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分阶段系统化护理教学在脑血管病专科护士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50 名专科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5 名。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教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系统化护理教学,比较教学前后两组专科理论 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评分。 结果: 教学后, 两组专科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和 CTDI-CV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教学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传统护理教学基础上采用分阶段系统化护理教 学可提高脑血管病专科护士操作技能评分、专科理论知识评分和 CTDI-CV 评分,优于单纯传统护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分阶段系统化护理教学;脑血管;专科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CTDI-CV 评分
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 率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为沉重的经济及照 护负担 [1]。因此,保证护士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及临床护理技能,方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2]。目前 分阶段系统化护理教学在口腔、ICU 等科室教学中已 有所应用,并获得理想效果 [3-4]。本文观察分阶段系 统化护理教学在脑血管病专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 本院脑血管病科的5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取得职业护士注册资格证书;从事脑血管病护理工作超过 2 年;带教老师为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本 科及以上学历,精通本专业学科知识,有较强的授 课能力、操作示教能力。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 审核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 25 名。对照组:男2 名, 女 23 名;年龄 23~40 岁, 平均(27.61±3.18)岁;大专 13 名,本科 12 名;工作时间 3~16 年, 平均(7.91±1.52)年。观 察组:男 3 名, 女 22 名;年龄 25~38 岁,平均 (28.14±3.20)岁;大专 10 名,本科 15 名;工作 时间 3~15 年, 平均(8.02±1.51)年。两组一般资 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教学。由带教老 师集体授课,说明脑血管病知识、内科、外科、康 复科等科室护理配合,按照“1+1”带教模式进入 临床带教。在第一阶段, 由带教老师与护士相配合; 第二阶段,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护理操作;第 三阶段:由教师监督,独自完成疾病配合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分阶段系统化护理 教学。(1)第一阶段(共 4 周)。第 1 周:基础 理论知识培训,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堂教课、翻转 课堂等方式传授疾病相关概念、静脉溶栓、血管内 介入治疗等专科知识,学习心肺复苏、电击除颤、 心电图、急救药物使用、呼吸机等操作技能。第 2~3 周:指导护士进行微量泵使用、心电监护仪等的操 作应用,并观看情景模拟微视频,要求护士现场讨 论,组织发言,确定需要解决、处理的护理问题, 独自或分为小组共同制订合理的护理方案,由带教 老师分析护理问题,结合病例评估操作流程。第 4 周:由带教老师考核其掌握情况。(2)第二阶段 (共 4 周)。第 1 周:培训脑血管病专科特色护理 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常用评估 工具、血管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危重卒中 患者护理技术、吞咽障碍患者的筛查与评估。第2~3 周:对第 1 周学习的脑血管病专科特色护理技术进 行实践应用,带教老师通过设立临床情境、床边演 示等方法进行“1+1”带教,示范各种特色护理技 术操作方法及步骤,指导其熟练掌握,并能准确流 畅地完成上述操作;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要求 护士能够独立完成的术前准备、术前宣教,术后交 接、术后体位摆放、穿刺处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 及预防;对危重患者护理技术的培训,主要包括循 环支持、血管介入技术、呼吸支持技术、气管切开技术、感染控制、营养支持、吸痰等内容;并且要 求护士熟练掌握吞咽障碍患者筛查与评估的流程及 评估工具的应用。第 4 周:由带教老师考核其掌握 情况。(3)第三阶段(共 4 周)。第 1 周:培训 护士的综合能力,包括护患沟通、人文关怀、评判 性思维、护理科研等;第 2~3 周:带教老师通过组 织护理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脑疝抢救的应急 演练、护患沟通及人文案例分析等方式不断提升护 士的综合能力;邀请硕士学历的护士分享文献检索、 科研选题、论文撰写与投稿;在带教过程中鼓励护 士积极主动参与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病情观察等, 指导其巡视病房,培养其护理思维及判断病情的能 力。第 4 周:由带教老师考核其掌握情况。
