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对交接班时间及疏漏问题的影响,着重分析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方案。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5月至11月在我院行心脏术后患者54例,纳入标准为:术式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大血管术和瓣膜置换整形术,排除床边开胸抢救或者延迟关胸的。由患者的心率、右房压、平均动脉压、肌酐、胆红素、血小板计数、PaO2、FiO2、睁眼反应及言语肢体反应计算所得MODS(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危重评分,根据MODS危重评分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记录手术交接时间,以及记录交接后出现疏漏的具体问题及数量,以观察患者病情危重程度与手术交接时间及出现问题数量的关系。结果交接班共发现了10个不同的问题,其中出现了两个频率较高的问题:管路有血迹、管路混乱,管路包括动静脉管道、引流管、尿管、胃管以及特殊药物连接管道等标识不清楚或漏标识;未检查深静脉管道夹子是否开放通畅这一疏漏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结论心脏术后患者出现的疏漏问题较集中于管路不整洁及标识不清或遗漏,这些问题虽然容易发生,但是改正的难度不大,需要对相关护理工作者进行教育,培养慎独严谨的职业精神,看护高危组病人可以通过选用高年资、经验丰富的护士看护,加派人手检查甚至实行专人专护。
关键词:心脏术后;病情危重程度;交接班时间;疏漏问题
本文引用格式:高树联,王玮,肖倩,等.对心脏术后病情危重患者交接疏漏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377-378.
0引言
随着医院护理核心制度的建立,护士交接班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对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其中手术的交接顺利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转归。手术交接包括患者术前从病房或急诊抢救室到手术室、手术室内、术后从手术室回到病房或ICU的整个过程[2]。心脏手术具有风险高和难度大,以及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术中术后病情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作为心外ICU的护理人员做好术后交接至关重要[3]。还有,交接内容复杂性、手术参与成员的多样性、人员交接沟通方式差异性都可能导致多重安全隐患[4]。因此,通过对与交接班有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旨在提升术后交接流程的准确性,更好的确保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5月至11月入住心外科行择期手术的54例患者,男37例,女17例,年龄19-75岁,平均58岁,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7例,瓣膜置换整形术15例,大血管手术12例,根据MODS(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危重评分[5]分为低危组及高危组。我院心外科手术后的患者由手术医生1-2人,麻醉师1-2名,手术室护士1人共同负责将患者转运至心外ICU,术后患者会常规带出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管、桡动脉穿刺管、心包及纵膈引流管和尿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见表1。
1.2方法
在患者心脏术后转入心外ICU前,责任护士提前备好用物,术毕按照我科统一规范的交接流程进行交接班,由A、B、C三名护士(A为责任护士),分工明确,A护士站在患者左边,负责连接呼吸机管道,连接有创血压监测,连接氧饱和度夹等;B护士站在患者右边,负责整理中心静脉管道,连接心电监护,放置临时起搏器,连接心包纵膈引流瓶及放置尿袋等;C护士负责整理核对病历,协助交接。交接开始时间以患者病床推至对应床号为起点,结束时间为整理好病历,整理好床单位,患者所有生命体征反馈至心电监护仪。经统计,54例患者交接时间在7.5-14min,而交接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细分为以下十点,见表2: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统计方法为t检验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
2结果
低危组比高危组的交接班时间短,出现问题数量较少。见表3。
P值均小于0.05,两组危重病情程度病人交接班时间及出现问题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心脏术后高危组的接班时间较长,交接班出现的疏漏问题较多,看护高危组病人可以通过选用高年资、经验丰富的护士看护,加派人手检查甚至实行专人专护,这要求专科组长在安排上要更贴近患者,扎根临床[6]。心脏术后患者出现的疏漏问题较集中于管路不整洁及标识不清或遗漏,这些问题虽然容易发生,但是改正的难度不大,需要对相关护理工作者进行教育,培养慎独严谨的职业精神。从表3可以看出,高危组接班时间较长,交接班出现的疏漏问题较多:通过MODS危重评分初步评估患者病情情况,对护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评分较高的病患者病情相对危重,可以安排年资高,经验较为丰富的护士看护,必要时把床位调整在病区中央的位置(本病区中央的床位最靠近抢救车、除颤仪和医生办公用的位置),也方便其它护士观察病情;(2)术后交接疏漏问题较多,可以相应地增加人力检查。如果患者非常危重、护理难度大,可以安排专人专护,每班由一名护士专门护理,以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有效。
