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压疮专科小组在科室压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24名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及14名压疮高危患者入院时及实施压疮管理后进行对比。结果科室护士压疮相关理论知识、压疮的评估水平、压疮的记录、减压措施的使用、压疮风险告知制度的落实及压疮的转归率均明显提高。结论压疮专科小组培养了科室护士防治压疮的新理念,使科室压疮护理记录更规范,预防压疮措施到位,提高风险评估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压疮的转归率。
关键词:压疮专科小组;压疮管理;院外带入压疮;压疮的分期
本文引用格式:苗超,李晓琴,马燕春.压疮专科小组在科室压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273,280.
0引言
压疮又称压力性损伤,2016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对其定义进行了更新,是指由强烈和(或)长期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所致,导致皮肤和深部软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位于骨隆突部位或与医疗器械等相关,其可以表现为完整的皮肤或开放性溃疡,可能伴有疼痛[1]。压疮不仅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治疗费用、住院时长会增加,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2],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增加人力和时间的额外投入,造成不和谐的医患关系[3]。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压疮进行更好的管理,我科于2015年3月在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的支持下成立了科室压疮专科小组,对科室压疮患者及有压疮风险的患者进行压疮管理。小组成员由1名伤口造口治疗师(组长、主管护师)及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组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收住的患者多为高龄、长期卧床、身体虚弱的患者,入院时多有不同程度分期的压疮。现对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24名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及14名压疮高危患者,实施压疮管理前后的对比。
1.2方法
1.2.1压疮专科小组工作
(1)小组学习工作:组长组织压疮专科小组所有成员学习压疮风险评估、压疮的分期、压疮的预防措施、各期压疮的处理方法、压疮上报流程、健康教育等知识;小组成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有关压疮知识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定期查找文献收集压疮护理的新知识、新理念,并通过组内的微信群上传共同学习;收集科室内压疮患者信息、留取压疮照片,进行科研及论文的书写。
(2)科内工作:明确压疮专科护理小组成员的职责。组长定期组织科室内护理人员学习压疮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压疮护理相关操作,并进行考核工作。小组成员共同制定新的《科室压疮上报登记本》对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及压疮高危患者进行登记,方便对压疮患者进行追踪。小组成员根据《科室压疮上报登记本》及时查看压疮患者并上报科护士长;小组每日进行科室自查工作,根据医院《压疮护理查检表》查看压疮患者及高危患者的评估是否准确、查看患者的皮肤情况、相应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是否到位,如发现问题及时落实到个人并整改。
1.2.2压疮的评估
(1)压疮危险评估:在入院评估进行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对压疮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4]。我院采用Braden评分量表,所有新入院的患者均需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感知能力、潮湿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摩擦力和剪切力、营养摄取能力。评估值:分数6~23分,分数越低越危险[5]。凡6项合计在16分以下者,诊断为“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15~16分为低度危险,13~14分为中度危险,≤12分为高度危险,≥17分无危险。初次评估在患者入院时,要求本班内完成,此后评分≤12分者每日评估1次,>12分且≤16分者每隔3 d评估1次,直至评分≥17分;长期住院患者,评分≥17分第1个月每周评估1次,之后每月评估1次;手术后、病情变化时或转科后随时评估;转科时压疮风险评估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出院时,评估单入病历。
(2)压疮分期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进行系统的全身皮肤评估,对有院外带入压疮的患者,要及时查看患者皮肤及压疮情况,进行压疮分期的评估。根据2016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对压疮分期的更新,分为6期:1期、2期、3期、4期、不可分期、深部组织损伤期。1期:皮肤完整,出现指压不变白的红斑,可有疼痛、肿胀或硬结的现象出现,多发生在骨隆突处;2期:部分皮层缺损伴真皮层外露,也可出现完整或破损的浆液性水疱;3期:皮肤全层缺损,可呈现皮下脂肪组织和肉芽组织伤口边缘卷边现象,可出现潜行和窦道;4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损,可见或可触及韧带、肌肉、肌腱、筋膜、软骨或骨外露。通常伴有内卷、潜行和窦道;不可分期:有全层皮肤和组织缺损,但是由于局部有腐肉和(或)焦痂覆盖,缺损程度难以确定,一旦腐肉和坏死组织去除后,将会呈现3期或4期压力性损伤;深部组织损伤期:皮肤完整或不完整,局部出现持续指压不变白的深红色、栗色、紫色改变,或表皮分离后出现暗红色伤口床或充血性水疱[6]。
(3)压疮的上报:根据Braden压疮评分表,对入院或住院期间评分≤12分的患者和有院外带入压疮的患者及时登记于《科室压疮上报登记本》,每日早交班总结压疮患者及高危患者,每班床头交接皮肤,以引起责任护士重视。对于院外带入压疮患者,责任护士则需根据患者压疮实际情况填写《压疮观察记录表》,并微信发送给科室压疮小组组长,组长通过“大科压疮质控小组”微信群上报大科护士长备案。
(4)压疮护理措施:对压疮高危患者建立翻身卡每2 h翻身更换体位、协助下床活动;使用水囊、R型垫,新型敷料应用保护骨隆突处;保持床单清洁和皮肤清洁;增加营养摄入,防止院内压疮发生。对于院外带入压疮患者除了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外小组成员还要进行压疮伤口处的换药工作,以促进原有压疮愈合,防止新的压疮发生。对于1期压疮患者,选用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透明薄膜敷料保护皮肤受压部位;对于2期压疮皮层缺损、真皮层外露患者使用泡沫敷料保护皮肤,对出现水疱患者,若水疱<2 cm,水疱可自行吸收,使用泡沫敷料保护,若水疱>2 cm,碘伏消毒水疱周围,使用空针在水疱下端抽吸液体,再用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覆盖保护皮肤;对于3期、4期压疮患者,伤口有坏死组织、焦痂出现,可使用清创胶进行自溶性清创、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外科清创,清创后使用0.9%生理盐水清洗擦拭伤口,清洗后用无菌纱布擦干伤口,填塞藻酸盐敷料或银锌霜,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外贴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或银离子抗菌敷料[7-8]。每2~3 d换药1次,或根据患者伤口渗出情况进行换药,渗出多时随时换药。
(5)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指导期学会预防压疮的方法,如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受压部位使用软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并参与其中。
2结果
压疮小组实施压疮管理前后的转归率、实施后的转归率显著高于实施前,见表1。
3讨论
通过系统培训及考核,特别是对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和压疮分期的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压疮知识水平及压疮预防的意识。压疮小组干预后,科室护士压疮理论知识及新型敷料使用水平均提高。院内压疮发生率为“0”。结果表明,通过压疮专科小组实施压疮管理,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压疮风险意识,预防压疮措施到位,有效地提高了压疮转归率。
参考文献
[1]褚万立,郝岱峰.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2016年压力性损伤的定义和分期解读[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8,13(1):64-68.
[2]林晓红,徐建珍,潘全慧.皮肤风险评估预警管理在神经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192-193.
[3]金新源,谢尔凡.压疮的评估、预防和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4,9(2):189-194.
[4]郝娜,张建波,高冰洁,等.Braden量表评分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预测压疮发生的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4):2994-2997.
[5]马燕.Braden压疮评分表在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实施压疮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3):276-277.
[6]郭荣煌,赵杰,任佳丽,等.压疮的分期及其护理理念进展[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2),20-21.
[7]吴春芳.新型伤口敷料在老年病科常见褥疮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263-264.
[8]蒙连新,王建源,周兰岛,等.新型伤口敷料在压疮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7):122-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