1.3 观察指标 ( 1 )比较两组教学前后专科理论 知识评分、专科操作技能评分,理论知识通过闭 卷方式考核,总分 100 分,评分越高,理论知识掌 握情况越好;专科操作技能通过情景模拟、床边 演示等方式,由带教老师、护士长根据其操作、沟 通、团队协作等能力进行打分,总分 100 分, 评 分越高表示专科操作技能越高。(2) 比较两组护 士批判性思维评分,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 (CTDI-CV)评估 [5] ,包括寻找真相、开放思想、 分析能力、系统组织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 知欲及认知成熟度 7 个维度, 各维度评分 10~60 分, 量表总分70~420 分,评分越高表示批判性思维能 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 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教学前后专科理论知识评分和专科操 作技能评分比较 教学前,两组专科理论知识 评分和操作技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教学后,两组专科理论知识评分和操 作技能评分均高于教学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教学前后 CTDI-CV 评分比较 教学前, 两组 CTDI-CV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教学后,两组 CTDI-CV 各维度 评分均高于教学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3 讨论
当前脑血管病专科护士培训带教多采用传统授课、“1+1”教学模式, 常缺乏系统性、规范性, 操作示教不够标准、缺乏统一,教学效果参差不 齐 [6] 。分阶段系统化护理教学是将带教课程分成不 同阶段,逐级完成,实施有计划的带教,同时明 确护理带教中的内容及目的,使教学内容足够明 确、可操作性强 [7] 。同时该教学模式将教学工作细 化,使带教老师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时间,有计 划、有步骤的落实教学内容,从而规范临床护理 带教行为,减少教学内容及环节的遗漏,提高带 教效果 [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教学后专科理论知识 评分和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1)分阶段 系统化护理教学模式将实习内容分成 3 个阶段,每 个阶段分为 3 部分学习时间,根据不同阶段需求制 订针对性、系统化的培训内容,使教学思路清晰, 教学目标明确 [9];(2)因脑血管科知识抽象、实 践性强,通过分阶段系统化护理教学模式,运用情 景模拟、翻转课堂、床边演示等方法,使教学内容 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具有标准化、操作性强的特 点;(3)分阶段系统化护理教学模式注重循序渐进, 通过授课、备课、解答问题,以及培训专科护士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使其不断学习新知识、 新技术,收集他们的教学意见,以此提高专科护士 的综合技能,使其掌握扎实、专业的理论知识 [10]。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教学后,观察组 CTDI-CV 各 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分阶段系统化 护理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内容,使教学环节规范有 序、管理严格,并能培养专科护士的学习兴趣、专 业技能、社交能力等,还能提高专科护士的批判性 思维,使其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在传统护理教学基础上采用分阶段 系统化护理教学可提高脑血管病专科护士操作技能 评分、专科理论知识评分和 CTDI-CV 评分的效果 优于单纯传统护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长青,赵性泉,王春雪,等 .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卒中杂志, 2019,14(2): 188-190.
[2] 廖晓凌,张宁,王春雪,等 . 标准化病人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3): 301-302.
[3] 钟昌萍,彭燕华,任倩,等 . 综合医院口腔门诊实习护士分阶段系统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J]. 重庆医学,2018,47 (28): 3720-3722.
[4] 刘玲,谭敏,叶珍丽,等 . 系统化教学模式在康复科进修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J]. 中国医药导报,2020,17( 11): 175-178.
[5] 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 . 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9): 644-647.
[6] 杜万良,许蓉,蒙世佼,等 . 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在医学本科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实践 [J]. 中国卒中杂志, 2020,15(5): 120-122.
[7] 张先莉,王海翔 . 分阶段目标教学在生殖中心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41(S1): 310-312.
[8] 姚秀钰,张欣,秦雪莲,等 . 早期分阶段临床见习方法在低年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中的应用 [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9,39( 1): 52-55.
[9] 刘向荣,王伊龙 .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对提高脑血管病方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作用 [J].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6): 113-115.
[10] 陈功,廖煜君,安庆祝,等 . 差异化培养结合多种教学法在脑血管病亚专科医师培养中的运用 [J]. 中国卒中杂志,2019, 14(12): 1283-12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