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微创技术治疗不同程度拇外翻的临床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6 10:13: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不同程度拇外翻的临床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拇外翻患者。轻度组39例患者为轻度拇外翻,中度组22例患者为中度拇外翻。重度组13例患者为重度拇外翻,均采取微创技术治疗,统计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均得到了有效治疗,均获得随访,切口处未显示明显疤痕。结论微创矫正技术可治疗不同程度的拇外翻,对指导拇外翻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广泛应用。

关键词:微创技术;生物力学结构;小圆刀;拇外翻

本文引用格式:耿兴田.微创技术治疗不同程度拇外翻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66-67.

0引言

拇外翻是一种常见于女性人群的前足畸形疾病[1]。由于其对患者的行走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时在当下审美观念较为重要的背景下,拇外翻降低了足部美观,患者的心理状态会受到一定干扰[1]。如何选取合适的方式治疗拇外翻是目前临床重点关注的课题[2]。为此,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拇外翻患者行微创技术治疗,以此为临床利用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提供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17例拇外翻患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及目测证实为拇外翻者。

排除标准:(1)局部外伤至拇外翻畸形者。(2)既往接受拇外翻手术治疗者。(3)患有其他合并症(结缔组织病史、严重脊柱关节疾患、糖尿病等)无法行拇外翻手术治疗者。

轻度组39例患者为轻度拇外翻,经影像学软件测量拇外翻角为15°~20°,此外第1跖骨至第2跖骨夹角最低为8°,最高为10°,均采取微创技术治疗,患者年龄25.2~77.4岁,平均(44.84±5.17)岁,男8例,女31例。中度组22例患者为中度拇外翻,男10例,女12例。经影像学软件测量拇外翻角为20°~40°,此外第1跖骨至第2跖骨夹角最低为10°,最高为15°,采取微创技术治疗。重度组13例患者年龄24.8~75.7岁,平均(44.91±5.28)岁,男7例,女6例。经影像学软件测量拇外翻角为40°以上,此外第1跖骨至第2跖骨夹角最低为15°。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三组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以及足部神经麻醉。利用15号小圆刀进行手术,做切口于趾蹼间,切口长度为0.2 cm。

然后利用手法充分松懈相关组织。在此基础上继续在第1趾近节跖骨做切口,切口长度为0.8 cm。在足外科小骨膜剥离后由远端进行拇馕分离。在微型动力系统磨钻的辅助下去除多余组织及跖骨处的骨赘,同时选取牙骨锉将骨面磨平。此后利用上述型号小圆刀做切口,此处切口位于第一跖骨头的颈部内侧,切口长度约0.2 cm。利用手术工具做与足跟部倾斜的斜形截骨,角度需在15°左右。在完成截骨以及相关处理后需要推移骨皮质,将第1跖骨头的骨皮质进行相关处理后再进行切口冲洗,垫分脚趾的垫子使得第1~2脚趾蹼分开,并促使第1趾略内翻。在此基础上通过绷带进行包扎,包扎手法为8字形,促使外固定牢固,同时还需要利用胶布将其固定,术后嘱咐患者穿敞口鞋子,外固定需要持续6~8周,在经医师检查后才可下地活动。并且医师需抬高患足进行脚趾的屈伸运动,以此促进康复,术后需要连续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

1.3观察指标

统计三组患者治疗指标,显效:外伤至拇外翻畸形完全消失,患者主诉无痛感且拇囊炎消失,并且可以穿硬底鞋,无磨鞋帮感,经过影像学软件测量拇外翻角为20°以下,关节活动正常,患者可正常行走;有效:外伤至拇外翻畸形得到完全纠正,患者主诉有轻度痛感,拇囊炎消失,患者虽可以穿硬底鞋,主诉无磨鞋帮感,但患者拇指内背侧麻木,经过影像学软件测量拇外翻角为20°~25°,关节活动正常,患者可正常行走;无效:外伤至拇外翻畸形有效纠正,患者主诉痛感加重,拇囊炎依旧存在,患者主诉穿硬底鞋磨鞋帮不耐受,经过影像学软件测量拇外翻角无明显改善,拇指关节活动未得到明显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本课题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组患者均得到了有效治疗,其中轻度组总有效例数为39(100.00%)例,重度组总有效例数为11(84.62%)例,中度组总有效例数为21(95.45%)例,均获得随访,切口处未显示明显疤痕,具体见表1。


\

 

3讨论

拇指向足的外侧过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且畸形形成后往往不能获取自行矫正[3]。随着病情不断进展,拇外翻畸形导致的痛感随之加强,对患者的行走以及日常活动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拇外翻畸形病情恶化,加之生物力学机构紊乱,其可诱发拇囊炎,其可促进生理组织的进一步病理变化[4-5]。

本次研究采取的微创矫正技术其具有操作难度低、创伤小、术后无明显疤痕等诸多优势,并且在术中避免了对拇外翻附近生理结构的负面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理想[6]。本次研究不同程度的拇外翻在微创矫正技术后均得到了有效治疗,说明了微创矫正技术可纠正足部生物力学结构紊乱,手术损伤较小,可降低拇囊炎等症状对患者的负面影响,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有重要意义[7]。有研究表明微创矫正技术在不同程度的拇外翻治疗中均有显著效果,并且具有使用简单、操作难度低等优势,临床医师学习周期短,有利于快速掌握,从而发挥不同程度拇外翻的良好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术后快速恢复[8]。

综上所述,微创矫正技术可治疗不同程度的拇外翻,对指导拇外翻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顾始伟,赵思桥,张文清,等.微创手术治疗68例足拇外翻伴小趾内翻畸形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24(4):433-434.
[2]Wataganara T,Grunebaum A,Chervenak F,et al.Delivery modes in case of fetal malformations[J].Journal of Perinatal Medicine,2017,45(3):273-279.
[3]Nagaraj UD,Bierbrauer KS,Zhang B,et al.Hindbrain Herniation in ChiariⅡMalformation on Fetal and Postnatal MRI[J].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2017,38(5):1031-1036.
[4]李晓龙,苏振炎.微创截骨矫正术对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畸形患者术后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3(23):4299-4300.
[5]闫世杰,付强,侯熙智,等.不同微创矫正术治疗成人拇外翻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7,23(3):439-442.
[6]张亚敏,许少刚,许少刚.改良Chevron截骨术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19):4.
[7]黄开.第1跖骨干截骨植骨术联合Akin截骨和钢丝内固定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1):9-11.
[8]靳文阔,孙军锁.Juvara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2(4):439-4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33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