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规范化护理流程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将40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40例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皮疹瘙痒以及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流程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流程;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俞丽霞.探讨规范化护理流程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354.
0引言
恶性肿瘤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现阶段人们生活方式的该病,现阶段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呈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1]。而这种治疗方式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很容易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辅以良好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本次研究了80例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分析了规范化护理流程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80例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患者。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患者的年龄在22~81岁;平均年龄(51.63±16.47)岁;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患者的年龄在23~82岁;平均年龄(52.72±15.81)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中可以进行对比。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1)患者管理:首先需要加强对于护理人员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与护理水平;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药物的查对方法,促使患者能够参与到三查七对当中。其次,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由于分子靶向治疗的成本较高,且肿瘤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心理疏导,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工作;(2)药物管理:规范药物配置的管理流程,在医生下达医嘱之后,护理人员需要依照医嘱来选择溶剂与药物,配置药物前需要与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另一名护士进行核实,药物配置完成后,需要由患者家属进行再次核实;(3)病情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主要针对患者的疾病性质、疼痛程度、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心理状况等内容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的结果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则需要立刻告知医师;(4)分阶段护理: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将患者分为预防阶段、治疗阶段、康复阶段以及晚期阶段;对于不同阶段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预防阶段的患者需要注重帮助患者发现危险因素,主要以指导和建议为主;治疗阶段则需要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对于康复阶段,则需要以心理疏导与饮食指导为主;对于晚期阶段,则需要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护理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1.3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80例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9.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2组患者在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中采用(%)进行观察指标的计量和计数,行2检验资料。
2结果
护理后,40例研究组患者中,共出现了2例恶性呕吐情况、1例寒战发热、3例皮疹瘙痒以及2例白细胞下降;患者在恶性呕吐、寒战发热、皮疹瘙痒以及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2/40)、2.50%(1/40)、7.50%(3/40)以及5.00%(2/40);40例对照组患者中,共出现了8例恶性呕吐情况、7例寒战发热、10例皮疹瘙痒以及9例白细胞下降;患者在恶性呕吐、寒战发热、皮疹瘙痒以及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8/40)、17.50%(7/40)、25.00%(10/40)以及22.50%(9/40);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在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在现阶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治疗方式主要是以肿瘤细胞过渡表达的某些标志性分子作为靶点,有针对性的选取阻断剂,对患者的标志性分子进行调控,并与肿瘤发生密切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以此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3]。但这种治疗方式往往会使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不但影响了治疗效果,同时也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要对患者辅以良好的护理干预。规范化护理作为一种信息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依照相应的流程规范,有计划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通过患者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于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加强对于患者的药物指导工作[4];通过药物管理,能够促使护理人员按照相应的规范配置药物,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通过病情评估,能够让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心理特点,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而通过分阶段护理,则能够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效率与质量[5]。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流程干预后,患者在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均显著低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的护理模式,规范化护理流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佳燕,周爱芬.规范化护理流程在肺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09):174-176.
[2]张新枝,李玲玲,祁晓磊.规范化护理流程在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术治疗胰腺癌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1):241-242.
[3]方继红,武凤芹,唐艳华.规范化护理流程在产瘫患儿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7,14(6):26-27.
[4]梁杰,刘柱,杨盼盼.肿瘤异质性与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9,48(02):139-142.
[5]董景文,莫永珍,王峻.癌痛规范化护理模式在老年肿瘤疼痛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老年医学,2017,8(12):1184-11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