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于“一动力三循环”的医疗管理和“一抓二建”工作方法在医疗援藏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17 11:47: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医疗援藏是国家援藏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其工作质量关系藏区同胞的切身幸福感和安全感,对西藏地区稳定和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支援的西藏昌都市妇幼保健院为例,紧紧围绕“建设好昌都市妇幼保健院”的目标,基于“一动力三循环”管理模式,从动力源、决策环、创新环及目标环等方面着手,探索并提出“一抓二建”的工作方法,力求提升医疗援藏工作质量,为新时代医疗援藏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医疗援藏;一动力三循环;医院管理;一抓二建

  Application effects of“one power three circulation”-based medical management and“one grasp and two construction”working methods in medical aid to Tibet

  LIU Dabin1,2,LIN Hao1,CAO Hua1

  (1.Fuj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Fuzhou 350001 Fujian,China;

  2.Changd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Changdu 854000 Tibet,China)

  【Abstract】Medical aid to Tibe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aid to Tibet.The quality of its work is related to the immediate well-being and sense of security of the compatriots in Tibetan area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ibet.By taking the supported Changd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in Tibet as an example,closely focusing on the goal of“building Changd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well”,based on the“one power three circulation”based management model,and from the aspects of power source,decision-making ring,innovation ring and target ring,this article explored and put forward the working method of“one grasp and two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assistance to Tibet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medical assistance to Tibet in the new era.

  【Keywords】Medical aid to Tibet;One power three circulation;Hospital management;One grasp and two construction

  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中央各部门和15个省市“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医疗援藏是国家援藏工作的重要一环,其工作质量关系到藏区同胞的切身幸福感和安全感。历史和地理因素导致西藏医疗水平与内地差距较大,西藏很多地市的妇幼保健院尚未建立起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制度。黄发云等[1]提出“一动力三循环”医疗质量管理模式,该模式从动力源、决策环、创新环及目标环等4个方面改进医院管理方法,已取得积极成效。“一抓二建”由笔者单位(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曹华教授提出,指的是“抓党建作引领,建人才队伍、建特色学科”,并应用于本次援藏工作[2]。笔者自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参与援藏工作,将“一动力三循环”管理模式和“一抓二建”工作方法运用到对口支援单位昌都市妇幼保健院的管理与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基于“一动力三循环”的医疗管理和“一抓二建”工作方法在医疗援藏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1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既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底子薄昌都市妇幼保健院自1996年从昌都县人民医院分离出来,2019年7月搬迁至新院,占地46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 000平方米,总投资2.1亿元,设有孕产保健部、妇女保健部、计划生育部、儿童保健部、办公职能部等部门,下设妇科、产科、儿科、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等科室,属二级妇幼保健机构。目前,新院门诊虽已投用,但手术室、检验科、影像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重要科室均未建设完备。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医院工作主要为妇幼公共卫生和基本保健,临床医疗开展较少,医院业务较少。

  1.2服务弱医院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中时有“生、冷、硬”现象发生,医疗风险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服务能力较弱,易造成医患沟通不到位,患者就医体验感不佳。

  1.3人才缺昌都市妇幼保健院长期以来本地职工编制仅有30名,实际在编28名,包括行政后勤人员10名和医务人员18名(医师7名、护士5名、医技人员6名);医务人员中本科7名,大专7名,中专4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4名,无职称9名。本地医务人员学历和职称普遍偏低,人才储备少,医护人员“三基”知识较为薄弱。截至2019年,福建省援藏医务人员4名,分别是福建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1名,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治医师1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1名,福建省立医院主管护师1人。

  1.4学科少2019年前,昌都市妇幼保健院主要开设计划生育和儿童保健等门诊保健业务,临床诊疗业务基本荒废,无住院业务,学科建设不完善,医务人员欠缺开展临床诊疗的积极性和能力。

  1.5科研荒2019年前,昌都市妇幼保健院基本无学术研究,未能形成科研氛围,医院科研基本空白。本地医务人员无一人在学会任职,制约科研发展。

  2基于“一动力三循环”的医疗援藏管理和“一抓二建”工作方法

  2.1动力源(团结-配合-协作)医院领导班子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动力源。笔者自2019年7月援藏后,担任昌都市妇幼保健院院长,以“闽藏一家亲”为工作宗旨,以“建设好昌都市妇幼保健院”为目标,以“团结-配合-协作”为团队精神,致力于打造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院领导班子,通过医院领导身体力行的带动,将全院职工的行动统一到医院发展上来。

