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测量几种市售眼罩产热时的表明温度变化,提高眼科医师对可能发生的热损伤的认识,预防热敷眼罩潜在的热伤害, 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热敷眼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研究 7 种不同的常见热敷眼罩,在距离热敷眼罩 40 cm 处,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 测量眼罩皮肤接触面温度, 每隔 1 min 进行记录, 并使用统计方法进行描述分析。 结果 热敷眼罩的皮肤接触面发热时间、最高温度、发 热面积存在较大差异, 有的产品最高发热温度为 50 ℃ 。结论 热敷眼罩使用较为安全, 个别热敷眼罩长时间使用存的在对眼部损伤的潜 在风险,眼科医生应该引起重视,治疗不同的眼部疾病选择不同的热敷眼罩。
关键词: 干眼; 睑板腺功能障碍; 热敷眼罩; 蒸汽眼罩
干眼(dry eye, DE)发病率非常高,睑板腺功能障 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 在眼科中非常普 遍, Hom 等 [1] 报道 MGD 的患病率 38.9%。蒸汽眼罩和热 敷眼罩常用于治疗干眼症和 MGD,但国内对于蒸汽及热 敷眼罩发热时的眼睑接触面的温度变化差异还没有相关研 究。我们的目标是确定常见蒸汽及热敷眼罩眼睑接触面通 常可获得的最高温度和时间,以明确其安全性及是否可能 引起烧伤,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并为临床选择合适 的热敷眼罩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眼罩:从在线购物网站及超市购买了 6 个品 种的眼罩,在线购买的是 3 个销量排名前三的蒸汽、热 敷眼罩品种,月销量都在 1 万个售卖单位以上。根据销量 前三的品种判定患者经常使用的类型,在超市选取了在日 本销量第一的 3 个蒸汽眼罩,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 性,详见表 1、图 1。
温度检测工具采用红外线温度测量仪(加利福尼亚州 Santa Barbara,型号: seek Thermal LW-EAA),见图 1H。
检查室的温度和湿度:测试室内温度 15~22 ℃,经统 计学检验各组测试室内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0%~50% 的湿度范围内。
本研究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豁免 项目。
1.2 检测方法 所有温度均记录在摄氏度。温度测试器 距离眼罩为 40 cm ,始终在每次记录测量之前进行维护。 首先打开红外线温度测量器材, 按下开始录制后: 对于没有温度控制装置的一次性眼罩,把自打开眼罩包装起至第 30 s 的温度计为初始温度,记录包括环境温度及眼罩表明 温度,随后每分钟记录 1 次,直到 40 min,同一个品种的 同一种类型蒸汽眼罩重复测量 3次;对于有温度控制装置 的蒸汽眼罩,在电脑的 USB 端口接入电压,自从第 10 s 开始记录为初始温度,每一个设定持续 10 min,随后每 分钟记录 1 次,直到停止加热之后 2 min。在每个记录期结束时,用室温保持冷却蒸汽眼罩 5 min;在测试之前记 录每个环境温度确保没有明显的变异性,再开始下一次 测试。
1.3 统计学方法 描述性统计和分析使用 Microsoft Excel 软件。检验分析采用 SPSS 17.0,使用 Shapiro-Wilk 检验 数据正态性,当各组为非正态或方差不齐时,采用秩和检 验 Mann-Whitney 检验各组之间有无差异。P<0.05 表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 种蒸汽眼罩的发热趋势见图 3,大部分眼罩的平均温度都是小于 40 ℃,检测到最高温度大约为 50 ℃,持续最 高约 3min, 随后温度逐渐降低, 表 2 列出了各种蒸汽眼罩 的平均温度,没有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SB 电压控制眼罩在 50 ℃档位,会出现持续温度高 于 50 ℃的情况, 关掉电源之后, 温度迅速下降, 两种眼罩 在每相同温度档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眼罩 E 在最高档位时,最大温度约为 46 ℃,皮肤接 触面与非接触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太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疾病发生,比如 Lydahl[2] 等观 察到动物模型中晶状体蛋白的变化与 40℃时会形成白内障,而太低的温度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治疗不利,所 以具体的眼睑需求温度需眼科医生认真研究疾病后才能 确定。
