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对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多发外伤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以证实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9年5月30日收治1例高空坠落患者,右侧头部及躯干着地,造成头部、右肩关节、右上腹、右髋关节及左膝关节处疼痛。结果经诊断后遇到护理难题,申请启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应用于多发外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帮助患者抢救成功后顺利进入后继治疗,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多发外伤;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程海燕.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多发外伤患者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297,300.
0引言
多发外伤是指人体受到意外机械力作用或自然伤害的情况下,由同一致伤因子造成的同时出现或者相继出现的两处及以上身体部位或者脏器创伤,当前多发性外伤在临床急诊科属于是非常多见的一种病[1]。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有效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和保证后继治疗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病情严重导致治疗难度大,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护理配合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及作用越来越明显[2]。因此,我院本次将对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多发外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30日19:30以肝挫伤收治的26岁患者,患者于入院前1 h在工地干活时从6 m高处摔落,经诊断右肾包膜下血肿、右髋骨骨折、右侧髋窝血肿、头皮下血肿、头皮裂伤、右侧气胸创伤性湿肺、全身软组织顿挫伤。
1.2多学科协作护理
1.2.1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
首先建立一支多学科协作团队,其团队成员主要包括影像学医师、临床医生、骨科、泌尿外科、脑外科、麻醉科、胸外科以及护理部人员等[3]。然后对团队成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理念宗旨、操作流程和运行方法等,并定期进行专业考核。
1.2.2团队成员责任分工
影像学医师主要负责患者的伤情诊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病史进行检查,主要负责诊断疾病,同时评估伤情并伴随治疗进行动态观察。临床医生要在患者入院时就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并在得到诊断结果与其他成员沟通之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内外科护士要负责建立和完善患者的个人档案,并辅助临床医生做好伤口处理和治疗。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患者的个人日常生活包括患者的穿衣、饮食、休息、用药、病症观察、保暖等工作,并定期向护士汇报患者的情况以及日常护理中所遇到的问题[4]。药剂师主要对患者进行药品调配,心理咨询师针对患者的焦虑或抑郁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并提高治疗依从性,康复训练师主要负责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
1.2.3具体护理措施
(1)术前准备护理。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意识,准确记录以便向医师提供有效数据。同时配合临床护士做好患者的血容量恢复、交叉配血试验、血液检查、皮试、手术工具等各项术前准备工作,为患者积极争取手术时间。
(2)呼吸不畅护理。首先要检查呼吸道并处理干净,让患者平躺,并在医嘱下利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注气管要紧紧固定住,呼吸过程中也要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以保持患者的气道顺畅,同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SPO2的变化情况。
(3)引流护理。对该患者进行胸腔式引流的目的在于通过引流胸腔内的渗液、血液以及气体进行胸膜腔内负压的重建,并促进肺部的通气状况。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引流管道的密闭性和无菌性处理,引流过程中要观察和记录引流的颜色、性质以及体积等,等到患者的引流指征符合拔管标准时即可拔出。
(4)疼痛护理。患者的疼痛与其外伤直接相关,护理人员要遵医嘱给予药物镇痛,让患者卧床休息且翻身时应注意避免压迫伤口,同时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注意观察患者骨折部位的外固定情况以及固定部位是否出现肿胀或末梢循环。
(5)心理护理。意外发生的创伤会带给患者及其家属极大的身心痛苦,患者更容易产生恐惧、紧张、悲观等消极情绪,甚至产生濒死感。这时候需要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稳定他们的情绪,给予他们心理支持,并多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性语言,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6)基础护理。首先是饮食护理,要注重患者的饮食并给予患者健康的饮食和营养;其次是用药护理,要按时提醒并监督患者正确用药,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还要严密检测患者的各项体征和病情变化。除此之外,还包括日常的抗感染处理与做好患者运动指导。
2结果
患者经诊断后遇到护理难题,申请启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后帮助患者抢救成功后顺利进入后继治疗。
3讨论
多发外伤常常由于高处坠落、交通事故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机体多部位创伤[5]。多发性外伤的病情复杂,伤势严重,伤情变化迅速,失血量大,如果处理不当或抢救不及时就可能危急患者生命。多发性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与治疗关系密切,因此在多发性外伤患者的临床抢救和后继治疗中离不开多学科护理[6-7]。
多学科护理模式是护理学不断发展的新成果,是指将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员聚集在一起,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个人对患者实施全面优质的护理,以提升治疗与护理效果[8]。本次研究中,在手术治疗过程前后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提高了手术质量和手术效果,并提高了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可见,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应用于多发外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提高了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有效推进后继治疗与恢复,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周秀春,黄瑾瑜,李晓玲.严重多发外伤的急救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57,59.
[2]Siaw MYL,Lee YC.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care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controlled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2019,73(2):e13288.
[3]付洋洋,陈苏红,孟美美,等.医院用药安全多学科协作护理团队运作模式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4):319-322.
[4]贾蕊.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0(3):303-305.
[5]Bach JA,Leskovan JJ,Scharschmidt T,et al.The right team at the right time-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multi-trauma patient with orthopedic inju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itical Illness&Injury Science,2017,7(1):32-37.
[6]姚小燕.严重多发性外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月刊,2011,19(6):109.
[7]李德美.分别探讨重度多发复合外伤患者的护理要点[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2):57,62.
[8]孙玲.多学科协作团队在压疮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2):119-1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