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分析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该院 收治的 80 例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复发率,并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 Ⅰ型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80 例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 术后复发 10 例, 占比 12.50%;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术后复发患者的年龄及高血压、糖尿病、淋巴结切除占比 与术后未复发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复发患者的体质量指数 >24 kg/m2 、组织学分级为 G3、临床分期为Ⅲ期、 淋巴血管间隙浸润、肿瘤大小≤ 2 cm 及附件转移占比均高于术后未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组织学分级为 G3、临床分期为Ⅲ期、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均为影响Ⅰ型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 组织学分 级为 G3、临床分期为Ⅲ期、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均为影响Ⅰ型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雌激素依赖;子宫内膜癌;复发;淋巴血管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影响因素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type I endometrial carcinoma
XING Xiangru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Xuchang People’s Hospital, Xuchang 461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type I (estrogen-dependent) endometrial carcin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patients with type I endometrial carcino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type I endometrial carcinoma. Results: Of the 80 patients with type I endometrial carcinoma, 10 had recurrence after the surgery, accounting for 12.50%.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and lymph node resection among th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patients and the non-recurrence patients (P>0.05). The proportions of body mass index >24 kg/m2, histological grading G3, TNM stage III, lymphovascular space infiltration, tumor size ≤ 2 cm and adnexal metastasis in th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recurrence patient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istological grading G3, TNM stage III, and 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type I endometrial carcinoma (P<0.05). Conclusions: Histological grading G3, TNM stage III, and 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 a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type I endometrial carcinoma
【Key words】 Estrogen dependence; Endometrial carcinoma; Recurrence; Depth of lymphovascular invasion; Histological grading; Influencing factor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雌激素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升高 [1] 。临床将子宫内膜癌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 Ⅰ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临床主要通过 常规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术后联合放疗、化疗 等辅助治疗 5 年生存率可达 50%~70%,但仍有部 分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导致病死率升高 [2-3] 。故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意义重大 [4] 。本文分析Ⅰ型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1 月至 2016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 床资料。纳入标准: 符合《FIGO:2015 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解读》中Ⅰ型子宫内膜癌相关诊断标 准 [5] ;经阴道超声结合病理检查确诊;初次治疗后 肿瘤复发者;年龄 >18 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 准:其他部位癌转移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者;合 并严重并发症者;不符合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指 征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者;合并心力衰竭者。患 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 书。年龄 23~75 岁, 平均(50.22±5.12) 岁; 病理 类型:子宫内膜样癌 63 例,粘液腺癌 17 例;全子 宫加双附件切除术 20 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 加淋巴结切除术 60 例。
