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三维 CT 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02 10:59: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 CT 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该院收治的 62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三维 CT 血管成像检查,统计颅内动脉瘤破裂情况,依据是否发生 颅内动脉瘤破裂分为发生破裂组与未发生破裂组,比较两组三维 CT 血管成像检查相关参数 [ 动脉瘤直径、数目、入射夹角、瘤体长与瘤  颈宽比值(AR) 、瘤体长与载瘤动脉直径比值(SR) ] 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三维 CT 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 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2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 15 例,占 24.19%,未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 47 例,  占 75.81%; 两组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发生破裂组入射夹角、AR、SR 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破裂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0.05);  ROC 曲线结果显示,  入射夹角、AR、SR 单独及联合检查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 AUC 分别为 0.824、0.738、0.794、 0.875,三者联合检查评估价值最高。  结论: 三维 CT 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三维 CT 血管成像;入射夹角;瘤体长与瘤颈宽的比值;瘤体长与载瘤动脉直径比值
 
  Application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in risk assess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rupture
 
  XIONG Lijun, LI Chaoping, ZHOU Xinghui, QI Lei
 
  (Fengcheng People’s Hospital, Yichun 331100 Jiangxi,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in risk assess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ruptur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2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after admission. The intracranial aneurysm rupture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rupture,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rupture group and non-rupture group. The 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related parameter levels [aneurysm diameter, the aneurysm number, the incidence angle, and the ratio of aneurysm length to neck width (AR), and the ratio of aneurysm length to parent artery diameter (S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 was plotted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i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rupture. Results: Among the 62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15 case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rupture occurred, accounting for 24. 19%, and 47 cases had not intracranial aneurysm rupture, accounting for 75.8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neurysm diameter and the aneurysm numb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incidence angle and the levels AR and SR in the ruptur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ruptur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OC curve showed that the AUCs of single incidence angle, single AR, and single SR and combined detection for the risk assess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rupture were 0.824, 0.738, 0.794, and 0.875, separately. The value of the combined detection was the highest. Conclusions: 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has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rupture.
 
  【Key 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Incidence angle; Ratio of aneurysm length to aneurysm neck width; Ratio of aneurysm length to parent artery diameter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病,具有较高 的破裂风险,而一旦发生破裂可引发颅内蛛网膜 下腔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1] 。因此早期有效 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进行针对性防治对维 持颅内动脉瘤患者生命安全尤为重要。临床主要 采用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具有创伤大、经费高等不 足,无法作为早期筛查工具 [2] 。而三维 CT 血管成 像检查可对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及外周组织 进行完整扫描,呈现三维立体影像,可为临床鉴 别诊断脑血管病变提供参考依据 [3-4] 。本文探讨三 维 CT 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 的应用价值。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3 月至 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  专家共识(2013)  》中相关诊断标准 [5] ;采用全脑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于本院行颅内夹闭术 治疗;具有完整的随访记录和影像学资料记录。排 除标准: 合并其他颅内恶性肿瘤;存在颅内创伤史、 手术史;自身凝血机制障碍;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合并肢体功能缺陷。其中男  34 例, 女 28 例;年龄 34~67 岁,平均(48.35±3.67)  岁;  动 脉 瘤 数 目 1~3 个,  平 均(1.35±0.27)  个; 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 18 例,前动脉 12 例,后 交通动脉 10 例,  颈内动脉 11 例,  大脑中动脉 7 例, 后动脉 4 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三维CT血管成像检查, 患者于检查前禁食 4 h,对头部进行固定,保持仰 卧 位,  采 用 64 排 CT 仪(GE 公 司,   型 号 Optima CT680 Expert) 进行检查。设备参数:  电压 120 kV, 电 流 230 mA,   层 厚 1.25 mm,   螺 距 0.8 mm,   采 用高压注射器于患者右肘静脉注射离子型对比剂 45 mL,将速率保持在 5 mL/s,随后以相同速率注 射生理盐水 50 mL。监测降主动脉,阈值 100 HU, 触摸后延时 3 s 启动扫描,利用后处理工作站进 行图像处理,进行多角度旋转检测及形态参数测 量,对患者颅底结构采取自动去骨、带骨重建。并 记录患者动脉瘤直径、数目、入射夹角、瘤体长 与瘤颈宽比值(AR) 、瘤体长与载瘤动脉直径比 值(SR)。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行右股动脉穿刺, 采用改良 Seldinger 穿刺法放置 5F 动脉鞘,经超滑 导丝,置入猪尾巴导管至主动脉弓,应用血管造影 系统进行造影,获取主动脉弓各血管开口位置、走 向图像,并借助超滑导丝放置 5F 椎动脉造影管, 至主动脉弓上血管开口位置,  侧位观察双椎动脉、 双颈动脉等血管。选取碘佛醇作为造影剂,行主动 脉弓造影,造影剂剂量 25 mL,注射压力 400 psi, 团注速率 15 mL/s,  行超选椎动脉造影时,  注射造 影剂剂量 6 mL,设定注射压力 200 psi,团注速率 4 mL/s;非超选主动脉及颈总动脉造影时,造影剂 剂量 9 mL, 调节注射压力 200 psi, 团注速率 7 mL/s。 依据是否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分为发生破裂组与未 发生破裂组。
 