54例患者中,交接班共出现疏漏问题104个,其中问题①共出现23例,为22.12%,问题②共出现17例,为16.35%,这两种问题出现频率尤为突出,应予以重视。这两个问题在工作中亦能容易发现,得不到有效整改的主要原因是这两种问题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主要是有的护士觉得这两点不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体征,或者是想当然地认为在没有清楚标识的情况下仍能凭经验分辨出,这种行为有悖于医务人员的慎独精神。关注这两种问题的重要性:(1)管路不干洁、有血迹,容易引起感染;(2)管路混乱容易造成打结,改变患者体位时造成拉扯;(3)标识不清楚或漏标识,会使我们在测动脉血压时不能直观快速地分辨出桡动脉导管和股动脉穿刺管,观察胸液情况时分不清心包引流管与纵膈引流管。没有尿管标识或标识不清,我们不知道其留置时间,影响了对应的更换时间。整改如下:出现类似情况,发现者应协助改正,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问题分析,避免再次发生,屡次发生者予以绩效考核扣分,所有护理工作无小事,我们作为医护工作者更应该慎独、认真,发现问题及时思考,意识到不足更应该学会改正提升。还有,ICU与手术室应规范好交接内容和流程。以往的手术护理交接单缺乏对患者的详细全面评估,护理人员往往重视对患者手术、生命体征、麻醉的评估,却忽视了患者皮肤、管道的情况[7],通过确定好交接项目,使得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时候更加全面地关注到手术、麻醉、生命体征、药物、管道、伤口、皮肤等情况,做到工作细致化,发现并纠正具体环节的错误,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同时这种标准化的流程使每位医护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环节质量控制意识,有助于多科协作团队文化的建立,推动患者安全文化的发展[8]。
4讨论
问题⑩在调查中出现了一例。患者术中因心功能差及血压低,以盐酸肾上腺素泵入维持(盐酸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时的作用机制分析:盐酸肾上腺素是经典的心肺复苏抢救药物,在两次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都将其作为首选急救药品[9]),返回ICU后发现连接盐酸肾上腺素通管处于夹闭状态,管床护士马上将夹子打开,患者血压上升明显。原因分析:盐酸肾上腺素属于高危高渗性药物,常规予恒速泵持续泵入,连接药液的延长管属于软塑材料,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当管路夹闭时,恒速泵又处于工作状态,就有少量的药充挤于管路,当打开夹子时,集聚的药液在压力作用下瞬间进入体内,造成患者血压上升,心脏术后患者应保持血压稳定,所幸夹闭时间不长,以及使用剂量较小,所以该血压上升的幅度对患者病情没有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如果药物使用剂量偏大和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偏大,就会照成血压过高,增加伤口出血和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如何使手术交接过程安全高效,在交接、运送患者时减少护理差错,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是医务工作者应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10]。考虑到手术室工作节奏快,对管道的梳理及清洁存在疏漏,ICU护士应就此问题重点做好交接班,发现以上问题当场与手术室护士沟通。还有我们在整理过程中缺乏条理性,有时忙中出错,要分工明确,检查管道遵循从上至下顺序,以免疏漏,其中保证管道通畅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工作。接班者不仅要确定管路是否连接好,还要保证通畅,在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特殊药物前应检查好管路是否顺畅,夹子是否夹闭。发现上述情况时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先将延长管和深静脉管道分离,让集聚的药排出后再与深静脉管连接,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药物用量。认真地落实与手术室护士交班人员的规范交接班流程,第一时间测量生命体征,双方共同检查确认切口敷料、各种管道、药物及患者皮肤情况,如有疑问当面沟通,避免双方之间的纠纷、扯皮,减少安全隐患[11]。为保证转运途中血管活性药的匀速注入,血管活性药应单独静脉通路使用微量注射泵输注,液体或血制品由另外一腔静脉通路输注,并调整好滴速[12]。
参考文献
[1]刘晓兰.规范交接班流程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89.
[2]徐双燕,王惠琴,唐碧云,等.手术患者交接标准作业程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5):422-424.
[3]黄维健.曲华.风险管理在心脏手术后转运交接患者过程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109-110.
[4]刘晓红,陈蕾,张卫星,等.追踪方法学优化手术病人交接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4(8):69-72.
[5]王曙红.临床护理评价量表及应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4-39.
[6]王灵晓,刘雪琴,宋慧娟,等.护理组长在分层次管理实践中对质量建设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29-30.
[7]Milby A,Bohmer A,Gerbershagen MU,et al.Quality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 handover in the post-anaesthesia care unit:a prospective analysis[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14,58(2);192-197.
[8]徐双燕,王惠琴,唐碧云,等.手术患者交接标准作业程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5):422-424.
[9]冯友繁,李培杰.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在心肺复苏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1):84-86.
[10]范成英.手术患者交接环节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2014,27(10):329.
[11]邓珊,陈少群,夏翠兰,等.改进断指再植患者床边交接班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的探索[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4):101-102.
[12]李纯.心脏手术1301例院内安全转运交接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30):64-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