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19 15:54: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 2016 年 2月至 2018 年 3 月期间所收治的 120 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组,6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动静脉内瘘术,60 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一次手术的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平均吻合口内径、每分钟血流量以及通畅率中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为 100%,远高于对照组的 76.2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苏柏友 . 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6):170,172.

\

0引言

尿毒症属于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而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条流量好、穿刺方便的血管通道,以此来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1]。本次研究 120 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分析了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 2016年2 月至 2018年3 月期间所收治 12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为 60 例患者。其中,对照组 60 例患者,男性 34 例,女性 26例,年龄均在 32~69 岁,平均年龄(45.37±4.08)岁;60 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 35 例,女性 25 例,年龄均在33~67 岁,平均年龄(46.38±5.13)岁;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动静脉内瘘术: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随后在患者桡骨头上端桡动脉与头静脉之间作一道切口,切口的长度约为 2cm,S 形;随后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并依次分离皮下组织、头静脉与桡动脉,剪断桡动脉与头静脉,实施远端结扎,仔细玻璃与修剪近心端血管外膜,随后使用 7-0Prolene 血管缝线进行端端间断外翻缝合。

实验组采用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后,切开皮下组织与皮肤,剥离皮下组织、头静脉与桡动脉; 在此过程中,使用哈巴狗钳夹住头静脉近心端;再使用无损伤显微镊夹住静脉端,并注射肝素生理水进行液压扩张。退出头皮针,松开显微镊,仔细观察患者动静脉的情况;吻合完毕后松开哈巴狗钳,使用生理盐水纱布进行压迫,减少针眼的渗血;对于喷血点使用单针缝合进行止血,部分患者吻合口血流量通常率较高,但缺乏震颤感,主要是由于血液通过头静脉分支进行分流,从而使得主干流量不足;此时,手术者采用 4-0 丝线结扎分支,提高头静脉主干的震颤感;最后使用 4-0 丝线间断缝合皮肤。

1.3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效果以及一次手术的成功率 [2]。

1.4统计学方法
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此次研究中得出的所有相关数据录入 Excel 表格中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此后,采用SPPS21.0 统计学软件对所涉及的所有资料进行最终的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用百分数(%)作为两组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选用 2 作为检验方法,选用 t 作为两组计数资料( +s) 的检验手段,最后,P<0.05 表示两组间相关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采用两种手术方式后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平均吻合口内径、每分钟血流量以及通畅率中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1 所示。

\

两组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对比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一次手术的成功率为 100%(60/60);对照组患者一次手术的成功率为 76.67%(46/60);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尿毒症属于一种常见的肾脏功能障碍疾病,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来延长患者的生命。而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患者瘘管中的血流量与吻合口内径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吻合口内径较小且血液流量不够的化,患者很容易出现狭窄、血栓、流量不足等情况 [3];而吻合口内径较大,血流量较大时,则患者很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传统的动静脉内瘘术很容易使得患者吻合口内径过大,从而使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因此,改良动静脉内瘘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改良动静脉内瘘术能够有效控制吻合口内径,既不会过大也不会过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降低患者血栓与心力衰竭的情况,同时手术操作更为简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 [4]。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平均吻合口内径、每分钟血流量以及通畅率中均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而在一次手术成功率中,实验组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为 100%, 远高于对照组的 76.67%;由此表明,实验组患者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动静脉内瘘术,改良动静脉内瘘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手术成功率,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邝湖 , 何奕初 , 陈桂梅 , 等 . 非常规动静脉内瘘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护理 [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7,38(01):140-141.
[3]何晶 , 玛依拉·牙力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2(33):23-24.
[4]毛伟君 , 陈仙芳 , 王艳萍 , 等 . 红光照射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感染的影响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28(03):375-379.
[5]王丽 , 王丹丹 , 莫怡浩 , 等 . 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对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疗效的影响 [J]. 吉林医学 ,2018,39(04):794-795.

《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9/2018121903554642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