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复发型念珠菌性阴道炎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9 15:30: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复发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病原菌,研究其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29株分离获得念珠菌以标准的鉴定方法进行鉴定;以微量液基稀释法,对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的检测通过制霉菌素、伊曲康唑、氟康唑进行。结果30株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48.28%、念珠菌41.38%、热带念珠菌10.34%及克柔念珠菌3.45%。制霉菌素、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念珠菌的MIC50范围分别为:0.05-0.126ug/mL,1-2ug/mL,4-14ug/mL。结论通过研究分析,复发型念珠菌性阴道炎主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且对念珠菌的MIC50普遍偏高的为氟康唑,而制霉菌素和伊曲康唑相对较低。

关键词:复发型念珠菌性阴道炎;研究其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

本文引用格式:魏丽江,韩丽.复发型念珠菌性阴道炎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184,190.

0引言

念珠菌性阴道炎在临床上为育龄期妇女常见且多发病症之一。白念珠菌为其主要病原体,且占病例的85-90%;其余为非白念珠菌感染,主要包括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1]。临床上念珠菌性阴道炎分为复杂病例和非复杂病例,因白念珠菌所致的轻症感染多为非复杂病例。而复发型的念珠菌性阴道炎由于其一年内发病在4次及以上,因此属于复杂病例之一。临床上例主要是指孕期感染病例、严重感染病例以及继发于严重系统疾病的病例等,其主要病例为发型念珠菌性阴道炎,占念珠菌性阴道炎的5%-8%,主要是由于光滑念珠菌及其他非白念珠菌感染所致[2]。本文分析复发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病原菌,研究其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

\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病原学分析


对29株分离获得的念珠菌以两种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即APl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和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3]。

1.2药物敏感性检测[4]

①检测伊曲康唑、制霉菌素、氟康唑药物敏感性以微量液基稀释法进行,于上海MedChem Express公司购得所有抗真菌药物,所配制的养基均按照方案推荐方法进行配置,培养基过滤灭菌是使用的RPMI 1640液体是三氮吗啡丙磺酸钠缓冲(pH7.0)而成[4]。②经血细胞计数板调整孢子量为(1-5)×106 CFU/mL时,开始收集念珠菌孢子;再将培养基稀释100倍以PMI1640液体;最终确定接种终浓度为(1-5)×104CFU/mL[5]。③完成倍比稀释后,将受试药物以2倍终浓度加入96孔板,每孔加入受试药物为100l,再将稀释后的菌悬液100l加入,同时设立阴性对照(无菌孔)和生长对照(无药孔),最后在35℃下孵育24 h[6]。④制霉菌素为作浓度范围0.03-4 mg/L,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均为0.03-16 mg/L。以肉眼判读观察结果,制霉菌素定义为肉眼能够看到的无真菌生长最低浓度;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最低抑菌浓度定义为肉眼可见50%真菌生长的最低浓度[7]。

2实验结果

2.129株分离获得的念珠菌情况


经实验鉴定,29株分离获得的念珠菌中,白念珠菌12株,光滑念珠菌14株,热带念珠菌3株,克柔念珠菌1株。

2.229株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抗真菌药物对29株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具体见表1。


\

 

3讨论

通过观察分析可知,念珠菌是临床上女性外阴的常见定植菌,且成年女性中有1/3者可从中分离获得念珠菌。定植的念珠菌增殖活跃期,多为患者激素水平出现变化,体内局部微环境发生改变,且免疫力下降之时,从而使阴道出现感染状态,导致产生珠菌性阴道炎[8]。从对临床分析可见,白念珠菌是导致念珠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临床主要以口服联合外用药物治疗,口服药物为氟康唑,外用药物为烯类抗真菌药或唑类[9]。但随着流行病学的改变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改变了部分药物敏感性或菌种改变,使得念珠菌性阴道炎转为复发型。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分离出来的复发型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及其物敏感性分析,经实验鉴定,29株分离获得的念珠菌中,白念珠菌12株,光滑念珠菌14株,热带念珠菌3株,克柔念珠菌1株;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且对念珠菌的MIC50普遍偏高的为氟康唑,而制霉菌素和伊曲康唑相对较低,其结果提示,制霉菌素是最有效的杀伤药物,是关键外用药物;伊曲康唑是口服治疗药物。

综上所述,复发型念珠菌性阴道炎主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且对念珠菌的MIC50普遍偏高的为氟康唑,而制霉菌素和伊曲康唑相对较低[10]。此次研究对于本院进一步分析复发型念珠菌性阴道炎病原学及流行病学,探讨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Khajeh E,Hosseini Shokouh SJ,Rajabibazl M,et al.Antifungal effect of Echinophora platyloba on expression of CDR1 and CDR2 genes in fluconazole-resistant Candida albicans[J].Br J Biomed Sci,016,(1):44-48.
[2]nik A,Golle A,Novak D,et al.Treatment of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cta Dermatovenerol Alp Pannonica Adriat.2015;24(1):5-7.
[3]陈淳,陈启红,孙毅等.低浓度他克莫司与抗真菌药物联合的体外抗真菌效应[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5(4):207-209.
[4]雷云.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的药敏及其基因分布[J].广西医学,2014,28(3):288-290.
[5]赵辉,王群,赵冰,等.真菌性阴道炎假丝酵母菌属临床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3):78-79.
[6]Brandolt TM,Klafke GB,Gon觭alves CV,et al.Prevalenceof Candida spp.in cervical-vaginal samples and the in vitro susceptibility of isolates[J].Braz J Microbiol,017,,8(1):145-150.
[7]金丽,孙曼,张昭,等.血清G试验在深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学2016,7(5):587-589.
[8]杨柳,李鹏宇,智.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假丝酵母菌感染及耐药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015,2(12):1730-1732.
[9]郭玉荣,赵晓丽.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菌鉴定与药敏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016,7(2):251-253.
[10]章强强.我国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现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6,15(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636.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