  2.2决策环(政策-制度-人文)以中央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政策,以《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西藏自治区妇女发展规划(2016-2020年)》《西藏自治区儿童发展规划(2016-2020年)》《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等国家卫健委相关文件为制度,以“精诚团结,仁泽妇幼”的院训为人文理念,作出决策,推进医院建设发展。

  2.3创新环(“一抓二建”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基于创新的基本理念,笔者将“一抓二建”工作方法应用于昌都市妇幼保健院的管理中,其中一抓指“抓党建作引领”,以“党建+N”方法打造昌都市妇幼保健院品牌;二建指建人才队伍、建特色学科。具体方法如下:

  2.3.1抓党建作引领(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把党建作为医德医风教育的重要抓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学习教育活动,2020年召开15场次活动,努力做到“三树形象”,即树环境形象、树服务形象、树自身形象。

  (2)业务骨干入党。2019年,本地干部职工中有9名党员(含1名预备党员),党建工作欠缺规范化。2020年本院发展了2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2021年发展了1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党组织引领和党员示范带动,吸引援藏医疗队员和昌都本地业务骨干入党,既壮大了党员队伍,也提升了医疗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

  (3)增进民族团结。深刻认识边疆地区维护稳定的重要性,坚持把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落实好维稳值班这一重大责任,确保昌都市妇幼保健院在重要节点、重大活动、重点时段未发生任何影响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突发事件。

  2.3.2建人才队伍(1)援培结合,育“藏医人”。持续开展“练内功、增本领、解难题”等系列讲座,2019年7月以来,援藏医疗队员培训当地医护人员2000余人次,强化基层医护人员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技术,为昌都医疗卫生“两下降双提升”(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提升住院分娩率、人均寿命)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以福建援藏医疗队员为主体工作组,对昌都偏远县区进行“师带徒”蹲点结对帮扶。选送优秀医护人员到福建、重庆、四川、拉萨、山南等多地市医院进修和交流,培养昌都本地医疗卫生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援藏医疗队员带领当地医务人员积极申报西藏自治区科研课题、撰写学术论文,推荐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本地医师担任国家级学术学会、协会委员。

  (2)组团援藏,以点带面。针对昌都市妇幼保健院病理诊断短板,积极推动派出单位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向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捐赠病理诊断设备,运用“互联网+医疗”和现代化远程诊断手段,首创宫颈癌筛查病理中心,并将远程会诊及其他手段应用于日常医疗。发挥牵线搭桥作用,促成派出单位“以院包科”,形成结对帮扶关系。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福建省到昌都市妇幼保健院协助创等级医院的各医疗机构团队专家达7批34人次,从项目、技术、人才等多个方面向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提供支持和帮助,并援助资金、设备,有效提升该院医疗卫生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

  2.3.3建特色学科夯实基卫,精准服务。以援藏医疗队员为主体开展昌都市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大力推广福建省孕产妇死亡病例评审经验,指导当地医护人员学习产科诊疗规范、危重症抢救及转诊流程,完善围产保健系统。突出公共卫生职能定位,扎实做好昌都全市中小学生、幼儿体检及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争取北京、福建等全国各类公益基金会、工商联等社团组织支持,筹集资金上千万元,为藏区儿童免费开展先天畸形矫治手术,治疗儿童多指畸形227例、唇腭裂105例,并将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转入内地对口援建的三甲医院免费救治成功。

  填补学科,提升能力。昌都地处西藏东部,医疗水平较薄弱,医务人员及病床数均处于全国下游,妇幼保健院前期主要承担公共卫生下乡保健督导工作,未全面开展临床工作,距离百姓期望还有很大距离。2019年7月以来,针对该院实际情况和援藏医疗人才特点,积极谋划、建设昌都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癌筛查中心、5G远程超声医学中心、儿童口腔、儿童眼科等特色学科。针对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功能定位,优化科室布局,分门别类,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80多项医疗管理制度,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大力协助下,积极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初步在藏东地区建立起一所现代化管理医院。

  2.4目标环(增本领-解难题-促民生)通过援藏帮扶后,增强藏区本地医务人员医疗本领,诊治既往诊治不了的疾病,解决既往解决不了的难题,使藏区医院能留住百姓在本地诊疗,做到“大病不出县市,小病不出乡村”。通过援藏帮扶工作,藏族同胞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能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促进西藏民生稳定和繁荣发展[2]。

