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延长亚胺培南静脉滴注时间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30 14:12: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探讨延长亚胺培南静脉滴注时间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8 月至 2020 年 2 月该院收治的 88 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静脉滴注治疗, 1 g/ 次,3 次 /d。按给药时 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4 例,对照组在 1 h 内静脉滴注完毕,观察组在 3 h 内静脉滴注完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原学疗效、治 疗前后炎性指标 [ 白细胞计数(WBC)、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 水平、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 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18%(41/44), 高于对照组的 75.00% (33/44), 病原学有效率为 86.36%(38/44), 高于对照组的 68.18%(30/4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观察组治疗后 CPIS、 APACHE Ⅱ评分及 WBC、CRP、PC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 延长亚胺培南静脉滴注时间可显著提高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病原学疗效, 降低炎性指标水平, 加快症状缓解, 且不影响安全性。

  【关键词】 重症肺部感染;亚胺培南;静脉滴注时间;临床疗效;安全性

  Effects of prolonged intravenous drip time of Imipenem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WANG Na

  (The Fourth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he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of Luoyang City, Luoyang 471003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s of prolonged intravenous drip time of Imipenem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8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8 to February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drip of Imipenem and Cilastatin sodium, 1 g/time, 3 times/ 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tim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4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completed the intravenous drip within 1 h,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leted the intravenous drip within 3 h.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etiological efficacy, the inflammatory index levels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C-reactive protein (CRP), procalcitonin (PCT)], the 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CPIS), the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 II (APACHE II) scor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 18% (41/44), which was higher than 75.00% (33/44)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etiological effective rate was 86.36% (38/44), which was higher than 68. 18% (30/44)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CPIS and APACHE II scores as well as the WBC, CRP, and PCT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Prolonged intravenous drip time of Imipene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the etiological efficacy of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reduce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indexes, and accelerate the symptom relief without affecting safety.

  【Key words】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 Imipenem; intravenous drip time; Clinical efficacy; Safety

  肺部感染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 胸部手术患者中,多由细菌感染导致,是常见的院 内感染类型,可导致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不良后 果,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 [1] 。院内重 症肺部感染多由细菌感染导致,临床多采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治疗 [2] 。抗生素的抗菌 活性受游离药物浓度的影响,当血药浓度达到最小 抑菌浓度(MIC) 的 5 倍以上方可起到最佳抗菌效 果 [3] 。亚胺培南半衰期短,临床多采用静脉滴注以 维持血药浓度,其常规给药时间约 1 h,近年来药 代动力学研究发现,延长亚胺培南静脉滴注时间至 3 h 左右,能延长其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增强 其疗效 [4-5] 。本文探讨延长亚胺培南静脉滴注时间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8 月至 2020 年 2月本院收治的8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重症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6] ;经痰培 养、X 线检查等确诊;年龄 >18 岁;入组前未使用 其他抗生素治疗。排除标准: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和激素治疗;全身多部位严重感染;合并严重肝、 肾功能不全;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合并恶性肿 瘤;妊娠、哺乳期妇女。按照给药时间不同分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各 44 例。对照组: 男 23 例,女 21例; 年龄 28~69 岁, 平均(40.56±3.53 )岁;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 20 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15 例,胸部手 术 9 例。观察组: 男 24 例,女 20例;年龄 28~70 岁, 平均( 40.62 ±3.61 )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1 例,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16 例,胸部手术 7 例。两组患 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吸氧、止咳、化痰、纠正 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均给 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国药集团国瑞药业 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074008. 亚胺培南 0.5 g/ 西司他丁 0.5 g) 静脉滴注, 取该药 1 g 以 0.9% 氯 化钠注射液 100 mL 稀释, 对照组于 1 h 内给药完毕, 观察组延长静脉滴注时间, 先在 10 min 内快速静 脉推注药物 0.25 g, 剩余 0.75 g 匀速静脉滴注, 总 给药时间 3 h。两组均间隔 8 h 给药 1 次,3 次 /d,

