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物理因子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急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1 16:37: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物理因子疗法+运动康复治疗急性肩袖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2例急性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单用物理因子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运动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优良率为95.24%,明显要比对照组71.43%的优良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肩袖损伤,临床中采取物理因子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物理因子疗法;运动康复治疗;急性肩袖损伤

本文引用格式:金莉芸.物理因子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急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107+109.

0引言

急性肩袖损伤是因肌腱出现损伤、无菌性炎症所致疾病,损伤后患者常表现为肩部疼痛、持续压痛及活动受限等,该病在肩部使用频繁的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病率,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1]。近些年,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急性肩袖损伤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2]。在急性肩袖损伤的治疗上,常规是予以患者应用物理因子疗法治疗,然而单一治疗的效果并不佳,近年来本院为提高对急性肩袖损伤的疗效,推广在常规使用物理因子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运动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42例急性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MRI检查确诊,其中MRI检查可见肩部显示部分撕裂[3]。②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③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患者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系统疾病的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③合并认知障碍、精神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组如下:研究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52.6±2.3)岁;交通事故致伤8例,运动致伤7例,跌伤6例。对照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6-69岁,平均(53.1±2.1)岁;交通事故致伤8例,运动致伤8例,跌伤5例。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小且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物理因子疗法治疗,具体包括以下治疗:①中频治疗仪。BA-2008Ⅲ型中频电治疗仪,主要是将电极片置于患肩疼痛部位,刺激肌肉至肌肉收缩,20 min/次,1次/d,持续治疗2周为一疗程。②短波治疗:使用SW-180型短波治疗仪,治疗时辅助患者为仰卧位,将电极置于患肩痛处,对置,15 min/次,1次/d,持续2周为一疗程。③超声波治疗:使用型号2776型超声波治疗仪,主要辅助患者为坐位,在患者患肩疼痛部位涂抹耦合剂,探头稍微移动用力进行按压,选择连续式超声模式,设定超声治疗强度0.4-1.2 W/cm2,每次治疗5 min,1次/d,持续2周为一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运动康复治疗,方法如下:①Ⅰ期(0-3 d)。对患肩进行制动,急性期且严重疼痛者用前臂吊带支撑患肩,疼痛缓解前医护人员要避免患肢上举头顶以免加重疼痛,且避免患肩剧烈活动,促进肩袖损伤愈合。②Ⅱ期(4-15 d)。仅接受物理因子治疗。③Ⅲ期(16-35 d)。肩关节功能锻炼、肌力训练,如实施牵拉练习,主要对患肩进行内收、内旋及外展训练,牵拉肩袖后部关节囊、胸小肌、三角肌,控制牵拉动作及牵拉力度;患者病情稳定指导其进行关节生理运动训练;训练肩胛骨运动控制能力,主要使患者斜方肌下方位置纤维、肩胛骨得到有效的锻炼,使患者能够进行上旋,牵拉训练从患者处于急性期贯穿至所有疗程,其他训练应以疼痛耐受程度为训练依据,训练过程要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疼痛及不适情况,训练频率1-2次/d,30 min/次。两组均进行1个月的干预。

1.3观察指标。使用美国加州大学肩袖损伤专业评分系统(UCLA)评定疗效,总分35分,包括疼痛(10分)、功能(10分)、徒手前屈肌力(5分)、主动前屈功能(5分)、满意程度(5分)。优:评分在34-35分;良:评分29-33分;差:评分<29分。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9.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3讨论

肩袖是人体重要的支撑组织,主要通过支撑孟肱关节以让肩关节得以发挥外展、后伸、内收、旋转等动作[4]。然而肩袖在受到外力作用,常容易引起损伤情况,损伤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因此需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治疗疾病。针对急性肩袖损伤,一般是采取X线及MRI等影像技术检查,而疾病一旦确诊则常采取物理因子疗法治疗,在具体的治疗上,应用短波、超声波治疗的方式,可有效控制炎症及缓解疼痛,此外超声波治疗中还可以借助机械及热作用,改善人体功能以消除病理过程,促进病损组织恢复及促进炎症吸收,减少炎症反应;使用中频电刺激肌肉萎缩,可激活肌肉机能减少肩袖失能效应[5]。但是单一使用物理因子治疗的方式难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为进一步的提高急性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临床中提倡予以患者加用运动康复治疗的方式,该治疗方式可通过在不同时期实施康复训练,让关节受限、关节半脱位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通过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是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正常机能,且运动康复治疗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局部水肿及炎症,预防肌肉收缩及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将物理因子疗法连同运动康复治疗的方式,可发挥协同治疗的效果,这样可促进肩关节功能的全面恢复,进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6]。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单一使用物理因子疗法治疗的对照组,采取物理因子联合运动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优良率上明显更高,这充分表明联合治疗方法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中确诊为急性肩袖损伤疾病的患者,在常规应用物理因子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运动康复治疗的方式,可取得显著的疗效,促进患者肩关节损伤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该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艺.物理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急性肩袖损伤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6(12):180-181.
[2]许朝军,叶紫堃.物理疗法结合运动康复治疗急性肩袖损伤疗效分析[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8,24(02):48-51.
[3]陈凡,李聪,潘慧.体外冲击波联合运动疗法对举重运动员肩袖损伤的康复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0):5-7.
[4]张幸勇,张斌山,黄祖辉.中西药联合康复理疗治疗轻度肩袖损伤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6(06):31-32.
[5]王一.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家兔肩袖损伤的疗效评估与机制研究[D],2017,8(36):51-52.
[6]王春艳.探讨展筋膏外敷结合运动疗法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后功能康复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17,17(02):62-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5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