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急诊危重症抢救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实验组行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
结果经过调查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低于实验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
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的过程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加快康复速度,预防并发症问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全程护理干预;并发症
本文引用格式:梁慧.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276+278.
引言
急诊危重症患者通常情况下病情较为复杂,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处于危重的状态,并且心理较为紧张与焦虑,容易引发医患纠纷事件。如若不能保证抢救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将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
目前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的过程中,已经提出了相关标准,并且抢救方式较为先进,可以降低风险问题。
然而,在基础护理工作中,只能观察各项体制指标,无法及时发现问题,难以采用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严重影响抢救效果。
针对于此,下文分析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急诊危重症抢救患者80例,评价全过程护理在其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急诊重症抢救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在45-77岁,平均(60.23±1.25)岁,男28例,女12例。
实验组年龄在46-78岁,平均(60.24±1.26)岁,男29例,女11例。纳入标准:经检查符合急诊危重症抢救的适应证,主要为呼吸道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危重病症;在发病之后的24小时之内进行治疗;
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参与研究的同意书。排除标准:发病时间超过24小时;拒绝参与本次研究。通过SPSS 17.0软件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组间呈现为(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行基础护理,动态观察各项体征指标,开展吸氧护理、心电图监测护理工作。
1.2.2实验组行全程护理干预法。①接诊过程中的护理。在急诊就诊之后,护理人员应当与家属相互沟通,在接诊图中了解情况,不可以对患者位置进行随意的移动。
在达到现场以后,应结合临床症状对病情进行初步的评估,并给予基础护理。如若存在呼吸困难,应当进行呼吸机的处理。如若出血量较多,对伤口进行巴扎。如若有心肌梗死,需要进行心脏复苏。
②分诊的护理。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后,结合实际情况分诊护理,了解病情的发展程度,正确开展分诊工作。
③抢救护理的配合。在抢救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有效的配合,保证呼吸的畅通性,严格监测血氧饱和度指标与意识状态等情况。
创建输液通道,并进行药物的辅助护理。还需做好手术室的消毒灭菌处理工作。④提高类型的常规护理。在抢救之后应当进行体征指标以及创口渗液的观察,预防感染问题。如若需要长期的卧床治疗,还需指导家属掌握护理技巧,预防压疮问题。应当做好院内的消毒工作,预防二次感染。
对饮食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科学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新鲜蔬菜以及蛋白质丰富食物的摄入量,杜绝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密切进行心理状态的观察,及时做好不良情绪的疏导工作。
⑤预见类型的护理。在留置导管期间需要预防感染问题。还需做好疼痛的预防工作[1]。
1.3判定指标。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记录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患者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 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随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项目进行分析。
2结果
护理效果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对照组低于实验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并发症分析。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次数,对照组发生率高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 0.05 的差异性,详见表 2。
3讨论
急诊重症患者抢救属于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工作,主要针对病情较为危急且严重的患者进行救治,此类患者具有病情复杂且变化速度快的特点,在清醒期间如若不能保证及时性与有效性,将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严重影响治疗工作效果。
在急诊重症患者抢救期间经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引发严重的问题,采用基础护理难以进行科学化与有效性的处理,严重影响护理工作效果。因此,需要探索最佳的护理措施[2]。
上文分析中研究了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干预的应用,对照组的护理效果低于实验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方式,可以在接诊过程中、分诊环节以及抢救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动态化进行各项体征指标的监测,形成良好的护理模式[3]。
综上所述,在急诊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加快康复速度,提升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问题,达到预期的护理目的。
参考文献
[1]严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8):49-51.
[2]孙悠昀,茅安文.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4):717-718.
[3]林叶.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的应用体会[J].特别健康,2017(19):153-1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