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社区服务 1 年后社会工作者 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03 15:28: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社区服务 1 年后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 收集 2021 年1—2 月武汉部分社区的 126 名社会工作者的人口学资料, 并采用通用职业倦怠量表(MBI-GS)、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抑郁 - 焦虑 - 压力量表(DASS-21)评估被调查者的职业倦怠、正念特质、主观幸福感以及负性情绪和压力感 等指标。采用 Logistics 回归分析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社区服务 1 年后发生职业倦怠的社会工作者 57 名, 占比 45.24%;未发生职业倦怠的社会工作者 69 名,占比 54.76%;发生职业倦怠社会工作者的年龄 <44 岁、MAAS 评分 <52 分、 GWB 评分 <74 分、DASS 评分 >12 分占比均高于未发生职业倦怠社会工作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MAAS 评分 <52 分、 GWB 评分 <74 分、DASS 评分 >12 分均为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社区服务 1 年后社会工作者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 OR>1,P<0.05)。 结论: MAAS 评分 <52 分、  GWB 评分 <74 分、DASS 评分 >12 分均为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社区服务 1 年后社会工作者发生职业倦怠的危 险因素。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封控社区;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正念特质;幸福感;影响因素 

Influencing factors of job burnout of social workers after serving COVID-19 lockdown communities for 1 year
 
WU Yaxue1, WEI Yue2, PANG Jun3, SU Yang4, LI Yanli1
[1. Peking University Huilongguan Clinical School of Medicine, Clinical Division III of Beijing Huilongguan Hospital, Beijing
100096, China;
2. Zhongke Boai (Beijing) Ment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1300, China;
3. Guangzhou Juenian Consulting Co., Ltd., Guangzhou 510175 Guangdong, China;
4. Hainan Jingguan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Haikou 570311 Hai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job burnout of social workers after serving COVID- 19 lockdown community for 1 year. Methods: The demographic data of 126 social workers in some communities in Wuhan from January to February 2021 we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 (MBI-GS), mindfulness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 (MAAS), general well-being scale (GWB), depression-anxiety-stress scale (DASS-21)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sychological indicator scores such as burnout, mindfulness traits,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negative emotions and pressure sen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job burnout of the social workers. Results: 57 social workers suffered from burnout after serving COVID- 19 lockdown community for 1 year, accounting for 45.24%; 69 social workers did not experience burnout, accounting for 54.76%. The age <44 years old and the proportions of MAAS score <52 points, GWB score <74 points, DASS score>12 points of the social workers with job burnou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ocial workers without job burnout,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AAS score <52 points, GWB score <74 points, and DASS score >12 points were all risk factors for the social workers to experience job burnout after serving COVID- 19 lockdown community for 1 year (OR>1, P<0.05). Conclusions: MAAS score <52 points, GWB score <74 points, and DASS score >12 points are all risk factors for the social workers to experience job burnout after serving COVID- 19 lockdown community for 1 year.

【Key words】  COVID- 19; Epidemic lockdown community; Social worker; Job burnout; Mindfulness trait; Well-being; Influencing factor

