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16 11:26: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教育领域也积极借助“互联网+”模式进行课程构建。各学科教师及时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将 信息技术灵活应用于课内外教学之中,打造翻转课堂,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提升课堂活力,保证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驱动下高 效完成学习任务。本文将视线集中在高中英语学科上,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构建意义,探索了具体的构建 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高中英语   翻转课堂   教学应用研究

英语是高中时期一门重点学科, 教师必须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 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与创 新,尊重学生在课上的主体地位,让 他们能在积极学习、主动实践的过程 中理解知识内涵,实现综合素质的发 展。教师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 应有意识地构建翻转课堂,将学习的 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让他们能在 对所学知识产生探究欲的前提下完成 知识探索,在积极互动、勇敢创新中 实现核心素质的发展。

\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翻 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传统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始 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知识, 无法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知识的理解也始终停留于表面,学 习形式化严重,英语综合能力难以提 高。而教师在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构 建翻转课堂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体,能在较为轻松、舒适的课堂中 自主学习,并在环境的影响下勇于提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疑惑,在自由探 索、实践交际中掌握重难点知识,实 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强化学生思维品质

以互联网为基础开展翻转课堂, 可以明显提高学生思维灵活度,使他 们在收到学习任务后能主动从多元角 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 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个过程中, 学生还能因为各方因素的差异产生思 想碰撞,进一步深化他们对所学知识 的认知,打破他们固有思想的限制, 逐渐产生英语思维,并通过自由的交 际实现综合语用能力的发展,最终以 积极的态度面对后续的学习,提升英 语学习的综合能力。

(三)拉近师生距离

师生之间缺少有效沟通是传统英 语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传统英语 教学中,教师只一味地输出知识,学 生通过死记硬背记忆知识,英语教育 的价值未能被充分展示,学生的英语 综合素养难以得到发展。在互联网背 景下的翻转课堂中,教师能以平等的 身份与学生交流互动,双方作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共同合作、积极 探索渗析英语知识的内涵,可以即时 在课内根据所学展开对话练习、表演 练习,明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 度。长久下来,教师的教学效率会提 升, 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表达能力、 文化素养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 展,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翻 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教学实际,制作微课 视频

微课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 高中英语教师构建翻转课堂的基础工 具,微课相较于传统的讲义、课件更 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具备较强的概括 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课程重难点 知识整合,并借助完整且带有逻辑性 的视频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能集中学 生在课内外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新 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展现出积极 主动的态度。在配合教师完成各项学 习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探索、深入讨 论英语知识,并内化所学,实现英语能力的提升。
高中英语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 应考虑下述问题:  (1)必须符合课 程标准,围绕教材内重难点知识选 择微课视频内容,结合对课程主题 的文化背景介绍、内涵辨析制作视 频,保证学生在微课中既能学到知 识,也能开阔眼界,实现英语综合 素养的发展;  (2)必须尊重学生的 课堂主体地位,微课视频应用于翻 转课堂中时,学生无论是课内学习 还是课外预习与巩固都需要微课视 频的帮助,教师在制作视频时应根 据学生学习态度、个性特征、兴趣 爱好选取适宜的材料,保证微课视 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且结构清晰、 内容创新,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让他们能在课内外发挥自身的潜能, 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基于教学现状,健全评价体系

相较于传统英语课堂,翻转课堂 更加注重互动与评价,课内教师必须 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学习与交际 空间,让他们能在自由探索中提高知 识认知能力,提高综合语用水平,并 在主导课堂的前提下内化所学知识, 发展核心素养。在课程结束后教师也 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为学生提供 多层次的评价,这要求教师根据实际 教学形式健全评价体系,打破传统思 想的束缚, 为学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翻转课堂下的课堂评价包括多个层 面,如口语综合素养、交际能力、解 决问题能力等,能充分体现现代网络 教育的特征。课内利用师生互动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使用信息技术激发学 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课外引导学生使 用微课视频、线上考核网站检测学生 的学习成果,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 复习知识、回答问题,并根据提供的 参考答案查漏补缺,深化自我认知,实现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 以通过后台系统获取反馈信息,制订 后续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 教学服务,构建高效的翻转课堂。

(三)课前预习准备,激发探究欲望

课前预习是翻转课堂构建的根 本,学生只有在课前准备阶段了解了 待学知识,并且明确自己在学习中存 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主导课堂,才 能顺利地在课内与教师交换想法,与 同学们积极合作、共同发展,最终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英语学科核 心素养的发展。为保证学生课前预习 的高效性,教师可以科学使用微课视 频,将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的微课视 频通过学习平台传给学生,让他们能 够在兴趣的引导下自主观看视频,理 解重难点知识的表层含义,并及时将 自己无法深入理解的知识点反馈给教 师,帮助学生明确后续学习目标,使 教师做好翻转教学准备,提高教学有 效性,为学生发展提供保障。

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课前预习准备 阶段的微课视频时长可以控制在十分 钟左右,保证在交代好课程背景、 梳理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穿插生 活元素、文化元素、趣味元素,在无 形中开阔学生的眼界,让他们能在自 主学习过程中深化英语意识,激发学 生深度探索知识的欲望,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身的无限潜能 完成后续学习任务,发展综合能力。 例如: 教授人教版必修一“Natural disasters” 一 单 元 前, 教 师 为保证 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在所提供的微 课视频中加入了地震灾害介绍的短 视 频,  呈 现 了 the precursor before the earthquake、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damage、the rescue after the earthquake、the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earthquake 四个重点要素,让学生熟悉本单元阅读文本的核心内容, 并 穿 插对 disaster、tsunami 等 重 点 词汇的解析,让学生联系视频内容理 解记忆词汇,同时促使学生产生类似 “Why didn’t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se strange things before the earthqueke? How did the people feel when the earthquake happened”的问题。然后将问题反馈 给教师,教师就可以据此设置课内翻 转教学任务, 保证翻转课堂的高效性。

