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间接法树脂高嵌体修复磨牙残冠的效果。方法: 选取 82 例磨牙残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照组和研究组各 41 例。对照组采用直接法树脂填充修复,研究组采用间接法树脂高嵌体修复,两组均观察 6 个月,比较两组粘接面积、 微剪切强度、临床疗效、修复美观度(牙龈着色、边缘密合性、排列和总分) 、术后 6 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和修复满意度。结果: 两组 粘接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微剪切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0%(48/50), 高于对照组的 81.63%(40/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6 个月,研究组牙龈着色、边缘密合性、排列评 分和总分等修复美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 组修复满意度为 92.68%(38/41), 高于对照组的 73.17%(30/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间接法树脂高嵌体修复应用于 磨牙残冠患者可提高微剪切强度、治疗总有效率、修复美观度和修复满意度,效果优于直接法树脂填充修复。
【关键词】 磨牙残冠;间接法;直接法;树脂高嵌体修复;微剪切强度;修复美观度;并发症
Effects of indirect resin onlay in restoration in treatment of molar residual crowns
YU Dan
(Department of Prosthodontics of Dandong Central Hospital, Dandong 118000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indirect resin onlay in restoration in treatment of molar residual crowns.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molar residual crown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paired with direct resin filling,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repaired with indirect resin onlay. Both groups were observed for 6 months. The bonding area, the microshear bond strength,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restoration aesthetics (gingival coloration, margin fitness, alignment, and total scor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ithin 6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and the restoration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bonding are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microshear bond strength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6.00% (48/50), which was higher than 81.63% (40/49)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6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the restoration aesthetics such as gingival coloration, margin fitness, arrangement score and total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Further, the restoration satisfaction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92.68% (38/41),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73. 17% (30/41),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Indirect resin onlay restora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residual molar crowns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micro-shear streng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the restoration aesthetics and the restoration satisfaction.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direct resin filling repair.
【Key words】 Molar residual crown; Indirect method; Direct method; Resin onlay restoration; Microshear bond strength; Restoration aesthetics; Complication