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在职场环境中情感耗竭、对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态度冷漠、职业效能感降低 等,被认为是影响当代社会服务业从业者职业发展 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 [1-2] 。社会工作者作为一个 新兴的基层职业群体,为社会的稳定和社区居民的 福祉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 炎疫情防控期间社会工作者承担了因防疫需要而封 控社区的治安维持、密接者隔离管理、居民生活保 障、核酸采样协调和心理援助等许多重要工作。由 于存在工作繁杂、责任重大、不被服务对象理解等 特点,在职场中遭受心理压力的风险也较高 [4] 。本 文探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社区服务 1 年后社会 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自武汉市多个曾经历 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社区的服务工作的社会工作者 在 2021 年 1—2 月的横断面调查数据。采用线上 问卷的形式,被调查者均知情同意。共发出调研 问卷 150 份,收回有效问卷 126 份,回收率 84%。 其 中 男 8 名,   女 118 名;   年 龄 24~60 岁,   平 均  (43.72±7.14)岁;婚姻状况:已婚 95 名,未婚 或离异 27 名;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 40 名,本 科及以上 86 名;职称:初级 40 名,中高级 86 名; 就业年限:≤ 20 年 36 名;>20 年 90 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除一般资料调查表外, 还包含以下 4 个心理评估量表。(1)正念注意觉 知量表(MAAS) [5] :共 15 个条目,单一维度,考 察被调查者近 1 周的有意识的觉知体验,反映个体 的特质正念水平。采用 Likert 6 级评分法,从“几 乎总是”至“几乎从不”分别计 1~6 分。所有问题 均为反向计分,评分越高提示个体的正念特质水平 越高。汉化版本的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7。  (2)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6] :共 33 个条目, 前 18 个条目分数相加反映被调查者的主观幸福感, 分为对生活的满足和信心、对健康的担心、精力、 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与 紧张共 6 个维度。每个条目的评分从 0~3 分到 0~10 分不等,  其中第 1、3、6、7、9、11、13、15、16 条目为反向评分,  评分越高提示幸福感越高。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数:  男性 0.91,  女性 0.95。中国常 模为男性(75 ± 15) 分,  女性(71 ± 18) 分。   (3)抑郁 - 焦虑 - 压力量表(DASS-21) [7] :共 21 个条 目,  采用 Likert 4 级评分方法,  从“不符合”到“总 是符合”分别计 0~3 分。分为抑郁、焦虑和压力 3 个维度。评分越高提示个体的抑郁、焦虑和压力越 严重。3 个维度的 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 0.83, 0.80和0.82,DASS总分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  (4) 通用职业倦怠量表(MBI-GS) [8] :共 15 个条 目,分为情绪耗竭、玩世不恭和低职业效能感 3 个 维度,分别反映被调查者因为情感过度消耗而导致 缺乏工作热情、对待工作任务和服务对象的态度 冷漠、个体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就感下降。采用 Likert 7 级评分法,  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 合”分别计 0~6 分,其中情绪耗竭和玩世不恭分量 表为正向计分,低职业效能感分量表为反向计分。 评分越高提示个体的职业倦怠程度越高。3 个维度 的 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 0.88、0.83 和 0.82。以 MBI-GS 的标准分 50 分作为评估职业倦怠严重程度 的划界分,得分≥ 50 分,提示为发生职业倦怠。    

1.3   观察指标     (1)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社区 服务 1 年后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发生率。(2)影 响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社区服务 1 年后发生社会 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单因素分析。(3) 影响经历新 冠肺炎疫情封控社区服务 1 年后发生社会工作者职 业倦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 据,计量资料以(  ±s )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 归分析,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社区服务 1 年后社会 工作者职业倦怠发生率   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社 区服务 1 年后发生职业倦怠社会工作者 57 名,  占 比 45.24%;未发生职业倦怠社会工作者 69 名,占 比 54.76%。

2.2   影响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社区服务 1 年后 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单因素分析   发生职业倦 怠社会工作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 职称、就业年限与未发生职业倦怠社会工作者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发生职业倦 怠社会工作者的年龄 <44 岁、MAAS 评分 <52 分、 GWB 评分 <74 分、DASS 评分 >12 分占比均高于未发生职业倦怠社会工作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1。

表 1  影响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社区服务 1年后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单因素分析 [n (%)]
  因素 无职业倦怠组( n=69) 有职业倦怠组( n=57) χ2 值 P 值
性别    
 
