神科杂志 , 2016. 49(4): 202-209.
[14] 郭芸远 , 高玉军 , 江高峰 . 首发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局部 脑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对比观察 [J]. 山东医药 , 2022. 62(17): 39-42.
[15] 马海波 , 宁厚梅 , 李国海 , 等 . 双相抑郁患者前额叶和前扣带回皮质氢质子波谱研究 [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 2013. 23(2): 106- 108.
[16] 张颖 , 李刚 , 刘丽荣 , 等 . 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 害的比较 [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 2018. 28(4): 259-262.
[17] 姜晓薇 , 周千 , 汤艳清 , 等 . 双相障碍抑郁相患者静息态脑功能 磁共振局部一致性的研究 [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2016. 45(4): 305-308.
[18] 张惠实 , 刘敏 , 杨雪 , 等 . 老年期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磁共 振质子波谱研究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2017. 36(7): 746-749.
[19] 刘畅 , 沈宗霖 , 程宇琪 , 等 .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 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的异同 [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 2019.40(10): 160- 164.
[20] 刘宝贵 , 王龙 , 陈阳 , 等 .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无抽搐电休 克治疗前后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改变 [J]. 中国医师杂志 , 2020. 22(8): 1245- 12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