磨牙残冠患者因牙冠大面积缺损,咀嚼功能下 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1-2] 。目前,临床修复方法 较多,如根管治疗后烤瓷全冠修复法,但部分患者 颌龈高度不足,修复后易出现全冠松动、脱落等并 发症 [3]。树脂高嵌体修复包括直接填充和间接填充, 填充方式不同,修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4] 。间接法 树脂高嵌体修复通过将复合树脂制备成与窝洞相适 应的固体团块,并在体外经二期固化后粘固于窝洞中,此项修复技术已逐渐应用于磨牙残冠修复中, 然而临床对于同种树脂材料的不同修复方法报道较 少 [5] 。本文观察间接法树脂高嵌体修复磨牙残冠的 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0 月 本院收治的 82 例磨牙残冠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 标准:经口腔、X 线检查显示磨牙残冠;咬合能力 良好;精神良好,且认知、语言功能正常,可积极 配合治疗;患牙牙髓活力正常,经根管治疗后达到 修复要求。排除标准:X 线片提示牙周病变者;牙龈炎症严重者;牙齿明显松动、充血、肿胀者;具 有口腔手术禁忌证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牙髓室 形态异常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知 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审批文号:20180713)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照组和研究组各 41 例。对照组男24 例, 女 17 例; 年龄 23~54 岁, 平均(32.58±3.26)岁;病程 5~16 个月,平均(8.59±2.06)个月;患牙 49 颗,其中 上颌磨牙 23 颗,下颌磨牙 26 颗。研究组男 22 例, 女 19 例;年龄 21~53 岁, 平均(32.14±3.29) 岁; 病程 5~17 个月,平均( 8.62±2.11 )个月;患牙 50 颗,其中上颌磨牙 24 颗,下颌磨牙 26 颗。两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 X 线检查,采用根管治疗。 对照组采用直接法树脂填充修复。制备箱状洞形的 窝洞, 龈壁底平, 轴壁无倒凸, 洞壁外展 2° ~5°, 龈壁与髓壁垂直,所有洞缘均做 45°斜面,并将 患牙腐质去除干净,去除薄壁弱尖,尽可能保存牙 体组织,窝洞制备完毕后,用 30% 磷酸酸蚀患牙 窝洞,根管口用流体树脂封闭,之后将光固化复合 树脂(美国 3M 公司, 国械注进 20153170485) 加 热至 39 ℃,直接堆塑于窝洞内,每次堆塑后光照 固化 40 s,调整咬合高度,打磨抛光。
研究组采用间接法树脂填充修复。窝洞制备方 法同对照组,待窝洞制备完毕后,采用藻酸盐材料 取模,使用硅胶灌注口外模型,在口外模型上用树 脂制备嵌体,加热复合树脂材料至 39 ℃, 随后将 其置于模型上的窝洞内,逐层堆塑,每层 1.5 mm, 每堆塑 1 层用光固化机 [ 佛山市盛田医疗器械有限 公司, 型号 ST-LB3] 固化 20 s,待嵌体完成后光照 20 min, 然后进行口内试戴、调磨,检查边缘密合 度、咬合关系等,并对嵌体行组织面喷砂、功能面 抛光等处理,消毒窝洞及嵌体,采用 30% 磷酸酸 蚀窝洞表面及修复体表面,并涂双固化粘结剂,将 嵌体置于窝洞内,轻轻按压,光照 5 s,用小棉球 去除多余的粘结剂,再光照 40 s,调整咬合,打磨 抛光。两组均观察至术后 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 1 )比较两组粘接面积、微剪切 强度。术后 6 个月行 CT 扫描测量粘接面积;使用 微剪切测力仪(上海保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型号: MT01)测量最大剪切力。微剪切强度 = 最大剪切 力 / 粘接面积。(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于术后 6个月入院复查时评估, 以修复体无松动、边缘密合、 位置满意、牙体组织连续性良好、牙周健康为显效; 以修复体存在间隙、无缺损、牙周健康为有效;以 修复体出现松动、有嵌塞、缺损为无效。总有效率 = (显效 + 有效) 例数 / 总例数 ×100%。(3) 比较 两组修复美观度。于术前、术后 6 个月采用自制美 观度调查表,从牙龈着色、边缘密合性、排列方面 进行评估,每项 0~10 分, 0 分为修复美观度最差, 10 分为修复美观度最佳,总分 0~30 分,分数越高 表示美观度越好。(4)比较两组术后 6 个月内并 发症发生率。(5)比较两组修复满意度。于术后 6 个月使用自制修复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该 问卷共 10 个项目,包括术后咀嚼功能、外形、术 后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等,共 100 分。非常满 意:≥ 90分;基本满意:61~89分;不满意:≤ 60分。 修复满意度 =(非常满意 + 基本满意)例数 / 总例 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粘接面积、微剪切强度比较 两组粘 接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 究组微剪切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0%(48/50), 高于对照组的 81.63%(40/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两组修复美观度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牙龈 着色、边缘密合性、排列评分和总分等修复美观度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6 个月,两组牙龈着色、边缘密合性、排列评分和 总分等修复美观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2.4 两组术后 6 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 组术后 6 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为 10.20%,研究组术后 6 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为 6.00%,两组术后 6 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4.
2.5 两组修复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修复满意度为 92.68%(38/41), 高于对照组的 73.17%(30/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5.
