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高频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效果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0-07 11:03: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其中43例患者采用微波治疗,作为对照组,43例采用高频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宫颈面创伤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高频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感染几率,帮助患者更快更好恢复。

关键词:重度宫颈糜烂;高频宫颈环形电切刀;恢复时间

本文引用格式:寇海燕.高频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60-61.
 
0引言

        宫颈糜烂属于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是指宫颈柱状上皮出现异位,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常表现出白带增多且发黄。若未及时予以有效治疗,疾病反复出现炎性反应导致鳞状上皮细胞呈现非典型性增生,恶化发展为宫颈癌,对女性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1o近几年来,治疗宫颈糜烂方法呈现多样化,例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最常用即物理治疗,该方式通过各种物理方式对宫颈糜烂面单层上皮细胞造成破坏,促进其坏死、脱落、新生过程[21。本文主要探讨高频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其中43例患者采用微波治疗,作为对照组,43例采用高频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作为观察组。对照组43例,年龄26-59岁,平均(42.51±6.34)岁,其中单纯型19例,颗粒型13例,乳头型11例;中度宫颈糜烂17例,重度宫颈糜烂26例。观察组43例,年龄28-58岁,平均(43.12±6.27)岁,其中单纯型13例,颗粒型16例,乳头型14例,中度宫颈糜烂20例;重度宫颈糜烂23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主要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存在(F>0.05),分别展开研究、比较。
\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具体为:在手术前1周内禁止性生活,于月经后1周进行手术。手术实施前叮嘱患者清空膀胱,手术时截取石位,进行常规消毒,局部麻醉。选择MTC微波治疗仪,将微波探头放置于患者病灶表面处,工作功率范围在40-55瓦,启动微波仪,维持治疗时间在30 s,当组织出现黄白凝固变性时,关闭治疗仪。治疗时应选择宫颈口开始逐步向外烧灼,控制烧灼深度在4 mm左右,注意治疗面积略大于病灶面积,相差约2 mm,在结束烧灼过程后,将甲硝唑粉外敷于病灶处,避免发生感染。观察组采用高频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具体为:手术时机与对照组相同,在术前叮嘱患者清空膀胱,截取石位,选择常规消毒,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采用窥阴器使宫颈完全暴露在视野范围内,观察记录患者具体病灶范围以及病变程度。使用碘酒标记病变糜烂区域,选择相适应高频宫颈环形电切刀,调整功率,在距离病变部位0.3-0.5 mm处进刀,切除深度控制在10-20 mm,保持缓慢速度。从宫颈12点处开始切除,沿顺时针方向绕360°环形切除宫颈糜烂组织,结合组织糜烂实际情况呈线状或者深锥形切除,之后使用电珠电凝止血。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宫颈面光滑,无糜烂面;有效:宫颈面光滑不佳,糜烂面积减少在50%以上;无效:各项病症无明显变化,糜烂面积未减小。②两组患者客观治疗指标。包括宫颈创面愈合时间、阴道出血时间、术后60天患者宫颈黏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浓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对以上所得临床疗效、客观治疗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的描述方式为“均数士标准差”,两样本计量资料的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均将P<0.05记为差异有显著性的前提。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为显效26例(60.47%)、有效15例(34.88%)、无效2例(4.62%),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为显效14例(32.56%)、有效21例(48.84%)、无效8例(18.60%),治疗总有效率为81.4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4.074,P=0.044)。

2.2两组患者客观治疗指标。

       观察组患者宫颈创面愈合时间(2.76±0.84)周、阴道出血时间(3.17±1.03)天、术后60天宫颈黏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浓度(90.63±10.92)mg/mL,对照组患者宫颈创面愈合时间(5.35±1.16)周、阴道出血时间(8.43±2.58)天、术后60天宫颈黏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浓度(159.37±29.26)mg/mL,两组之间差异显著(t=11.859、12.416、14.433,P=0.000、0.000、0.000)。

3讨论

       宫颈糜烂作为临床常发病,与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等诸多因素均具有相关性。近几年来,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女性生活压力的增大,宫颈糜烂患病人数呈现上升趋势,且患病人群趋于年轻化,不仅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负担,还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3]。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关于宫颈糜烂治疗方法也是日益完善。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中宫颈糜烂治疗方式具有较大差异,临床应根据不同病情选择适当治疗方法[4],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轻度宫颈糜烂患者,微波治疗、宫颈环形电刀主要用于中重度宫颈糜烂治疗。微波治疗是通过微波灼烧形式促使病灶坏死细胞脱落,形成新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覆盖,但有效率较低,只能针对小范围病患组织,治疗时间长,疗效尚待进一步提高[5]。高频宫颈环形电切刀是目前微创诊治宫颈疾病最为先进的方法。该项治疗方法通过金属丝由高频电刀电极产生超高频电波,约达6 mHz,在与机体组织接触瞬间,产生抗阻作用,同时吸收电波发热,促使细胞内水分形成正热蒸汽,实现切割、止血等手术目的,改善宫颈微循环,恢复宫颈组织正常弹性。高频宫颈环形电切刀不需要任何镇痛与麻醉,在与组织接触时,能够实现快速切割,手术持续时间短,电切圈精细度高,排除主观因素干扰[6],准确切除深层病变组织,避免伤及周围正常组织,有效控制切割深度与范围,对宫颈功能不产生影响,减少术中出血量。在正式手术开始前,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电切圈,以免电切圈过大或过小,导致切除范围不精确。在实施切除时,应尽量保持切面平滑,保障宫颈术后能够恢复正常状态,对月经以及生育均无不良影响,缩短治疗时间。

         且据多位学者分析[7],宫颈黏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浓度与感染情况密切相关。当阴道内或者宫颈内正常群落成分以及比例发生异常变化或者遭受多种病原体感染时,机体内微生物代谢发生较大改变,宫颈黏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出现局部升高[8],因此,临床可以结合该项指标判断患者宫颈糜烂疾病进展情况。

       在本文中,采用高频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宫颈创面愈合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术后60天宫颈黏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0.05)。可以看出,采用高频宫颈环形电切刀能够有效改善宫颈糜烂创面,缩短宫颈愈合时间,清除局部感染。

      综上所述,采用高频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效果确切,进一步提高康复进程,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婷.利普刀对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宫颈微循环及HPV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6):571—573.
[2] 薛爱娇.不同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效果及宫颈塑形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2):10—12.
[3] 李莉,赵霞,张绪婷,等.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0):2258—2263.
[4] 袁浩.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皿级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⑹:1186—1188.
[5] 黄彩云,刘细红.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300例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5):728—729.
[6] 甘穗荣,周春娅,李燕旗,等.高频环形电切与冷刀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皿的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0):3898—3901.
[7] 蒋亚男,王薇,吴逢霞.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4,8(9):1318—1319.
[8] 陈爱萍,冯丽.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30(2):198—1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4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