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不同修复方法对深型楔状缺损下颌第一前磨牙应力分布的影响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0 13:31: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经三维有限元法对深型楔状缺损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不同修复方法对应力分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通顺过CT对下颌第一前磨牙进行扫描,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深型楔状缺损进行模拟,选择根管治疗后未处理的楔状缺损处模型当做对照组,按根管治疗后的修复方法建立实验组模型:甲组(树脂充填)、乙组(树脂充填后桩修复)、丙组(树脂充填后冠修复)组、丁组(树脂充填后桩冠修复,同时根据桩的材料把乙组和丁组分成乙1组(纤维桩)、乙2组(金钯桩)、乙3组(纯钛桩)、乙4组(钴铬桩)和丁1组(纤维桩)、丁2组(金钯桩)、丁3组(纯钛桩)、丁4组(钴铬桩)。各组均以30°的斜向力、100N在模型颊尖顶偏颊面加载,经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最大主应力、冯米斯应力等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剩余牙体组织的最大主应力以及冯米斯应力同缺损尖端处牙本质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乙组、丙组、丁组的缺损尖端处牙本质、剩余牙体组织的最大主应力以及冯米斯应力同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丙组和丁组的最大主应力以及冯米斯应力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乙1组的桩-牙本质处的牙本质的最大主应力低于乙2组、乙3组、乙4组,差异显著,P<0.05。丁1组的桩-牙本质处的牙本质的最大主应力低于丁2组、丁3组、丁4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颊尖位移值同对照组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和对照组的颊尖位移值高于乙组、丙组、丁组,差异显著,P<0.05。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深型模状缺损患牙的根管治疗后,进行全冠修复可显著改善缺损尖端牙本质、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集中。在深型模状缺损患牙的全冠修复中,并不一定要在根管内放桩,如果要放置粧,建议选择弹性模量同牙本质相似的纤维粧。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法;深型楔状缺损;下颌第一前磨牙;修复方法;应力分布;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李德顺.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不同修复方法对深型楔状缺损下颌第一前磨牙应力分布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86-87.

0引言

对于楔状缺损来说,会对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产生影响,致使应力主要在缺损尖端处牙本质处集中,使牙折的风险增加[1]。对于进行根管治疗的深型楔状缺损患牙来说,除了直接充填之外,还可实施桩修复以及桩冠修复等。有资料进行有限元分析,发现在深型楔状缺损患牙开展根管治疗后,进行纤维桩修复以及复合树脂修复,也可在缺损处充填复合树脂,从而减少缺损尖端处牙本质的应力[2]。本研究主要是经三维有限元法对深型楔状缺损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不同修复方法对于应力分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为选择减小牙折风险、利于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分布的修复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1例因正畸而拔除新鲜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患者进行研究,男性,23岁,根尖发育完成而且牙根较直,单根管,牙体无龋坏、无缺损、无隐裂。并且清除离体牙的残留牙周膜以及牙石等,之后在常温的生理盐水中进行保存。

1.2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离体牙进行石蜡包埋处理,通过螺旋CT实施断层扫描,把断面图像导入到处理软件进行处理,构建三维模型。并且把数据导入到UG软件中,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

1.3加载。对正常咬合进行模拟,静力恒定载荷,在颊尖顶偏颊面加载,100N载荷,同牙体长轴成30°。

1.4应力分析与结果输出。通过Ansys Workbench 14.5软件得到三维网格模型,之后计算最大主应力、冯米斯应力。

1.5统计学分析。经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经(%)表示,行χ2检验,P<0.05,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结模型应力情况。对照组的剩余牙体组织的最大主应力以及冯米斯应力同缺损尖端处牙本质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乙组、丙组、丁组的缺损尖端处牙本质、剩余牙体组织的最大主应力以及冯米斯应力同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丙组和丁组的最大主应力以及冯米斯应力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乙1组的桩-牙本质处的牙本质的最大主应力低于乙2组、乙3组、乙4组,差异显著,P<0.05。丁1组的桩-牙本质处的牙本质的最大主应力低于丁2组、丁3组、丁4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2。

\
 


2.2总结力学加载后模型颊尖位移值。甲组的颊尖位移值同对照组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和对照组的颊尖位移值高于乙组、丙组、丁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
 


3讨论

对于楔状缺损来说,是因非龋性的缓慢消耗而出现的一种缺损,最常在牙颈部硬组织发生,特别是对于第一前磨牙来说,其缺损最严重、发生率最高,在患者进行根管治疗之后,牙体会进一步的丧失,致使根折发生,所以,临床就要通过修复方法给予患牙保护[3]。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中,最大主应力可对部件的折裂相关应力、所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等进行反映,而冯米斯应力是拉应力、压应力以及剪切应力等综合而形成的,对受力部位的总应力进行反映。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对照组的剩余牙体组织的最大主应力、冯米斯应力同缺损尖端处牙本质的近似,提示应尽早通过合适治疗方案给予患牙保护。甲乙丙丁四组的缺损尖端处牙本质、剩余牙体组织的最大主应力、冯米斯应力都小于对照组,证实树脂充填、树脂充填后桩冠修复、树脂充填后桩修复都能改善在根管治疗后的深型楔状缺损患牙应力分布。

甲组的颊尖位移值同对照组相近,明显高于乙组、丙组、丁组,大幅度的颊尖位移致使黏结剂界面破坏,属于楔状缺损患牙在直接充填后充填体脱落发生主要的原因。乙组缺损尖端处牙本质、剩余牙体组织最大主应力相同,说明缺损尖端处牙本质的应力较大,说明应力集中区,易发生牙折,且不易修复,所以不建议通过弹性模量较大金属桩进行修复。

总之,在深型模状缺损患牙的根管治疗后,进行全冠修复可显著改善缺损尖端牙本质、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集中。在深型模状缺损患牙的全冠修复中,并不一定要在根管内放桩,如果要放置粧,建议选择弹性模量同牙本质相似的纤维粧。

参考文献

[1]韩梦.四种修复方法对不同程度缺损下颌第一磨牙应力的影响——三维有限元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2015.
[2]马雅静.下颌第一磨牙多类型牙体缺损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18.
[3]王林霞,苏畅,王茂夏,等.不同设计新型钛合金根管桩修复下颌前磨牙残根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口腔疾病防治,2017,25(9):569-5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374.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