男  女
5(7.25)
64(92.75)
3(5.26)
54(94.74)
0.008 0.930
年龄(岁)   <44
>44
27(39.13)
42(60.87)
35(61.40)
22(38.60)
6.196 0.013
婚姻状况   已婚
未婚或离异
52(75.36)
17(24.64)
43(75.44)
14(24.56)
0.000 0.992
受教育程度   大专及以下
本科及以上
22(31.88)
47(68.12)
18(31.58)
39(68.42)
0.001 0.970
职称   初级
中高级
20(28.99)
49(71.01)
20(35.09)
37(64.91)
0.536 0.464
就业年限(年)   ≤ 20 年
>20 年
19(27.54)
50(72.46)
17(29.82)
40(70.18)
0.080 0.777
MAAS 评分(分)   <52
>52
16(23.19)
53(76.81)
46(80.70)
11(19.30)
41.310 0.000
GWB 评分(分)   <74
>74
20(28.99)
49(71.01)
40(70.18)
17(29.82)
21.232 0.000
DASS 评分(分)   <12
>12
49(71.01)
20(28.99)
21(36.84)
36(63.16)
14.762 0.000

2.3   影响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社区服务 1 年后社 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新冠肺 炎疫情封控社区服务 1 年后社会工作者发生职业倦 怠作为因变量(1= 发生, 0= 未发生),将上述P<0.05 的变量(年龄、 MAAS 评分、 GWB 评分、DASS 评分)  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 2;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  MAAS 评分 <52 分、  GWB 评分 <74 分、DASS 评分 >12 分均为影响社会工作者发生职业倦怠的危 险因素( OR>1,  P<0.05)。见表 3。

表 2  自变量赋值
 
自变量 变量 赋值
年龄 分类变量 “>44 岁”=0, “<44 岁”=1
MAAS 评分 分类变量 “>52 分”=0, “<52 分”=1
GWB 评分 分类变量 “>74 分”=0, “<74 分”=1
DASS 评分 分类变量 “<12 分”=0, “>12 分”=1

表 3  影响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社区服务 1 年后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β 值 SE Wald/χ2 值 P 值 OR 值 95%CI
年龄 <44 岁 0.241 0.372 1.742 0.187 1.273 0.614~2.638
MAAS<52 分 2.273 0.584 6.665 0.001 9.708 3.091~30.497
GWB<74 分 1.752 0.393 11.344 0.001 5.766 2.669~12.457
DASS>12 分 1.441 0.384 9.772 0.002 4.225 1.990~8.968

3  讨论

社会工作者是亲临社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力量,也是高职业压力风险的职业群体 [9] 。已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服务于封控社区的社会工作者 面临创伤反应与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工作强度过高、 工作环境恶劣、职业暴露以及自己家属被感染等风 险 [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社区 服务 1 年后发生职业倦怠社会工作者 57 名,占比 45.24%;未发生职业倦怠社会工作者 69 名,占比 54.76%。分析原因为社会工作者在紧急投入疫情防 控工作时,可能存在心理准备、防护条件和相关培 训均不足等情况。相比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的工 作更加繁杂而琐碎,也会更加直面地承接社区居民 在封控状态下的实际困难、抱怨投诉甚至创伤事件, 导致其在疫情期间积存较多的心理压力和创伤。而服务1年后社区仍然持续处于长期疫情防控工作中, 工作量明显增加,故职业倦怠性较高 [12-14]。

\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发生职业倦怠社会工作 者的年龄 <44 岁、MAAS 评分 <52 分、GWB 评分 <74 分、DASS 评分 >12 分占比均高于未发生职业倦怠 社会工作者;  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MAAS 评分 <52 分、GWB 评分 <74 分、DASS 评分 >12 分 均为社会工作者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分析原 因:(1)MAAS 评分 <52 分。正念特质是个体普 遍具有的一种心理品质,同时受到先天和后天的共 同影响 [15] ,正念训练可显著提升个体的心理弹性, 而心理弹性已被证实是个体缓冲环境变化和挫折的 保护因子 [16] 。建议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干预手段来 提升个体的正念特质,从而带来积极的减压效果。  (2) GWB 评分 <74 分。已知个体的幸福感与职业 倦怠水平呈负相关,高正念特质个体可带来较低的 感知压力和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三者间有着显著的 相关性 [17-18] 。通过相关训练提高个体的正念特质, 可提高幸福感和耐受压力的能力,从而在持续的压 力环境中降低职业倦怠水平。(3)DASS 评分 >12 分。 已知负性情绪可加重职场的适应困难,从而带来更 严重的职业倦怠 [19-20] 。应给予社会工作者更多个人 防疫技能培训,降低其职业暴露风险和顾虑,关心 其工作和家庭平衡情况。通过相关培训,可提高个 体的正念特质,降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水平和 负性情绪风险。