  1.3   观察指标     (1)颅内动脉瘤患者破裂情况。 (2)  比较两组三维 CT 血管成像检查相关参数水平。 (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并计算 曲线下面积(AUC)  ,观察三维 CT 血管成像检查 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  绘制 ROC 曲线探讨三维 CT 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 的评估价值,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颅内动脉瘤患者破裂情况   62 例颅内动脉瘤 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 15 例,占 24.19%,未发 生破裂颅内动脉瘤破裂 47 例,占 75.81%。
 
  2.2   两组三维 CT 血管成像检查相关参数水平比 较   两组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 P>0.05);  发生破裂组入射夹角、AR、 SR 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1。
 
  2.3   分析三维 CT 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瘤患者 破裂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将颅内动脉瘤破裂情 况作为状态变量(1= 发生,  0= 未发生)  ,将入射 夹角、AR、SR 作为检验变量,  进一步绘制 ROC 曲 线显示,入射夹角、AR、SR 单独及联合评估颅内 动脉瘤破裂风险的 AUC 分别为 0.824、0.738、0.794、 0.875,  三者联合检查评估的应用价值最高。见表 2、 图 1。
 
\
\
\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需及早诊断 并评估破裂风险 [6-7] 。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 断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式,但因存在创伤大、费用高等缺陷,导致其临床应用较为局限,无法广泛推 广 [8] 。三维 CT 血管成像检查可作为早期颅内动脉 瘤诊断的首选方法,可直观获取患者颅内图像,是 临床确定手术治疗方案的重要辅助工具 [9] 。且采用 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对扫描图像进行加工,可清晰地 显示患者血管间关系及入射夹角,观察患者颅内是 否存在动脉瘤,以及动脉瘤的方向、瘤体长与瘤颈 宽等数据,计算患者 AR、SR 值 [10]。

