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新生儿臀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臀红患儿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氧化锌软膏涂法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进一步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①两组间各时间点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第2天、第3天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第5天的C反应蛋白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第5天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败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日为5.22 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新生儿臀红的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关键词: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维生素AD滴剂;新生儿臀红;效果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梁雪萍,韦丽凤,刘颖,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新生儿臀红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164-165+167.
0引言
新生儿尿布皮炎也称红臀、尿布疹,是指新生儿尿布覆盖位置如臀部、肛周以及会阴部等皮肤出现发红、散在丘疹或疤疹,是新生儿科最常见的一种皮肤损伤[1]。新生儿住院期间由于臀红引起的护理纠纷也时有发生,因此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比较高[2]。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则会发生细菌或霉菌感染,严重时甚至引起皮下坏疽、败血症[3]。本次一共将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臀红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联合维生素AD滴剂在其中的应用疗效,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纳入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臀红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由家属(监护人)知情签署相关医治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观察组,均为28 d内新生儿,男性28例、女性22例;对照组,均为28 d内新生儿,男性27例、女性23例;2组新生儿均经临床诊断尿布皮炎,表现为尿布覆盖的外阴、臀部、大腿内侧皮肤出现红斑、丘疹边缘清楚。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代表后续数据有可比的意义。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用一般护理。患儿臀部皮肤均要保持清洁干燥,外阴及臀部每次大小便后要清洗干净、擦干皮肤,及时更换柔软,轻薄,透气性良好的纸尿裤。男婴注意清洁阴囊下部,女婴应从上往下清洁外阴。动作应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刺激新生儿臀部皮肤。不主张使用爽身粉和婴儿湿巾擦拭或清洗臀部和外阴,以免引起不良刺激。也有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比奶粉喂养的婴儿发生臀红的比例较低,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红臀的概率较低[4],因此母乳喂养的母亲饮食要营养丰富,合理搭配,忌食辛辣油腻食物。服用配方奶粉的患儿要做好奶具的消毒,配奶时水温适宜,更要现配现喂。腹泻也可引起臀红的发生,因此腹泻的患儿应积极进行治疗。
1.2.2特殊护理:①对照组。除加强臀部皮肤护理外,用氧化锌涂擦患处,每日2次。②观察组。除一般护理外将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注入雾化装置,同时将患儿置于辐射台上,俯卧位,头偏一侧,将尿布松开,暴露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打开雾化装置,均匀地将溶液雾化于创面,雾化15分钟创面干燥后再涂上维生素AD滴剂。每日2次。
1.3评价标准
1.3.1疗效评价标准:①痊愈:第2 d观察表皮区不红,第3 d观察原来溃疡面已结痂,第5 d臀红已基本愈合,皮疹消退>95%;②显效:皮疹消退≤95%,>60%以上;③好转:皮疹消退>20%,≤60%;④无效:皮疹消退≤20%或加重者;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总例数×100.00%。
1.3.2观察前后两组患儿的以下指标:共同观察5天,治疗后第2天、3天、5天皮疹形、大小、数量;治疗后第2天、3天、5天血液C反应蛋白数;治疗后第2天、3天、5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值;感染发生率;败血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本次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白细胞、中细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比较。两组间各时间点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第2天、第3天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第5天的C反应蛋白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组间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第5天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组间感染发生率及败血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败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组间平均住院日比较。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日为5.22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引起臀红的原因:①新生儿皮肤比较薄嫩,适应能力差,容易由于防御能力弱而发生感染。