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分析运动疗法进行干预,探究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25,基础疗法干预)、研究组(n=25,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干预),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肺功能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心率、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心指数均比对照组较高,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在康复12周后,有氧工作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且康复12周后,两组有氧工作能力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运动疗法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分析运动疗法;心肺功能;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周燕.分析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376-377.
0引言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造成血管腔阻塞或者狭窄,进而引发心肌坏死、心肌缺氧和缺血,最终引发心脏病[1]。该病在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男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据流行病学研究[2],该病在我国发病率始终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往往会有压榨痛、绞痛和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伴随心肌梗死、栓塞心室壁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据研究数据显示,运动疗法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众多的优势,副作用较小且效果极佳。因此,笔者选取我院接收的冠心病患者,探究分析运动疗法对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0例,全部对象均与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相符[3],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研究组25例。研究组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为50-69岁,平均(51.3±5.5)岁,冠心病史0.9-10年,平均(5.9±0.4)年。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为49-68岁,平均(50.1±5.2)岁,冠心病史0.8-9年,平均(5.1±0.1)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二级预防治疗,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研究组患者采取运动疗法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包括:根据医师制定的运动计划进行训练,连续进行12周。运动的时间应当以早饭和午饭后2小时,一周运动5次,每天进行30-60分钟时间。运动应当以踩功率车为主,保持匀速,初步运动运动功率应当以40-60 w为宜,然后逐步增加到60-80 w,功率车转速应当以每分钟60-80转为宜,必须保持心率低于每分钟120次。同时患者可以通过调整功率车阻力、调整功率车转速等形式,对运动量进行控制。若患者血压为在180/100 mmHg,患者心绞痛出现频率在每天3次以上、心律失常情况过于严重时,应当停止运动。
1.3观察指标。①对患者的综合健康、活力/精力、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角色受限、心理健康状况、角色心理状况、身体疼痛等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分,每间隔一或两个月前往门诊进行复查一次,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包括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心指数水平、无氧阈值。心肺功能测定方法:全部对象均需要在进行心脏功能康复治疗前后,采用心肺运动测试系统做递增负荷心肺运动实验。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每一级负荷最后一分钟对患者的血压(BP)和心率(HR)进行测量,主动向患者问询自身感觉的疲劳程度(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然后从整合代谢分析仪中提取患者每次间隔30秒的肺通气量和摄氧量,对患者心电图ST段的波动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在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不断地对患者进行观察,掌握其运动状况,如果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当立即终止试验:血压或者心电图波动异常;达到个人年龄预测最大心率和疲劳程度;呼吸熵在1.15以上。责任医务人员应当提前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向患者说明,让患者明白,即便不会发生以上情况,依然能够随时要求终止试验。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肺功能指标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活力/精力、角色受限、心理健康状况、角色心理状况、身体疼痛和综合健康情况比较,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心肺功能。对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心指数等心肺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治疗前后患者有氧工作能力分析。在康复12周以后对两组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的峰值脉搏氧、峰值代谢当量、峰值心率、峰值运动等级均显著低于研究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受到用药情况、饮食习惯、情绪和运动情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最近几年来医疗领域的发展,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4]。但是,冠心病患者术中支架释放和球囊扩张等能够引起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运动疗法对患者心脏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运动耐力得以提升,极大改善其身体情况,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采用运动疗法能够在有效改进患者的冠状循环运输能力,促使其冠状动脉扩张能力得以提高,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内皮脂介导血管情况,使得血管活性物和神经激素产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平滑肌细胞内Ca2+水平。运动疗法干预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CO和血红素加氧酶水平,从而促使血管平滑肌抗氧化能力得以提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保持舒张血管血流量,避免血小板聚集,保证血管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平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有氧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知,运动疗法能够极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肺功能。
参考文献
[1]胡树罡,王磊,欧阳钢,等.电针对运动后心率恢复异常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2):29-34.
[2]张进,丁立群,范洁,等.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11):1103.
[3]王应君.不同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感知控制态度、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7):181-182.
[4]李文静.康复运动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6,24(12):181-1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