(四)布置翻转任务,营造良好氛围

翻转课堂的构建必须坚定“以生 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教师必须尊 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他们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借助一定的 信息技术手段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知识 内涵,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推动教学 进度,掌握教学方向,保证整体教学 的有效性,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 供坚实保障。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 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布置自主探索任 务,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直观 地呈现知识,设置教学留白,在潜移 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让他们可以针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进 行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学会巧用暂 停、快进、快退、放大、缩小功能, 反复观看视频,分析英语知识内涵, 掌握正确的英语语用技巧,从而实现 理想化学习目标。在信息技术的帮助 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知识探索任 务,既不会引发他们的抵触心理,也 不会浪费课内时间,能够做到在有限 时间内实现高效教学。

例如:教授人教版必修一“Teenage life”一单元时,为深化学生对“人 与自我”主题的认知,并引导他们主 动讨论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 教师借助播放视频录像等方式导入教 学,通过讲述普通的个人故事,在短时间内展示面对生活中的各类挑战 时故事主人公的心态和做法,以此引 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对视频语 境产生代入感,并根据视频结尾的留 白提示说出自己对该故事的看法,包 括是否赞同某一做法,以及在换位思 考的情况下自己会如何解决问题等。 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用到课内所学的 challenge、confuse、recommend、 advance、quit 等词完成自主交际, 课堂逐渐由学生主导,教师只需发挥 自己的辅助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 翻转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

(五)趣味网络活动,实现多元练习

教师在课内除了为学生布置自主 探索任务外,还可以组织多元化的趣 味网络活动,如利用配音软件、单词 学习软件等为学生组织听、说、读、 写活动,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示自 己的潜能,积极与教师、同学互动, 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内涵,实现综 合能力提升。在趣味网络活动下构建 的实践课堂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在多 元练习中掌握正宗的英语发音,提高 听力水平。教师还可以使用带有打卡 功能的 App 引导学生打卡学习,在 课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 表达欲与创造欲。

(六)自媒体引导教学,提高自 学能力

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 主动性,还可以借助丰富的自媒体 软件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英语知识, 如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微博、 学习交流群等。在当前的社会形势 下, 高中生家中都有电脑, 甚至学生 本人都拥有手机,因此学生可以在课后使用手机、电脑完成巩固复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分享复 习资料, 也可以分享英语视频故事, 让同学们能在课后将英语学习常态 化。在反复观看、交流过程中逐渐加 深学生的英语意识,提升语言表达 能力、思维灵活度,逐步养成良好 的自学习惯。此外,学生还能将自 己不懂的问题分享到社群中与教师、 同伴交流,在合作讨论中提高英语 学习能力。

(七)课后加强巩固,深化知识记忆

要想保证翻转课堂的完整性与高 效性,教师必须重视课后复习教学 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要一味地布 置笔试练习任务,将学生的思想禁 锢在教材中重点单词与重点句型上, 而是要以提升学生思维灵活度、综 合语用能力为核心目标优化复习,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深化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记忆。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 在课内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的学习成 果, 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复习视频, 如思维敏捷、学习效率高的同学的 复习视频以拓展材料为主,进一步 增强他们的知识理解能力,让他们 实现自我提升,而未能充分掌握基 础知识的学生的复习视频,则以细 化解析资料为主, 利用生动的动画、 真实的对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让 他们可以真正内化知识、夯实基础, 为未来学习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例 如:  教授人教版必修二 “History and traditions”一单元 后, 教师可以准备两份复习资料, 第一份对重点词汇进行整理,并利用 思维导图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提高基础薄弱学生的理解能力, 让他 们能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 夯实基础, 同时提供历史介绍资料, 让同学们在观看过程中模仿训练,在自主实践中提高综合语用能力; 另一份资料则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主要提供 VR 拓展介绍资料,让他 们能了解世界各个名胜古迹的特点, 并且在沉浸式观看中利用所学知识 介绍各部分内容,锻炼综合实践能 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英 语教师应该积极对现行的传统教学模 式进行优化与创新,将学生视为课堂 中心,根据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需求采 取针对性教学措施。其间,教师应积 极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采取“互 联网+教育”的模式完成新式课堂的 构建,在丰富课程内容、打造优质教 学环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而转换师生身份,构建翻转课堂, 提高整体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知识吸 收能力, 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冬晴 . “翻转”高中英语教 学的策略 [J]. 校园英语 ,2020(52):206- 207.
[2] 夏喜宏 . 高中英语翻转课堂教 学分析 [J]. 中学生英语 ,2020(48):155.
[3] 陈芳芳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 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 当 代教研论丛 ,2020(12):13-14.
[4] 张 雯 . 高 中 英 语 翻 转 课 堂 教 学 的 实 践 [J]. 知 识 窗 ( 教 师 版 ),2020(11):114.
[5] 上官平 . 应用翻转课堂有效 “翻转”高中英语教学 [J]. 中学生英 语 ,2020(44):135.
[6] 刘小兵 . 利用翻转课堂促进高 中英语教学改革[J]. 中学课程辅导(教 师教育 ),2020(21):36.
[7] 付翠 . 关于“翻转课堂”在高 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J]. 校园英 语 ,2020(43):126-127.
[8] 林秀芳 . 翻转课堂在高中英 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J]. 考试周 刊 ,2020(85):101-1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04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