②目前市面上用于新生儿的一次性纸尿布多为卫生纸、木浆、吸水粉、纺织布等材料组成,其透气性和柔软度相对比较差[5],因此新生儿臀部及周围皮肤如果长时间受到湿尿布、大小便的刺激,未及时更换,容易引起局部皮肤发生炎性反应。③腹泻导致大便次数增多,刺激性较强,如果大便后清洗不干净,护理不当或不重视,极易引起臀红。④尿中的尿素被粪便中的细菌分解产生氨,刺激性较大,可引起皮肤发炎。粪便中的酶类如蛋白酶和脂酶也可对皮肤产生刺激,并使PH升高,也可引起尿布皮炎发生[6]。⑤性别因素:有研究[7]发现新生儿中男婴较女婴发生红臀率高,其原因主要是部分男婴阴囊比较大并松弛,并且刚出生时取仰卧位居多,较易发生臀红并伴有阴囊表面皮损。本次研究发生红臀的男婴有55例,女婴有45例。男婴发生率高于女婴。⑥范锦秀等[8]认为母亲的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是引起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发生臀红的高危因素,因此对母亲进行饮食指导,促进产妇营养均衡,有助于减少臀红发生的机率。目前研究表明[9-11],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慢性皮肤溃疡、腹部术口、烧伤、新生儿尿布皮炎治疗方面有显著地疗效。其中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作用,同时能促进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的愈合,超声雾化装置产生的高速气流,起到加速药液浸透作用,同时能吹干臀部,保持皮肤干燥,破坏细菌生长环境。维生素AD滴剂主要成分为维生素A和维生素D,其中维生素A有维护上皮细胞的完整、防止皮肤干燥,促进生长发育等作用。将维生素AD滴剂涂于皮损表面不仅能保持皮肤湿润,而且还可通过频繁的涂药达到去除坏死组织,保护残存的上皮组织,使创面快速愈合,同时也隔离了创面,减轻排便时的疼痛刺激;并且隔离空气也能减少细菌在创面的繁殖和定居,减少感染的机会;在湿润的条件下,上皮组织也得到了极大的保护。此外,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联合维生素AD滴剂用于治疗新生儿臀红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安全,经济,可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减少护士的工作时长,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12]。
4结论
新生儿尿布皮炎是临床上常见且棘手的护理问题。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心和爱心。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强调要做好皮肤护理,要做到三勤:勤换尿布,勤清洗臀部,勤涂护臀药。防治臀红的重要关键是做好臀部皮肤的护理。操作前后必须清洗双手,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护士的精心护理和细心的呵护是防治臀红的关键。出院后指导家属护理患儿的方法,使用柔软干净,纯棉的衣物,选择透气性好,吸水性强的尿布,保持皮肤清爽干燥的。增强新生儿家属预防臀红的意识,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增强其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消除紧张情绪,叮嘱家长随时注意新生儿臀部皮肤的变化,若有异常尽早处理,以降低新生儿红臀的发病风险。提倡母乳喂养,加强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食物,不仅能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还能提高产妇本身的免疫力。而且母乳成分比例好,产生的排泄物对臀部刺激比较小,能有效减少新生儿红臀的发病率。但在喂养过程中母亲的饮食要合理,以均衡饮食为主,严禁辛辣食物,提高母乳质量。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新生儿臀红,效果显著,有实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红梅.局部吹氧对新生儿红臀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J].华夏医学,2015,28(2):84-87.
[2]魏婷,郭娟,彭丽媛.运用PDCA方法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3):352-354.
[3]柴梅红,栾继红.复方冰锌油治疗新生儿红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医药导报,2015,21(10):104-104
[4]王晓茹,夏玲,靳静,等.危机式护理管理理论在产妇分娩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4):358-361.
[5]陈丽琴,沈甲之,方慧.新生儿臀红的临床预防措施[J].四川医学,2015,36(5):738-741.
[6]实用新生儿学/邵肖梅等主编[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7]彭燕,廖碧椿,郭雨华.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科红臀发生率中的作用[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12(4):60-61.
[8]范锦秀,刘翠菊.乳母饮食与新生儿臀红关系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6,30(5):1659-1660.
[9]朱燕妮,董兰菊,赵冬梅,等.改良封闭负压引流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腹部术口愈合不良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6):67-69.
[10]陈冬梅,邓冬杏,黄建宁,等.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溃疡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28-30.
[11]张莲玉,卢佑英,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糜烂性尿布皮炎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1,26(3):38-39.
[12]陈玉科,农彩梅,黄秀萍,等.制霉素片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婴幼儿臀红的效果观察[J].右江医学,2018,46(05):527-5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