综上所述,  MAAS 评分 <52 分、  GWB 评分 <74 分、DASS 评分 >12 分均为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封控 社区服务 1 年后社会工作者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 因素。

参考文献

[1]    Ishak WW,  Lederer S,  Mandili C,  et al . Burnout During Residency Training:a Literature Review[J]. J Grad Med Educ,2009,1(2):236-242.
[2]    Huang C,Xie X,Cheung SP,  et al. Job Demands,Resources,and Burnout in Social Workers in China:   Mediation Effect of Mindfulness[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1,  18(19): 10526.
[3]    Della Valle E,De Pascale G,Cuccaro A,  et al. [Burnout:rising interest phenomenon in stressful workplace][J]. Ann Ig, 2006,18(2):171-177.
[4]    Wang Y,  Zhang H,  Lei J,  et al. Burnout in Chinese social work:  Differential predictability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MaslachBurnout Invento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2018,28(2):217-28.
[5]     陈思佚,崔红,周仁来,等 . 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  20(2)  : 148-151.
[6]    刘立华,王迪,刘丹,等 . 正念减压技术对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情绪及总体幸福感的影响 [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  (13):149-150.
[7]    Wang K,Shi HS,Geng FL,  et al. Cross-cultural validation of the 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 –21 in China[J].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2016,28(5):88-100.
[8]    李超平,时勘 . 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J]. 心理学报,2003,35(5):677-684.
[9]    Mák K,Fejes E,Pohl M,  et al . Burnout among social workers[J]. Orv Hetil,2020,161(44):1884-1890.
[10]   江洪,常高峰,马欣荣,等 . 新冠肺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心理状态在安全感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J]. 精神医学 杂志,2021,34(3):217-220.
[11]   邓妍,褚彦香,刘芳,等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应激反应的调查研究 [J]. 当代护士(中旬 刊),2021,28(8):111-114.
[12]   Xie XX ,Huang CC ,Cheung SP,  et al. Job Demands and Resources,   Burnout,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of Social Workers in China: Moderation Effects of Gender and Age[J]. Front Psychol,2021(12):741563.
[13]   Brown KW,  Ryan RM . The benefits of being present:Mindfulness and its role i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84(4):822-848.
[14]   Keng SL,Smoski MJ,Robins CJ. Effects of mindfulness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a review of empirical studies[J]. Clin Psychol Rev,2011,31(6):1041-1056.
[15]   Montero-Marin J,Tops M,Manzanera R,  et al. Mindfulness,Resilience, and Burnout Subtypes in Primary Care Physicians:The Possible Mediating Rol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5(6):1895.
[16]   武雅学,刘磊,曹学玲,等 . 抑郁障碍正念认知治疗中心理弹性的作用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7):529- 534.
[17]   Kahneman D,Krueger AB,Schkade DA,  et al. A survey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daily life experience:the day reconstruction method[J]. Science,2004,306(5702):1776-1780.
[18]   史君,邱名,李鍠杰 . 手术室护士精神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1479- 83.
[19]   Atanes AC,  Andreoni S,Hirayama MS,  et al. Mindfulness,perceived stress,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 correlational study in primary care health professionals[J].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5 (15):303.
[20]   张昊韫,杨豪帅,赖慧娜,等 . 肿瘤专业医生正负性情绪对职业倦怠感的中介及调节作用 [J]. 卫生软科学,  2019,  33  (12):68-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1143.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