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1例102岁高龄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4 10:01: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总结1例102岁高龄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的护理,认为术前全面的护理,术中积极地配合,术后密切地病情监测、切口护理、饮食及活动指导等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并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高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谭建兰.1例102岁高龄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围手术期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318+320.

0引言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常导致心源性晕厥和抽搐,严重者危及生命。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无论有无症状,都推荐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1]。近年我国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介入技术发展迅猛,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需安装永久起搏器的病人也逐年增多。2019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了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02岁超高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102岁,2019年1月19日因“反复胸闷3天”入院,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高血压、肺部感染。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闷、心悸,伴纳差、咳嗽、咳痰,睡眠差,双下肢轻度水肿。入院体查:T 36.9℃、HR 40次/分、BP 180/90 mmHg、R 20次/分、SPO2 95%,心电图示:心房纤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既往史:无,辅助检查:胸部CT示双肺炎症、双侧胸腔积液、心脏增大、主动脉硬化。经扩冠、抗凝、控制心律失常治疗一周后,病人心率仍一直在30-50次/分,症状不能改善,患者平素健康状况佳,子女对病人关心,积极要求治疗。但患者高龄、肺部炎症、高血压等情况,起搏器安置后电极固定、伤口愈合存在较大风险,经完善相关检查及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后,于2019年1月25日行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手术方式是穿刺右锁骨下静脉,顺利将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右侧胸肌内,术后经精心治疗、严密监测和细致护理,术后无并发症,恢复良好,于术后四周顺利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针对高龄患者、肺部炎症的患者在进行手术及安装永后表现出较多顾虑,医护人员积极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疏导,反复讲解目前安装安置起搏器的有效性及患者应用的必要性,耐心说明安置起搏器的经过,术后起搏器功能的预期效果。从减轻家属、患者顾虑,这样消除紧张恐惧的不良反应,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取得理解与配合,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2.1.2皮肤护理:术前一天双侧肩、颈、前胸部备皮,术前晚用肥皂水清洁皮肤,术晨用酒精消毒前胸部皮肤。术晨半流质饮食、建立静脉通路。

2.1.3术前常规检查:完善各项常规检查。

2.2术后护理

2.2.1预防伤口感染:对于手术之后的伤口进行保护和治疗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避免伤口出现术后出血或者是感染的情况。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后,相应的切口部分需要通过使用500克的沙袋进行压迫的形式对伤口进行六小时的压迫,在压迫的过程中每个小时可以稍微的放松五分钟。如果进行手术的患者患有冠心病,那么在手术之前可以对患者进行抗凝剂的服用,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加患者的出血机率。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当对患者进行沙袋压迫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年龄较高并且身体消瘦,那么它相应的皮下脂肪就会相对较少。在对起搏器进行埋藏之后受到较大的皮肤张力就会导致伤口缺血或者是坏死,从而使得伤口难以愈合,甚至会导致起搏器出现移位的现象。因此我们在进行压迫的过程,每个小时要间隔性的来进行伤口的放松,从时还要注意对伤口进行清洁,让伤口时刻的保持干燥,避免伤口出现感染的情况。如果安装起搏器的伤口位置出现了感染,可能会导致全身出现感染,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对伤口进行术后恢复的过程中,要在换药的过程中也要观察伤口部位是否有渗血的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了周围皮肤颜色变化或者是积脓等情况。

2.2.2预防电极脱位:术后卧床休息3天,避免术侧上身活动,患者需要始终保持平卧或者是左侧卧方式。在进行手术之后,一定不能进行肢体的过度伸展包括上举等。通过手术之后三天的观察,有医生的许可之后,患者可以进行一些适当轻微的上肢训练或者是关节的活动。通过一些适当的肢体活动或者是体育锻炼以及关节的活动,可以让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和保证。同时我们也要让患者注意,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能一次性做太过于激烈的运动,着急是不可取的,同时在进行运动或者是活动的过程中也不能剧烈的甩手或者是让肩部承受非常重的压力。

2.2.3病情观察:手术之后的72个小时之内需要对心电图进行及时的监测,同时针对病人具体的状态和心率要进行详细的描述,观察起搏器和心律是否存在一致,如果存在异常情况,需要向医生立刻进行汇报并且处理。保持起搏器的良好工作状态。

2.2.4饮食指导:对于病人在生活中进行护理,加强饮食和营养的提供,增强病人的抵抗力,可以有助于病人的伤口愈合和体力恢复。

2.2.5活动指导:患者高龄,不宜长期卧床。患者绝对卧床24 h,第3天床上坐起避免长时间卧床增加肺部感染及静脉血栓的机会,卧床期间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患者腰背部疼痛,加强生活护理,尽量满足患者多方面的要求.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柔软,为患者按摩腰背部,促进血液循环,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患者顺利度过卧床期。

4.1.1出院指导:对于病人家属而言,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根据患者的具体年龄特点,制定详细的教育方案。同时也要教会病人家属怎样进行监督注意排除外界环境干扰,如磁共振超短波局部放射治疗碎石、手机及靠近雷达等可抑制或触发起搏器。并讲解安装起搏器后,原有心病没有概之,还应继续治疗。针对于起搏器具体的功能和工作中是否正常,需要让患者进行及时的复诊。在最开始的半年需要每个月进行一次复查,每一年都要进行一次起搏器的拍片,观察起搏器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

 
3讨论

病人经过精心护理、术后4周康复出院。通过对102岁高龄患者安置人工永久起博器后护理,我们在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患者具体的年龄以及各方面生理特点探索不同的护理方案。只有对不同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才能使护理得到最佳的效果。首先我们要针对患者的具体年龄、肺部炎症,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和皮肤护理工作,另外根据患者年龄的高低,那些相对年弱的患者在手术之后伤口不容易愈合,因此在拆线时间上可以适当的延长,除此之外也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营养供给,增强伤口的清理,避免伤口出现感染,针对于患者家属也要进行教育和陪护,注重术后回访。

参考文献

[1]M((Brignole,Auricchio,Angelo(Switzerland),Bar on-Esquivias,Gonzalo(Spain),等.2013ESCGuidelineson Cardiac Pacingand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3,34(4):2281-23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2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