  3初步成效

  3.1医院品牌提升加快推进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后期建设。2020年新院全面运行,获得“昌都市卫生先进单位”“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被推荐参评“全国妇幼保健机构优秀建设单位”“西藏自治区巾帼文明标兵单位”。福建省援藏医疗组先后获得“昌都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西藏自治区四讲四爱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

  3.2学科建设增强在福建省援藏医疗团队的有力支持下,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恢复了停止多年的住院分娩,从无到有开创了宫颈癌筛查病理中心、儿童口腔及儿童眼科等特色科室,填补了该院多项学科空白。2020年,昌都市妇幼保健院进一步发展健全了妇产科、儿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以妇产科为例,2020年妇产科完成计划生育手术436人次,门诊诊疗658人次,较2019年翻番。2021年妇产科完成计划生育手术突破600人次,门诊诊疗1037人次,均较2020年大幅提升。2020年,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本地医师首次获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肿瘤生殖学分会青年委员,改写了该院学会任职空白的历史。福建援藏医师联合本地医师于北大核心期刊发表2篇论著[3-4]。

  3.3基本公卫夯实2020年,昌都市妇幼保健院共进行幼儿园及中小学体检近32 000人次,远超2019年的2832人次;两癌筛查9600多人次。昌都市妇幼保健院先后被授予“昌都市妇幼健康工作先进单位”“两下降双提升工作进步单位”等荣誉称号。扎实推进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使昌都市孕妇住院分娩率不断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不断下降,首次达到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标准(见表1)。
基于“一动力三循环”的医疗管理和“一抓二建”工作方法在医疗援藏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3.4人才培养加速医院首次通过公开招考,聘用数名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充实本院医疗队伍,并通过中组部定向分配本科毕业生10名。2020年昌都市妇幼保健院在编本地职工38名,援藏医务人员12名,首次招聘本地医务人员3名。本地新增中级职称1名,初级职称5名。援藏医务人员中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6名,医院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情况得到一定缓解。同时,通过持续开展系列讲座,培训医护人员2000余人次,选送本地优秀医护人员到内地三级医院进行进修和交流,培训县乡医务人员500多人次,派遣昌都市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至外院进修学习20多人次,为该院可持续良性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储备。

  4反馈与建言

  4.1特殊问题反馈到决策环以往支援昌都市妇幼保健院的队伍均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医疗援藏,受援医院的医疗技术得到了极大提升,但医院综合管理能力与内地三甲医院仍存在一定差距。

  2019年7月进驻该院的12名援藏医疗人员中,包括1名医院管理干部。增加医院管理干部援藏,可以把内地先进的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和方法带到受援医院,有效提升藏区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能力[5-6]。

  4.2一般问题反馈到动力源、创新环现阶段,医疗援藏仍有部分学科没有覆盖到,如青藏高原常见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常因藏区缺少心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导致患儿需千里辗转到内地治疗。建议采用灵活性援藏政策,扩大援藏临床学科的覆盖面,在现有援藏团队基础上,增派医疗专家进行短期医疗援藏,有针对性地解决受援医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医院发展中存在的短板[7]。

  5小结

  综上所述,医疗援藏工作任重而道远,其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环节和要素,不可能一蹴而就。基于“一动力三循环”的医疗援藏管理方法和“一抓二建”的工作方法丰富了管理内涵,构建了实用的管理模式,初步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以满足新时代医疗援藏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黄发云,曹华,陈良万.我院“一动力三循环”医疗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6):469-473.

  [2]扎西达娃,扎西德吉,拉巴桑珠,等.不断完善的健康服务体系,助力西藏居民全面小康——西藏农牧区医疗卫生体系发展成效及展望[J].中国医药,2020,15(11):1657-1662.

  [3]张佳丽,姚军,仁青措姆,等.西藏昌都市3~5岁儿童龋病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21,39(1):53-57.

  [4]谢书浓,许元弘,韩雅玲.昌都市14岁以下儿童干眼症患病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0):1830-1833.

  [5]杨旭虎,李运明,巴桑旺堆.西藏林周县人民医院护理三级管理体系建设实践[J].西南军医,2020,22(4):385-388.

  [6]王凯,闫丽娥,高春.大型综合三甲公立医院援藏社区医学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索[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0,34(5):289-291.

  [7]司文洁,常青,杨敦干.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的机制创新与启示——基于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实践[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1,14(5):66-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16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