目前, 热敷眼罩外敷已被证明可有效治疗 DE。Tan[3-4] 等发现较高的温度比较低的温度对 DE 具有更好的处理效 果, 而在患有 MGD 的患者中, Olson[5] 等发现睑板腺腺体 分泌物的融化温度约为 35 ℃。但是 Blackieca[6] 等证明需 要热敷才能将内眼睑加热到≥40 ℃才有效。 Zhao[7] 研究表 明,温度高于 37℃会破坏蠕形螨, 眼科医师通常建议 MGD 患者热敷 5~10 min[5] 。Blackie[6,8] 等建议将市场上热面罩的 温度保持在 40~45 ℃。
由于毛巾湿热热敷不方便,且温度控制不佳,较难控 制有效温度时间,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已生产出大量的 便携式热敷眼罩和蒸汽眼罩 [4] 。国外已有部分关于使用热 敷眼罩治疗 DE 的观察 [3-4,9],大多数测试时间为 10min,包 括体外温度、外眼睑温度和内眼睑温度,国内还没有这一 类研究。热敷眼罩具体控制在多少摄氏度合适,目前仍没 有定论,Wang[10- 11] 等证明了眼罩的温度表面温度低于 45 ℃ 是安全的, Lacroix[9,12] 等表明最高表面达到表面 50 ℃,也 未发现热损伤, Matsumoto[13] 研究表明在 60 ℃的蒸汽作用 下和热毛巾, 眼睑皮肤表面的温度只会增加 1~1.2 ℃。据作 者推测可能是由于毛巾没有连续供热,温度将继续下降。 且随着距离的增加,温度会急剧下降。
蒸汽眼罩会否发生眼部烧伤,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 题,烧伤的时间 - 温度关系最早由 Henriques 和 Moritz[14] 于 1947 年提出, 当然热剂量同样至关重要。 Stoll[15] 报道成年 人皮肤温度 43 ℃以上时,会有疼痛感出现, Malysheva[16] 等 发现温度过高时激活 A 型神经纤维。 Moritz[17] 等表明在连 续接触加热 45 ℃ 35 min 的情况下, 皮肤会发生热损伤。比 较明确的是真皮表皮连接处温度超过 44 ℃时会发生灼伤。 真皮表皮连接处的温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 Shih[18] 推 测随着温度的升高,组织的灌注增加,从而延迟了温度峰值的出现。Murphy[12] 等提示水分可能会导致眼睑皮肤表面 蒸发冷却。人们的皮肤对温度的敏感度存在差异也是会否 发生烧伤的重要因素, Petrofsky[19] 提出糖尿病患者的耐热 性受损。
4 结论
不同品牌眼罩的表面发热温度存在差异。其表面温度 测试非常必要。我们发现,大多数眼罩的温度是安全的。 处于大于 45 ℃的时间非常短, 并且温度下降很快。部分眼 罩有最高温度标志( 52 ℃ ) , 在实际测试中, 最高表面温 度可以达到 50 ℃。这个温度有一定潜在风险的, 由于使用 眼罩时大多数患者处于闭眼或睡眠状态,降低了对温度的 防御意识,可能会导致烫伤发生。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已 及周围皮肤感觉迟钝的患者。
尽管很少见到由蒸汽眼罩引起的眼部烧伤,如角膜灼 伤 [20] 等, 但作为医生, 有必要了解这些眼罩的潜在安全隐 患,以指导患者安全使用。由于轻度烧伤经常被忽视,眼 科医生必要时可与烧伤医生合作。
另外,蒸汽眼罩的皮肤接触表面与非皮肤接触表面之 间的温差相对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表面材料不同所 致。制造商应使用更好的控制装置。对于不同的眼表疾病, 建议使用适当的温度档位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同时不要 把皮肤接触面与非接触面戴反,以防止烫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HOM M M, MARTINSON J R, KNAPP L L, et al. Prevalence of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J]. 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 1990, 67(9): 710-712.
