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邵朝弟教授运用茯苓行水汤治疗肾性水肿经验论文

发布时间:2019-09-27 11:40: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邵朝弟教授认为肾性水肿病机关键在于脾肾虚弱,气滞血瘀。气、血、水三者相互瘀结,互为因果,缠绵难愈。邵老运用自拟茯苓行 水汤以补脾益气,行气活血治疗肾性水肿,具有气、血、水并治的特点,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邵朝弟;肾性水肿;茯苓行水汤;名医经验

本文引用格式:张婉莹,巴元明.邵朝弟教授运用茯苓行水汤治疗肾性水肿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0):257,259.
 
0引言

        肾性水肿是由于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导致体内 水钠潴留,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病证⑴。 肾性水肿发病以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为要,脾肾 亏虚,气滞血瘀,气血水互结的病理过程。概括地说,即由气分 病致血分瘀,血分瘀致水分肿,水分肿气分更病的恶性循环过 程⑵。

       邵朝弟教授系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师带徒导师,邵教授勤耕杏林50 余载,学验俱丰,临床善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各种肾系病症且均有 独到的见解,对于肾性水肿更是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侍诊, 受益匪浅,现将邵老运用茯苓行水汤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概述 如下,以殖同道。
\
1历史沿革

         肾性水肿在中医归属于“水肿”范畴,此病最早在《黄帝内 经》中,将本病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的症状分为“风水”、“石水” 等。汉代张仲景对水肿作出了更为详细的分类,《金匮要略•水 气病脉证并治》依据表里上下为纲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 黄汗;依据五脏以及证候分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⑶。

2病因病机

        邵老认为,肾性水肿不外乎外因和内因。外因上主要有外感 风寒,外感风湿,皮肤疮毒;内因上主要有水瘀内阻,内虚体质, 饮食失调等。早在《内经》时代,就已经认识到了与水肿最为相 关的脏腑是肺、脾、肾以及三焦。《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 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水热论》指出:“勇而劳甚,则肾汗出, 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 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跗肿、、“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灵 兰秘典论》指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邵老认为,肾 性水肿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肺、脾、肾以及三焦功能失调,属本 虚;气、血、水相互瘀结,属标实。且气滞、瘀血、水肿三者互为因 果。诚如《血证论-汗血篇》指出:“水病不离乎血"、“血病不离乎 水"⑷。因此,邵老认为,肾性水肿病机的关键在于脾肾虚弱,气 滞血瘀。脾肾虚弱,运化水液功能失调,阻滞气机,气停则血停, 形成瘀血,无形邪气化为有形实邪,阻滞气机,发为水肿。气、血、 水三者相互瘀结,互为因果,缠绵难愈。

3治则治法

        《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 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原则,这一原则,一直沿用至今。《仁斋直 指方•虚肿方论》中,创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瘀血水肿。邵老结合 多年的治疗肾性水肿的临床经验,自拟“茯苓行水汤",补脾益 气,行气活血,临床以治疗肾性水肿之水瘀内阻证,疗效显著。


\

 
4临床用药

4.1组方来源及分析


        邵朝弟教授认为肾性水肿,是气、血、水三者相互瘀结,互为 因果,缠绵难愈。症见面部浮肿,双下肢浮肿,面色黧黑或晦暗, 肌肤甲错,腰痛,小便量少,大便不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苔薄黄或黄腻,脉细涩或沉涩。

