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 ≤6 月龄婴儿泪囊炎的适宜治疗方式,并对效果进行观察评价。方法 对确诊泪囊炎 ≤6 月龄婴儿1584 眼采用泪囊按摩、泪道加压冲洗、泪道探通联合药物治疗,循序渐进、序贯式治疗,对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584 眼中,泪囊按摩治愈 649 眼, 泪道加压冲洗治愈 589 眼,泪道探通联合药物治疗治愈 236 眼,无效 110眼,治愈率 93.05%。结论 ≤6 月龄婴儿泪囊炎采用序贯性治疗围治疗时间节点清晰,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婴儿泪囊炎;序贯治疗;疗效分析本文
引用格式:罗恒 , 余红 , 李华飞 . ≤ 6 月龄婴儿泪囊炎序贯治疗及疗效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6):147-148.
The Sequential Treatment and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More then 6 Months of Infant Dacryocystitis
LUO Heng ,YU Hong ,LI Hua-fei
(People’s hospital of Chuxiong Prefecture,Chuxiong Yunnan)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dacryocystitis in infants with no more than 6 months of age, and to observe the effect. Methods To diagnose 6 months infants with dacryocystitis (1584 eyes) were treated with lacrimal sac massage and lacrimal duct pressure flushing,lacrimal duct exploration combined drug therapy, step by step, sequential therapy,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Results In the eyes of 1584, lacrimal sac massage cured 649 eyes, lacrimal duct pressure flushing to cure 589 eyes, lacrimal duct exploration combined drug therapy to cure 236 eyes, invalid 110 eyes, cure rate 93.05%. Conclusions The treatment time node is clear and the cure rate is high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Infant dacryocystitis; Sequential therapy;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0引言
新生泪囊炎是小儿眼科的常见病之一,发病率约占婴、幼儿的 5%[1],病因常为覆盖鼻泪管末端的 Hasner 瓣发生膜性阻塞,或管腔被上皮细胞残屑阻塞,少数为鼻部畸形或鼻泪管骨性狭窄所致。常表现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增多现象,如溢泪、溢脓,最常见的阻塞部位是鼻泪管下端 Hasner 瓣的膜性阻塞。对此病,治疗目的是恢复或重建泪道的功能,采用保守治疗还是有创治疗,序贯治疗的时间点如何把控是治疗该病的关键环节。有研究表明 2~6 月龄为新生儿泪囊炎的最佳手术时间,原因是随着患儿年龄增长,残屑组织和细胞因炎症粘连进一步增厚固化形成瘢痕,使泪道阻塞更加严重,同时患儿年龄增加活动增加,增加后期手术难度和手术次数 [2]。本组病例选择小于 6 月龄患儿,采用循序渐进治疗原则分别采用泪囊按摩配合抗生素滴眼治疗、泪道加压冲洗治疗、泪道探道联合药物治疗,取得较为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分析 2011 年 7 月至 2017 年 6 月小儿泪道专病门诊确诊的婴儿泪囊炎 1488 例(1584 眼)。年龄最小 9 天,最大6 月, 平均年龄 4.52 个月。
2方法
2.1诊断标准
对婴儿泪囊炎的患者询问病史,排除其他眼疾及全身疾病者入选。专科检查见内眦部有脓性分泌物堆积,压迫泪囊区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排出。
2.2治疗方法
见图 1。
2.2.1泪囊区局部按摩和局部抗生素眼药水
患儿确诊后,指导家长泪囊区按摩操作方法,修理清洁指甲,食指指腹挤压泪囊区鼻泪管方向自上而下 5 频次、顺时针 10 频次、逆时针 10 频次进行按摩,力度均匀适度,避免损伤患儿皮肤,3~4 次 /d,按摩结束后眼部滴硫酸小诺霉素眼液,鼻腔滴一次缓解鼻充血的婴儿滴鼻剂。