1.2 方法 (1) 对 80 例Ⅰ型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随访至 2021 年 2 月, 采用本院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高血压 [(有、无) ,参照《内科学》中高血压诊断标准 [6] ,经电子血压计(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222070523,BM351) 测 量 收缩压 ≥ 140 mmHg和(或)舒张压≥ 90 mmHg,1 mmHg=0.133 kPa]、组织学分级 [G1(肿瘤细胞接近相应的正常发源组织,恶性程度低) 、G2(组织异型性介于 G1 与G3 之间,恶性程度居中) 、G3(肿瘤细胞与相应的正常发源组织区别大,分化差,为高度恶性) ]、肿瘤直径(≤ 2 cm、>2 cm,采用磁共振成像测量)、淋巴结切除情况(是、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是、否)、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 [(有、无),
参照《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诊断标准 [7] ,经血糖仪(深圳长城开发苏州电子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72402429, G5110)检测空腹血糖≥7.0 mmol/L]、 临床分期 [ Ⅰ期 (肿瘤局限于子宫体)、Ⅱ期 (肿瘤侵犯子宫颈间质, 但无子宫体外蔓延)、Ⅲ期 (肿瘤局部和(或)区域扩散) ]、附件转移(是、否) 。(2) 术后复发评定标准: 参照《FIGO:2015 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解读》中复发标准 [5] 。
1.3 观察指标 (1)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率。 (2)影响Ⅰ型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3) 影响Ⅰ型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 Logistic 回归 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 检验, 多 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 P<0.05 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情况 80 例Ⅰ型子宫内 膜癌患者中,术后复发 10 例,占比 12.50%。
2.2 影响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单因素 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复发患者的年龄 及高血压、糖尿病、淋巴结切除占比与未复发患者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复发 患者的 BMI>24 kg/m2 、组织学分级为 G3、临床分 期为Ⅲ期、淋巴血管间隙浸润、肿瘤大小≤ 2 cm 及附件转移占比均高于术后未复发患者,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 1 影响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n (%)] |
影响因素 |
总例数( n=80) |
复发转移者( n=10) |
χ2 值 |
P 值 |
年龄(岁) |
>50
≤ 50 |
46
34 |
6(13.04)
4(11.76) |
0.029 |
0.864 |
高血压 |
是 否 |
32
48 |
5(15.63)
5(10.42) |
0.119 |
0.730 |
BMI(kg/m2 ) |
>24
≤ 24 |
44
36 |
9(20.45)
1(2.78) |
4.156 |
0.041 |
糖尿病 |
有 无 |
35
45 |
4(11.43)
6(13.33) |
0.007 |
0.932 |
|
G1 |
30 |
1(3.33) |
|
|
组织学分级 |
G2 |
36 |
1(2.78) |
30.926 |
0.000 |
|
G3 |
14 |
8(57.14) |
|
|
肿瘤直径(cm) |
>2
≤ 2 |
34
46 |
8(23.53)
2(4.35) |
4.940 |
0.026 |
|
Ⅰ期 |
20 |
1(5.00) |
|
|
TNM 分期 |
Ⅱ期 |
30 |
1(3.33) |
8.838 |
0.003 |
|
Ⅲ期 |
30 |
8(26.67) |
|
|
淋巴结切除 |
是 否 |
60
20 |
6(10.00)
3(15.00) |
0.042 |
0.838 |
淋巴血管间隙浸润 |
是 否 |
28
52 |
8(28.57)
2(3.85) |
8.038 |
0.005 |
附件转移 |
有 无 |
29
51 |
9(31.03)
1(1.96) |
11.753 |
0.001 |
2.3 影响Ⅰ型子宫内膜癌复发的 Logistic 回归分 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 、肿 瘤直径≤ 2cm、 附件转移均不是Ⅰ型子宫内膜癌患 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组织学分 级为 G3、临床分期为Ⅲ期、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均 为影响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 素( P<0.05)。见表 2、表 3。
表 2赋值表
因素 |
变量 |
赋值 |
BMI |
分类变量 |
“>24 kg/m2 ”=0,“≤ 24 kg/m2”=1 |
组织学分级 |
分类变量 |
“G1、G2”=0,“G3”=1 |
TNM 分期 |
分类变量 |
“Ⅰ期、Ⅱ期”=0,“Ⅲ期”=1 |
淋巴血管间隙浸润 |
分类变量 |
“否”=0,“是”=1 |
肿瘤直径 |
分类变量 |
“≤ 2 cm”=0,“>2 cm”=1 |
附件转移 |
分类变量 |
“否”=0,“是”=1 |
表 3 影响Ⅰ型子宫内膜癌复发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
β 值 |
SE |
Wald/χ2 值 |
P 值 |
OR 值 |
95%CI |
BMI>24 kg/m2 |
0.075 |
0.264 |
0.086 |
0.758 |
0.913 |
0.472~1.394 |
组织学分级 G3 |
0.801 |
1.494 |
0.261 |
0.031 |
2.252 |
1.198~5.316 |
TNM 为Ⅲ期 |
0.981 |
1.374 |
0.758 |
0.004 |
2.803 |
1.341~6.275 |
淋巴血管间隙浸润 |
1.142 |
1.187 |
1.165 |
0.001 |
3.742 |
1.172~5.493 |
肿瘤直径≤ 2 cm |
0.031 |
0.029 |
1.541 |
0.195 |
0.968 |
0.914~1.013 |
附件转移 |
0.502 |
0.418 |
1.276 |
0.239 |
0.597 |
0.241~1.308 |
3 讨论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渐升高,子宫内 膜癌的治疗目标不仅追求消除肿瘤的最佳方案,同 时还需提高患者预后生存率 [8] 。 Ⅰ型子宫内膜癌属 于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 因雌激素长期作用于 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持续性增生增殖,恶变为肿 瘤 [9] 。随着磁共振成像、超声、宫腔镜探查技术的 飞速发展, 可及时发现早期子宫内膜癌并给予治疗, 但术后复发转移率可达 18%,故探究Ⅰ型子宫内膜 癌复发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 [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80 例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后复发 10 例,占 比 12.50%,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 [11] 。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术后复发患者的年龄及高血压、糖 尿病、淋巴结切除占比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为患者的年龄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与肿瘤复发无直接关系;此 外,因本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较少,故淋巴结切除 等因素比较无明显差异。
