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析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9 13:48: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接受的84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护理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总有效率值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39例和30例,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各项数据资料对比差异突出。结论对于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指导,有重要的作用,符合当前实际护理要求,需要做好术前评估和术中护理指导等,提升整体存活率,降低并发症的几率。

关键词:自体肝移植;肝泡型包虫病;围手术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吴丽春.分析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321+323.

0引言

肝泡型包虫病是当前常见的一种致死率比较高的人畜共性的疾病,在青海省发生几率比较高,形状上类似癌症呈现浸润性生长,称为是虫癌,早期的病灶在半肝内,采用外科术式治疗,符合要求,晚期病灶可能存在侵犯的现象,在腔静脉肝后段进行根治性治疗后符合要求。自体肝移植方式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围手术期中,合理的护理指导有突出的作用,结合当前护理内容要求可知,按照围手术期的护理流程要求进行后,能保证整体稳定性。为了分析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选择近一年我院接受的84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护理后对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近一年我院接受的84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护理后对结果分析。甲组:男和女分别是20例和22例,年龄范围在28-58岁,均数(35.6±0.5)岁。病程在1-5年之间,病程均数(3.2±0.2)年。乙组:男女分别是23例和19例,年龄范围在30-57岁之间,年龄中位数38.5±0.5岁[1]。综上所有资料可知,两组患者资料可以分析和研究,差异不明显(P>0.05),排除精神障碍和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1.2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甲组实施的是常规性的护理方式,按照当前实际护理流程进行,给予患者指导和教育,告知注意事项。乙组实施的是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方式,如下:

1.2.1心理护理:在当前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适当的心理护理有突出的作用,由于患者自身的顾虑比较多,可能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安全指标不到位,因此在整个过程中需要给予的是心理护理方式,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寻找公益组织的帮助,解决当前存在的费用高的现象。适当的心理护理帮助后,能缓解术前紧张的情绪,避免出现应激反应,提升患者的配合度[2]。

1.2.2营养支持:适当的营养支持是关键,如果病灶侵犯了门静脉系统,出现肝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损情况,可能出现凝血机制紊乱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结合静脉输注治疗的实际情况需要纠正蛋白血症,提升手术耐受力[3]。

1.2.3黄疸护理:结合肝脏功能的具体情况等,黄疸的护理指导很重要,护士需要协调患者保持皮肤的干燥,劝阻患者避免抓挠皮肤,产生继发性感染。

1.2.4术中护理:术中需要掌握肝重要管道的重建,应根据术前影像评估结果,结合术中移植肝流入道、流出道整形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及最佳位置固定肝脏,避免重要管道及吻合口压迫、狭窄、扭曲等造成移植肝无功能及循环障碍。巡回护士需要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值进行分析,由于自体肝移植术后出现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性下降、血压下降,引流管或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等现象,及时处理。准备好手术用物,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方式。针对术中低体温现象,需要对患者进行覆盖物的增加,尽量避免体温下降。由于患者可能存在压疮的现象,指导患者翻身和活动,预防压疮,管路的固定是关键,进行固定处理后能避免出现移动的情况。

1.2.5术后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的检测是关键,全离体自体肝移植治疗方式有重要的作用,无肝期120 min高于常规异体肝移植,术后可能存在血压偏低的现象,结合心率值和术中创伤反应等可知,应激反应大,在肾上素数值分析的过程中,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素血压药的应用比较重要,术后需要对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尽量维持血压。合理化处理是关键,持续动态的体温检测是关键,考虑到肝功能的具体情况,术后需要进行病症的分析和检测。结合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综合征,需要提前进行调节,确保术后尽快恢复。体温自身调节很重要,必须在术后48h内恢复。一般维持在38℃以上,考虑到可能存在感染现象,要求对病灶分析,进行抗感染治疗[4]。

1.3指标分析。显效:患者不存在异常反应,经过干预后恢复。有效:患者能尽快恢复,不存在明显的异常反应。无效:整体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指的是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录入统计学软件,采用软件对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析。在本次研究中对总有效率值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39例和30例,对比后乙组的总有效率高,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如表1。


\

 

3讨论

肝包虫病以北半球为主,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的现象,是当前严重的寄生虫疾病之一,可能存在严重的经济负担,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术式治疗,能最大程度缓解异常反应。

术前病灶组织异常反应比较突出,实施自体肝移植术的过程中涉及到管道重建、肝功能保护等,手术难度比较大,过程复杂。结合病灶组织的具体情况而言,要求了解肝门和IVC的实际情况,由于可能存在严重的梗阻的现象,导致胆汁淤积,采用自体肝移植手术后,需要进行的是管道重建,手术难度大。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指导,综合护理指导以患者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按照护理方式进行,能确保各项护理举措的有序落实。部分工作人员了解的比较少,要求不断学习,实施综合护理指导,减少异常影响,促进恢复[5]。

在本次研究中对总有效率值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39例和30例,对比后乙组的总有效率高,数据对比差异明显。说明对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指导,本身有重要的作用。

4结论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方式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护理中按照流程要求实施,可以满足患者自身的要求,实现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宇,杨冲,王燚,等.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联合复杂肝静脉重建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8,25(10):1236-1241.
[2]郑微微,郑倩,申晓敏.1例行全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病人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8,16(26):3323-3324.
[3]张雯,王洋洋,王晓.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行自体肝移植的拔管时间及术中血气分析的研究[J].华西医学,2018,33(03):312-316.
[4]王文涛,杨先伟,严律南.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7,24(07):792-794.
[5]李守兰.高原地区全离体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高原医学杂志,2017,27(02):49-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6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