2.2.2经上泪小点泪道加压冲洗
规范按摩治疗、局部点抗生素滴眼液 1 个月,症状无减轻,对患儿进行泪道加压冲洗治疗。术前对患儿局部滴用盐酸丙美卡因(15mL:75mg)滴眼液表面麻醉 2 次,患儿取仰卧位然后由护士固定头部,家属固定及四肢,用泪小点扩张器扩张泪点,用 5 号泪道冲洗针从上泪小点垂直插入约 1.5mm, 然后转向上泪小管水平方向进针,触及骨壁后退针 1mm 左右,固定针头后缓慢注入生理盐水,并观察患儿是否有吞咽动作,出现吞咽动作说明泪道通畅。过程中冲洗出现阻力应停止操作,避免出现意外。1 次 /d 连续冲洗 3~4 次。
2.2.3经以上处理泪道仍然不通畅,或冲洗液自泪小点反流, 需要对患儿采用上泪小点泪道探通联合含激素的冲洗液治疗赵晔等研究认为上泪小点进针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效果好 [3],患儿术前 30min 禁食、禁水,入室后将患儿仰卧置于手术台上,头部和四肢固定好后,表面麻醉术眼 3 次, 翻转上睑,暴露并用扩张器扩张上泪小点,用 5#~6# 冲洗式泪道探针垂直插入上泪小点 1~2mm,缓慢转入水平略向睑缘方向缓慢推进直达鼻骨。以探针头为支点转动探针 90°,向下垂直进入泪囊、鼻泪管,当探针顶端达鼻泪管远端闭锁处遇阻力增大时稍用力感觉突破后,停止进针。接 5mL 注射器注入 1~2mL 生理盐水,患儿有明显吞咽动作或鼻腔可见液体溢出,为探通成功;留置探针 60min 后将探针缓慢拔出,边退针边注入冲洗液。均使用含激素性冲洗液,每天 1 次,连续冲洗 2~3 次,抗生素滴眼液滴眼 1 周。
2.3疗效判定
术后 1 个月来院复查,评价疗效。治愈:所有症状体征包括流泪、眼部分泌物多等完全消失,泪道冲洗通畅;无效:泪囊炎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泪道冲洗不通畅。
3 结 果
≤ 6 月龄婴儿泪囊炎采用序贯性治疗,泪道冲洗及探通采用上泪小点术式,治愈率高,患儿家属依从性好。1474 眼患者治愈后 1 年内由医院客服电话定期随访,每月 1 次,1356例无复发,118 例未能成功随访(预留电话无法联系);治疗无效 110 眼自行到其它机构救治,治疗过程不详。见表 1。
4讨 论
婴幼儿泪囊炎是小儿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按摩法及泪道冲洗法能使部分患儿治愈,但有些病例因鼻泪管下段阻塞膜较厚,水的冲洗及按摩机械力无法使膜破裂,而反复冲洗,患儿及家属难接受,绝大部分家长不会选择在新生儿期做侵入性治疗,且可能对泪道造成损伤 [4]。本组病例从常规保守治疗到侵入性治疗的时机做了研究,重点在婴儿期展开渐进、序贯式侵入治疗,家长配合度高,治疗效果满意。
4.1眼科对于婴幼儿泪囊炎的保守治疗和侵入性治疗尚存在争议,争议的主要焦点是侵入性治疗的手术时机 [5],临床上对婴幼儿泪囊炎治疗方法和时机选择多数学者认为 2~6 月龄为新生儿泪囊炎的最佳手术时间,本组病例显示≤ 6 月龄婴儿治疗效果较好。
4.2泪囊区按摩
大部分先天性 Hasner 瓣阻塞可在出生后 4-6 周自行开发,部分婴幼儿随年龄增长有自愈趋势,因此可先行局部按摩和抗生素眼药水点眼。初诊患儿均给予指导后,规范按摩不少于 4 周,方进入下一环节。
4.3侵入性治疗宜选择经上泪小点为宜
由于 2 岁以下患儿上泪小点连线与鼻泪管间夹角大于下泪小点,容易拉直泪小管,不易造成假道,因此,上泪小点进针方式更适合 2 岁以下泪囊炎患儿,本组病例加压冲洗及探通均选择上经上泪小点途径。
序贯性治疗可以让患儿家长有明确的围治疗时间,对治疗方式能配合,依从性明显提高,从而提高治愈率,值
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卓 , 秦华丽 , 任珊 , 等 . 两种泪道探通术治疗不同年龄婴幼儿泪囊炎疗效探讨 [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4,22(4):19-21.
[2] 张翠艳 , 王旭东 , 王力文 , 等 . 新生儿泪囊炎行泪道探通术的手术时机及其安全性的探讨 [J]. 国际眼科杂志 ,2011,11(11):2039-2040.
[3]赵晔 , 刘志峰 . 不同进针方式联合不同泪道冲洗液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临床观察 [J]. 海南医学 ,2016,27(20):3359-3360.
[4]曾庆广 , 刘苏冰 , 孟晓 , 等 .532 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研究 [J]. 国际眼科杂志 .2008;8(8):1699.
[5]王晓燕 , 倪丽云 , 邱新文 , 等 . 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 88 例疗效观察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13(6):789-790.
《≤6月龄婴儿泪囊炎序贯治疗及疗效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9/20181219031941588.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