[2] LYDAHL E, PHILIPSON B O. Infrared radiation amd cataract.I. Epidennologic investigation of iron- and steel-workers[J]. Acta Ophthalmologica, 1984, 62(6): 961-975.
[3] TAN J, HO L, WONG K, et al. The effects of a hydrating mask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warm compresses on tear film properties in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J]. Contact Lens and Anterior Eye, 2018, 41(1): 83-87.
[4] TOMLINSON A, BRON A J, KORB D R,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Report of the diagnosis subcommittee[J]. Investigative Op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2011, 52(4): 2006.
[5] OLSON M C, KORB D R, GREINER J V. Increase in tear film lipid layer thickness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warm compresses in patients with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J]. Eye & Contact Lens: Science & Clinical Practice, 2003, 29(2): 96-99.
[6] BLACKIECA, SOLOMON J D, GREINER J V, et al . Inner eyelid surface temperature as a function of warm compress
methodology[J].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2008,85(8):675-683.
[7]ZHAO Y E,GUO N,WU L P.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viability of Demodex folliculorum and Demodex brevis[J].Parasitology Research,2009,105(6):1623-1628.
[8]BILKHU P S,NAROO S A,WOLFFSOHN J S.Effect of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warm compress on eyelid temperature and tear film in healthy eyes[J].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2014,91(2):163-170.
[9]LACROIX Z,LÉGER S,BITTON E.Ex-vivo heat retention of different eyelid warming masks[J].Contact Lens and Anterior Eye,2015,38(3):152-156.
[10]WANG M T M,GOKUL A,CRAIG J P.Temperature profiles of patient-applied eyelid warming therapies[J].Contact Lens and Anterior Eye,2015,38(6):430-434.
[11]OREGAARD J S,TRAN T L,PAULSEN J F,et al.Severe corneal scald after steam explosion[J].Ugeskr Laeger,2016,178(47).
[12]MURPHY O,O DWYER V,Lloyd-Mckernan A.The efficacy of warm compresses in the treatment of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anddemodex folliculorum blepharitis[J].Current Eye Research,2020,45(5):563-575.
[13]MATSUMOTO Y,DOGRU M,GOTO E,et al.Efficacy of a newwarm moist air device on tear functions of patients with simple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J].Cornea,2006,25(6):644-650.
[14]HENRIQUES F C,MORITZ A R.Studies of thermal injury:I.the conduction of heat to and through skin and the temperatures attained therein.A theoretical and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J].Am J Pathol,1947,23(4):530-549.
[15]STOLL A M,GREENE L C.Relationship between pain and tissue damage due to thermal radiation[J].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1959,14(3):373-382.
[16]MALYSHEVA G I,SANDER D N,SMIRNOVA E G.The activity of myelinated nerve fibers to heat and burn exposures of the skin[J].Neirofiziologiia,1992,24(5):567-577,633-635.
[17]MORITZ A R,HENRIQUES F C.Studies of thermal injury:II.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ime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causation of cutaneous burns[J].Am J Pathol,1947,23(5):695-720.
[18]SHIH T,KOU H,LIAUH C,et al.The impact of thermal wave characteristics on thermal dose distribution during thermal therapy:A numerical study[J].Medical Physics,2005,32(9):3029-3036.
[19]PETROFSKY J S.A device to measure heat flow through the skin in people with diabetes[J].Diabetes Technology&Therapeutics,2010,12(9):737-743.
[20]BITTON E,LACROIX Z,LÉGER S.In-vivo heat retention comparison of eyelid warming masks[J].Contact Lens and Anterior Eye,2016,39(4):311-3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8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