\
 
  已知 AR、SR 水平升高是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 的独立危险因素 [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破裂 组入射夹角及 AR、SR 水平均高于未发破裂组。分 析原因可能为三维 CT 造影与血管重建可完整且清 晰地展示动脉瘤的大小、载瘤动脉及相邻血管的 关系,并且通过颅内动脉立体直观的形态表述,进 而确定动脉瘤巢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供给关 系 [12-13] 。三维 CT 血管成像技术可于短时间内将颅 内动脉瘤数据收集完成,能及时且有效地避免患者 自主呼吸运动所造成的伪影,且三维 CT 血管成像 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检测无损伤,易于患者接 受 [14-15] 。而颅内夹角可直观反映患者动脉及外周组 织间的三维形态关系,若患者入射夹角较大,当外 部血流进入患者瘤体后,其外部血流会对患者瘤壁 造成较大的冲击力,  增加患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AR、SR 数值越大表明患者瘤体的长度越长,导致 血管内出现不对称血流,扩大血流冲击域,增加壁 面切应力,导致血管发育异常,促进动脉瘤进一步 扩大,压迫患者神经,引发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变 化,最终引发颅内动脉瘤破裂 [16]。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绘制 ROC 曲线结果显 示,入射夹角、AR、SR 单项及联合检查评估颅 内 动 脉 瘤 破 裂 风 险 的 AUC 分 别 为 0.824、0.738、 0.794、0.875,三者联合检查评估的应用价值最高。 分析原因在于入射夹角是载瘤动脉与动脉瘤长轴间 形成的夹角,其夹角越大血液更易形成分流,改 变动脉瘤外形,而 AR、SR 数值大则表示动脉瘤 更为突出,反映动脉瘤大小和发生部位对其破裂 的共同影响,三者联合评估,可发挥良好的诊断 价值 [17]。
 
  综上所述,三维 CT 血管成像检查在颅内动脉 瘤破裂风险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明贵,任成龙,王东,等 . 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 CT 血管成像分析 [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20,36(3):381-384.
 
  [2]    周炜,刘冷 . 三维 CT 血管造影与 3D-DSA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疑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疗价值研究 [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46(13):1565-1567.
 
  [3]    吴俊,刘清源,王诺川,等 . 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点对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预测作用 [J]. 中华神经外科 杂志,2019,35(3):288-292.
 
  [4]    梁满球,陈妙玲,徐文,等 . 3D-CTA 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中国数字医学,  2019,  14 (12):76-79.
 
  [5]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节入学组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J]. 中华医学杂志,2013, 93(39):3093-3103.
 
  [6]    Shah VS,Martinez-Perez R,Kreatsoulas D,  et al. Anatomic feasibility of endoscopic endonasal intracranial aneurysm clipp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natomical studies[J]. Neurosurg Rev,2021,44(5):2381-2389.
 
  [7]    Molenberg R,Aalbers MW,Appelman APA,  et al. Intracranial aneurysm wall enhancement as an indicator of instabi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Eur J Neurol,2021,28 (11):3837-3848.
 
  [8]    祁洪云,李德栋,郭磊 . 多层螺旋 CT 与 1.5TMR 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对比分析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3(5): 123-124.
 
  [9]    孟宝升,  周菲菲 . 64 排螺旋 CT 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63- 64.
 
  [10]   李斐,陈谦学,柳再明,等 . 颅内动脉瘤破裂并发脑内血肿的危险因素 [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24(5): 266-268.
 
  [11]   张亮,侯跃宏,刘婷婷 .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宝石能谱 CT 血管成像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J]. 中 国药物与临床,2021,21(6):927-929.
 
  [12]   王警建,李军孝 . 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多层螺旋 CT 脑血管成像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J]. 血栓与止血学,  2020,  26(6)  : 947-948.
 
  [13]   李松,王大巍,罗宏,等 .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与大脑前动脉血管变异相关性的颅脑 CT 血管成像研究 [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40(12):3159-3164.
 
  [14]   刘斌,任伯,毛文静,等 . CT 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 [J]. 中华老年心脑血 管病杂志,2018,20(2):137-140.
 
  [15]   Escobar-de la Garma VH,Zenteno M,Padilla-Vázquez F,et a1 .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neurysm volume by different methodsbased on angi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J]. Neurosurg Rev,2018,41(4):1013-1019.
 
  [16]   陈运奎, 符惠宏,  王录兵,  等 . 三维 CTA 检查预测高危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 [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 30(3): 363-366.
 
  [17]   罗文彬,周鸿斌,蔡家豪 . 64 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在破裂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 18(7):123-1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55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