  7 d 为 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 治疗 72 h 时比较两组临床疗 效, 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7] 评估。 治愈: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 失, 实验室检查、胸部 X 线检查结果恢复正常; 显 效: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结果均有明显改善; 有效: 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 胸部 X 线检查结果有一定改善;无效:未达到以 上级别。总有效率 = (治愈 + 显效 + 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 2)比较两组治疗 7 d 后病原学 疗效,分为 5 个级别。清除:治疗结束后病原菌消 失;部分清除:多重感染者至少有一种病原菌被清 除;未清除:治疗结束后病原菌种类和数目无变 化,改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替换:治疗后原本的 病原菌消失,分离出新的致病菌,但无症状,无需 治疗;再感染:治疗后分离出新的致病菌,且出现感染症状,需要治疗。病原学有效率 = (清除 + 部 分清除)例数 / 总例数 ×100%。( 3)比较两组治 疗前和治疗 7 d 后炎性指标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静 脉血 5 mL,常规分离取血清,采用全自动血液分 析仪测定白细胞计数(WBC)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 定 C 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测定降钙素原(PCT) 水平。(4)治疗 7 d 后, 比 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 参数含体温、WBC、气管分泌物、氧合情况、X 线 胸片阴影、气道分泌物 6 项,总分 0~12 分,分值 越高提示病情越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 分系统 Ⅱ (APACHE Ⅱ )总分 0~71 分, 分值越高 表示患者病情越严重。 (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18%(41/44) , 高于对照组的 75.00%(33/4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病原学疗效比较 观察组病原学有效率 为 86.36%(38/44),高于对照组的 68.18%(30/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WBC、CRP、PCT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 WBC、CRP、PCT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2.4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CPIS 和 APACHE Ⅱ 评 分 比 较 治疗前,两组 CPIS、APACHE Ⅱ 评 分 比 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 CPIS、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

  3 讨论

  院内肺部感染多由细菌感染导致,重症患者预 后较差,需尽快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 [8-9] 。碳青 霉烯类抗菌药物具有高效、抗菌谱广、起效快的特 点, 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对 β- 内酰胺酶稳 定,耐药率低,对肺部感染常见病原菌均有效 [10]。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代表药 物,其由抗生素亚胺培南和酶抑制剂西司他丁组成, 西司他丁可抑制亚胺培南的代谢,延长作用时间, 但该药半衰期仍较短,静脉血药浓度具有时间依赖 性,有研究表明,适当延长静脉输注时间可增强其 抗菌效果 [11-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病原 学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CPIS、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观察组将总给药时间延长 至 3 h,先快速静脉推注 0.25 g 药物,可使血药浓 度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然后将剩余药 物在 3 h 内滴注完毕,虽然会降低患者瞬时血药浓 度, 但能有效延长血药浓度高于 MIC 的时间, 从 而延长药效持续时间,提高细菌清除率,加快临床 症状消失 [14]。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 WBC、CRP、PCT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延长亚胺培南静脉滴注时间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 [15]。分析原因为静脉滴注时间的延长可能会进一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加快细菌内毒素的清除,还能提高肺功能,改善机体氧合作用,进而降低炎性指标水平 [16]。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延长给药时间不影响安全性。

  综上所述,延长亚胺培南静脉滴注时间可显著提高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病原学疗效,降低炎性指标水平,加快症状缓解,且不影响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洁,陈苗,耿直,等 .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对老年COPD 患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血氧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4):531-534.

  [2] 王硕莹,马宏境,吴文娟,等 .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亚胺培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研究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4):2099-2103.

  [3] 曾雪梅,李睿,陈春梅,等 . 亚胺培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临床疗效的循证医学研究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6):814-820.

  [4] 李怡,李洁,桂万弟,等 . 基于 PK/PD 效应相关的目标获得概率论述亚胺培南延长输注给药的适宜性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6):681-687.

  [5] 张勇,丁荣,张景 . 亚胺培南延长输注时间治疗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7.16(6):623-628.

  [6]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J] . 中国急救医学,2016.36(2):97-107.

  [7]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05.

  [8] Li W,Chen W,Huang S,et al. Infection with opportunistic bacteria triggers severe pulmonary inflammation in lupus-prone mice[J]. Mediators Inflamm,2019:1701367.

  [9] 赵润杨,孟泳,王东,等 . 重症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预后影响因素及评估方法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5):2311-2315.

  [10] 孙武铭,周华,沈丽莎,等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不同抗感染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 [J]. 中华内科杂志,2019.58(8):566-571.

  [11] 叶芳敏,柳小春,刘丽仙,等 . 亚胺培南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感染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6):1350-1352.

  [12] Yu Z,Pang X,Wu X,et al. Clinical outcomes of prolonged infusion (extended infusion or continuous infusion) versus intermittent bolus of Imipenem in severe infection: A metaanalysis[J]. PLoS One,2018.13(7):201667.

  [13] 李双玲,王东信 . 延长亚胺培南输注时间治疗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严重感染的临床研究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9):1306-1309.

  [14] 冷衍恩,艾小华,白映涛,等 . 延长亚胺培南静脉滴注时间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9):204-205.

  [15] 王振红,单悌超,刘宇,等 . 亚胺培南 3h 和 30 min 输注给药治疗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9):644-649.

  [16] 钟婉红,王聪,肖成钦 . ICU 重症感染患者治疗中延长亚胺培南输液时间的意义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6):1659-16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227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