        邵朝弟教授自拟“茯苓行水汤”主要由茯苓15g,黄芪30g, 白术10g,益母草15g,王不留行15g,怀牛膝15g,木香10g,车前 子15g,猪苓15g,赤小豆30go是由《辨证录》中的“决水汤'’加 减化裁而来。“决水汤”出自清•陈士铎《辨证录》卷五:“人有水 肿既久,遍身手足俱胀,面目亦浮,口不渴而皮毛出水,手按其肤 如泥,此真水臌也,乃土气郁塞之甚故耳。夫土本克水,何为反 致水侮?盖土虚则崩,土崩则淤泥带水而流缓,于是日积月累, 下焦阻滞,而水乃上泛。”原方组成为车前子一两、茯苓二两、王 不留行五钱、肉桂三分、赤小豆三钱。功散瘀利水,健脾暖肾,擅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日久的患者。邵朝弟教授取决水汤行气利水 之意思,气行则水行,取茯苓、车前子、王不留行,赤小豆,加上黄 芪、白术、益母草、怀牛膝、木香、猪苓,共同组成茯苓行水汤。全 方以茯苓、黄芪为君药,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有健脾利 水渗湿,消肿,宁心安神之功;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有健脾补 中,利尿消肿之功。两药同用,健脾益气,利水消肿,气行则水行。 益母草、王不留行,怀牛膝为臣药,与君药共奏行气利水消肿,活 血化瘀之功。白术、木香、车前子、猪苓、赤小豆为佐药。白术甘 温而补气健脾,运化水湿,输布津液;木香辛行苦泄温通,善行脾 胃之滞气,行气利水,气行则水行;车前子甘寒而利,利尿通淋;猪 苓甘淡渗泄,利水作用强;赤小豆,利水消肿,佐助君臣,以达利水 渗湿之功。全方补脾益气,行气活血,为气、血、水并治的组方。

4.2药物加减

        腹胀少尿者,加桂枝、大腹皮、厚朴;纳呆便澹者,加党参、炒 二芽、山楂等;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合欢花、夜交藤、远志等; 气郁气滞者,加陈皮、枳壳、郁金等;瘀血明显者,加丹参、木瓜、 泽兰等;水湿郁热,舌苔黄腻者,加知母、黄柏、苍术、意苡仁、草 果等;形寒肢冷者,加桂枝、淫羊藿等;贫血者,加当归、丹参等; 目睛干涩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等;腰痛明显者,加川断、杜仲等; 伴蛋白尿者,加金樱子、芡实、玉米须等;伴血尿者,加白茅根、茜 草、小蓟、蒲黄炭、地榆炭等。

5病案举例

        尹某,男,45岁,2016年10月19日初诊。双下肢浮肿伴蛋 白尿1年余,患者于2016年5月于武汉某医院住院,诊断为肾 病综合征,经对症治疗,水肿一度消退,尿蛋白转阴。其后多次 复发双下肢浮肿,尿蛋白波动于+—2+,肾功能未见异常。现症 见:头面、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腰痛,口干口苦,纳少,乏力,易 疲劳,小便泡沫多,大便日一次,质可。舌红,苔黄腻,脉滑。尿 常规示:尿蛋白2+。诊断:水肿,证属脾肾阳虚。治以健脾温肾, 行气活血。方用茯苓行水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用:黄芪30g,茯 苓15g,车前子15g,赤小豆15g,益母草15g,怀牛膝15g,木香 10g,猪苓15g,白术10g,泽泻15g,金樱子15g,芡实30g,熟地黄 15g,砂仁5go 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10月26日复诊,患者面部浮肿消退,双下肢轻度浮肿,小便量增加,乏力好转。 舌红,苔薄黄,脉滑。尿常规示:尿蛋白1 继以上方为主加减 治疗1个月,患者水肿消退,尿蛋白转阴。

6结语

       肾性水肿是以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为要,脾肾 亏虚,气滞血瘀,气血水互结的病理过程。茯苓行水汤是邵朝弟 教授的经验方,具有补脾益气,行气活血的功效,该方切中病因 病机,标本同治,具有气、血、水并治的特点,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潘祥林,等.诊断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
[2] 叶太生.《金匮要略》水气病气、血、水三分辩证探析J.国医论 坛,2004,19(5):2-3.
[3]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29.
[4] 巴元明.邵朝弟肾病临证经验实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13:115-1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300.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