本研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为 G3、临床分期为Ⅲ期、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均 为影响Ⅰ型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 [12] 。分析原因有以下几 点。(1)组织学分级为 G3:组织学分级可作为判 断预后的指标,组织分化程度越高,肿瘤恶性程度 越高,侵袭能力越强,发生局部及远处转移的风险 更高,导致患者生存预后不理想 [13] 。(2) 临床分 期为Ⅲ期:临床分期可反映肿瘤浸润程度及转移情 况, 可及时切除病变部位, 提高治愈率, 改善预后, 但同一分期患者实际病情不同, 预后也存在差异 [14]。 (3)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是指 肿瘤细胞聚集在淋巴血管中,已知淋巴血管间隙浸 润程度与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率关系密切,可 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15]。对于淋巴血 管间隙浸润患者,其淋巴结评估非常关键,肿瘤细 胞浸润越深,组织学分化程度越高,发生血管侵犯 的可能性越大,肿瘤浸润深肌层易出现转移,导致 预后不理想 [16]。本研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又显示, BMI>24 kg/m2、肿瘤直径≤ 2 cm、 附件转移均不是 Ⅰ型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为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其结果尚需今后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开展深入 研究予以印证。
综上所述, 组织学分级为 G3、临床分期为Ⅲ期、 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均为影响Ⅰ型子宫内膜癌术后复 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1] 参考文献
Liu Q, Wu QY, Yu MH, et al. Emerg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pillary proliferation of the endometrium and endometrial carcinoma: evidence from an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is[J]. Virchows Arch, 2019, 475 (6): 201-209.
[2] 刘晓敏,苏俊玲,杜洁,等 .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腹水细胞 学检查阳性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早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研 究 [J]. 中国性科学,2019,28(9):46-50.
[3] 冯敏,步宏,王巍 .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及其临 床意义 [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9,48(12):997-1000.
[4] 林澍,毕铁,阎冰冰,等 . 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 对中年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探究 [J]. 中国性 科学,2019,28(2):60-62
[5] 林仲秋 . FIGO:2015 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解读 [J]. 浙江医学, 2015,37(22):1799-1803.
[6]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 内科学 [M]. 8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13:247-260
[7]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病学分会 .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38(4):292-344.
[8] Kato MK, Yoshida H, Uehara T, et al. Unique prognostic features of grade 3 endometrioid endometrial carcinoma: Findings from 101 consecutive cases at a Japanese tertiary cancer center[J]. Taiwan J Obstet Gynecol, 2021, 60 (2):
[9]尹盼月, 寇莉 . 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及生存 率分析 [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8):57-59.
[10] 程启超,王燕鸣,李菲,等 . DTI 及 DTT 在评估Ⅰ期子宫内 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 [J]. 磁共振成像,2020,11(7)
[11] 赫淑倩,成玉霞,綦黄鹏,等 . 子宫内膜癌 198 例临床病理 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 26
[12] 练梦南,韦有生,姚德生 . 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情况及其与 临床病理特征和相关免疫组化因子的相关性 [J]. 广西医学, 2020,42(19):50-55.
[13]赵昌芹,张瑞林,廖丽川 . 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 [J]. 癌症进展, 2019,17(18):2176-2179.
[14] 周露秋,刘先喜,李艳,等 . Ⅰ型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危险因 素分析 [J]. 国际肿瘤学杂志,2020,47(6):346-350.
[15] 戴晓怡, 卢建军,郭丽,等 . 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术 前, 术后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33(21):4880-4883.
[16] 刘玉,杨萍 . 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切除的进展与争议 [J]. 中 国医师杂志,2021,23(2):167-1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0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