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内镜检查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接受诊治的94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进行病情回顾分析。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将94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47例、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对照组(47例、术前胃镜检查)。医护人员将两组患者的治疗诊断准确率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诊断准确率为(95.74%),对照组患者病情诊断准确率为(85.10%),观察组患者病情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4。结论超声内镜检查能够有效提升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的病情诊断准确率,准确的鉴定患者肿瘤性质,为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依,使医护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病理大小、结构、性质,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是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治疗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超声内镜检查;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准确率
本文引用格式:吴顺善.超声内镜检查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附94例临床研究报告[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294+298.
0引言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此类病症的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质量有着非常消极的影响。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内镜检查技术已普及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1]。内镜检查技术的普提升了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表面粘膜连续完整,内镜检查无法准确的肿瘤来源及肿瘤性质[2]。超声内镜检查可以通过粘膜表面的病变,形象清晰的检测患者病理周围组织。为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提出参考性意见。为了提升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准确率。我院将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接受诊治的94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给予不同方法进行检查。患者病情诊断准确率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接受诊治的94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进行病情回顾分析。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将94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47例、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对照组(47例、术前胃镜检查)。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对照组(男22例、女2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5-75岁、平均(48.27±2.6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36-78岁、平均(46.83±1.67),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可知,其中有9例食管静脉瘤患者、10例壁外压迫患者、7例粘膜下肿瘤病变患者、13例恶性病变患者、8例异位胰腺患者。P=0.072,患者组件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进行术前胃镜检查:患者应成左侧卧位进行检查,双腿弯曲,医护人员在患者头部下垫低枕,使患者头部颈部呈放松状态,并为佩戴义齿的患者取下义齿,将其领口腰带松开,为患者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右手持胃镜先端20 cm处,胃镜插入患者口腔,沿患者设备处插入食管。检查时,医护人员应动作轻柔,避免误吸的现象发生。医务人员可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活检、局部放大、染色、摄像或抽取胃炎检查等诊断,退出胃管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抽气,防止腹胀的现象发生。
1.2.2观察组患者术前超声内镜检查:患者在进行超声胃镜检查前4-6 h应保持空腹状态,医护人员应采用超声微探头为患者清洁肠道,微探头工作频率为12.0 MHZ,根据患者治疗情况调节仪器使用频率。在患者进行检查前,医护人员应采用普通电子内镜检查,确定患者病灶部位,并将内容物吸干,经活检孔将100 mL物气泡液体注入,将患者病灶部位浸泡在无气泡液体中。医护人员经活检口将超声探头送至患者病灶处进行扫描。通过超声观测患者病灶图像,并将其病灶部位的起源、形态、大小、边界回声特点进行记录,根据记录结果进行超声诊断。
1.3观察指标。医护人员将两组患者的治疗诊断准确率进行记录并对比。
1.4统计学处理。选取SPSS 19.0软件处理本文数据,计量资料(±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病情诊断准确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病情诊断准确率为(95.74%),对照组患者病情诊断准确率为(85.10%),观察组患者病情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4,数据差异详情见表1。
3讨论
消化道粘膜下病变主要致病机制为消化道黏膜和肌肉层出现病变情况,也有可能是患者其他部位脏器压迫所导致患者消化道粘膜下病变[3-5]。以往消化道粘膜下病变患者主要采用常规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有着较高的病变诊断检测率,但是对于深层粘膜病变无法进行良好的诊断,针对壁外压迫患者,医护人员还需借助其他手段进行病情诊断[6-9]。超声内镜将超声与内镜技术相结合。在内镜直视下对患者进行检查,将超声探头置于患者病灶处进行扫描,根据患者病灶区扫描图像,能够清晰地对患者病灶及周围脏器情况进行诊断。为了提升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准确率,我院将94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给予不同方法进行检查,根据患者检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病情诊断准确率为(95.74%),对照组患者病情诊断准确率为(85.10%),观察组患者病情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4。综上所述,超声内镜检查能够有效提升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的病情诊断准确率,准确的鉴定患者肿瘤性质,为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依,是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治疗的有力保障[10-15]。
参考文献
[1]卢飞龙.超声内镜对27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诊断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17.
[2]张雯.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诊断价值的探讨[D].泰山医学院,2011.
[3]彭贵勇,代建华,房殿春,等.内镜超声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02):102-105.
[4]王峰,张文斌,郭斌,等.内镜超声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与治疗价值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5(4):384-385.
[5]何池义,韩真,李芳芳,等.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创治疗中的价值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3):134-137.
[6]方慧祺,陈丰霖,王小众,等.超声内镜在154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微创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11):1132-1137.
[7]刘艳萍,陈宏辉,李国庆,等.超声内镜及内镜微创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5(11):1602-1605.
[8]谢俊锋,邱荣锋.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4(16):46-47.
[9]刘倩怡,彭侠彪,阮巍山,等.微型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治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2):81-82.
[10]丁艳乐,丰义宽,周新玲,等.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10):125-126.
[11]孙晔,杨维忠.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超声内镜诊断价值及内镜下治疗效果[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6(6):378-380.
[12]向阳,冷芳,方军,等.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及微创治疗中的价值[J].江西医药,2014(12):1453-1455.
[13]何池义,韩真,李芳芳,等.内镜超声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低回声病变的价值及病理性质探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29(2):96-98.
[14]雷建灵,温珍平.NCCN指南结合MDT在研究生消化道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5):257-258.
张希锋.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给予复方制剂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4):53-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