3 讨论
磨牙残冠由于磨牙重度损伤、牙冠大面积缺失, 会直接影响咀嚼功能,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磨 牙残冠临床常规治疗原则是在根管治疗术后充填修 复,能修复牙体组织结构,恢复牙齿咀嚼功能 [6]。
嵌体充填材料种类包括金属、树脂、瓷嵌体等, 复合树脂具有色泽美观、操作简单等特点,在磨牙 残冠充填修复中应用广泛 [7-8] 。复合树脂的填充主 要包括直接填充法和间接填充法两种,不同填充方式的效果、预后均不同,临床尚无统一标准。本研 究结果显示,两组粘接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研究组术后微剪切强度、治疗总有效率、修复 美观度、修复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 献报道相吻合 [9] 。分析原因为采用直接法填充复合 树脂时,忽略试戴、调磨过程,造成树脂难以完全 聚合,出现树脂与窝洞边缘贴合不紧密、食物嵌塞 等问题,且在多切面、多切角的牙体缺损中并不适 用 [10-11] ,若树脂聚合不完全,还会导致化学物质残 留, 刺激牙髓, 引起多种并发症 [12]。而间接法树脂 高嵌体修复充分弥补直接填充法的不足,于口外制 作树脂高嵌体模型,以便调整检查边缘密合度、咬 合关系等,确保嵌体与牙龈接触良好,减少化学物 质残留,减轻牙髓刺激 [13-14] 。同时在填充过程中, 于体外进行光照固化、聚合收缩,还能提高抗压强度、耐磨性、抗张强度,增强微剪切强度,延长修复体使用寿命,确保嵌体与组织之间无缝衔接、排 列整齐,提高边缘密合性,从而促进患者咀嚼功能恢复。同时,间接法树脂高嵌体修复注重组织面抛光,充分满足口腔修复美学需求,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此外,复合树脂材料性能较为稳定,对牙周黏 膜损伤较小,可减轻牙髓、牙龈刺激,从而降低并 发症发生风险 [15]。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 两组并发
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等有关,也可能由于两组采用的树脂材料相同,故未导致并发症 出现差异,对此临床尚需扩大样本量、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予以印证。
综上所述,间接法树脂高嵌体修复应用于磨牙残冠患者可提高微剪切强度、治疗总有效率、修 复美观度和修复满意度,效果优于直接法树脂填充 修复。
参考文献
[1] 徐向华,殷晓春,林青 . 加强型锂基陶瓷高嵌体修复老年重度磨耗牙的临床观察 [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9.17( 1 ): 28-31
[2] 白琴,高锦瑜,韦彦锋,等 . 双线排龈法在烤瓷冠修复牙体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 (20):3941-3944.
[3] 樊勤,于金华,周洲 对比树脂直接充填和铸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缺损的疗效 [J]. 口腔医学, 2021.41 (4): 333-336.
[4] 李韦萱,金巨楼,赵楚翘,等 . 桩核冠、髓腔固位冠和嵌体冠修复低矮磨牙残冠后产生的生物力学效应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6(4):828-833.
[5] 黄仁周 . 直接树脂充填法和间接树脂充填法修复后牙病理性磨损的临床观察 [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8):165-167.
[6] 赵莉,庄友梅,陈晓涛 . 树脂超瓷嵌体与复合树脂充填用于根管治疗后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对比 [J]. 广西医学,2018.40(20):2420-2423.
[7] 何莉君,陈能,代露 . 铸造合金桩核冠在磨牙残根残冠中的临床效果评估 [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5):646-649.
[8] Saratti CM,Rocca GT,Durual S,et al. Fractography of clinical failures of indirect resin composite endocrown and overlay restorations[J]. Dent Mater,2021.37(6):341-359.
[9] 李育 . 间接法树脂高嵌体修复治疗磨牙残冠的疗效观察 [J]. 中国美容医学,2020.29(7):124-127.
[10] 唐龙 . 复合树脂经不同方法处理后修复牙体的效果及其抗疲劳破坏性能分析 [J]. 粘接,2019.40(7):6-8.
[11] 刘秋月,姜国明,孙晓辉,等 . 复合树脂嵌体修复磨牙缺损临床观察 [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8.34(11):688-690.
[12] 李学英,王根平,孙博,等 . 树脂直接粘结与嵌体间接粘结修复对根管治疗牙抗折能力的效果比较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3):80-82.
[13] 伍珊珊 . 间接性复合树脂嵌体修复技术治疗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的效果探讨 [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22):29-31.
[14] 操小马,刘瑜,徐晓华,等 . 间接法复合树脂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研究 [J]. 黑龙江医药,2018.31(1):190-192.
[15] 武竞业,陈欣 . 嵌体修复和树脂充填辅以固位纤维冠外保护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 [J]. 医学综述,2017.23(6):1242-1245.
本次研究将我院于 2016 年 6 月至 2017 ...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