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目的 为探索家庭病房模式的护理工作经验,使患儿在满足治疗的同时,又能解决家庭的陪护困难与保持患者的身心愉快,更好地促进病情的康复。方法 通过具体工作实践,采取边工作、边积累、边总结的方法,最后进行综合整理分析。结果 通过实践总结出在儿童水痘病的家庭病房模式的护理中,以下几点需特别注意:①要加强家庭护理员的培训工作,使家庭护理员确实能胜任家庭的一般护理和病情观察;②制定和加强患儿病情的巡视制度,能及时、正确地处理非专业护理员所难以发现的病情变化和非正确的处理措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③加强患儿及家属的宣教和心理护理,解除思想负担,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有利于患儿的康复;④家庭病房模式的护理要求责任护士具有较高医护临床经验、心理护理知识、较强的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结论 家庭病房模式的护理实施,在治病和促进康复的同时,保持了患儿的身心愉快;同时,解决了患者家庭的照护困难。
关键词: 家庭病房模式;护理;儿童;水痘;体会
本文引用格式:马晓娟, 李瑞兰, 胡丹 , 等. 家庭病房模式的护理在儿童水痘病中的实践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219-220.
0引言
水痘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好发于儿童,人群普遍易感,临床上以发热、全身分批出现散在的红色斑疹、丘疹、水疱为特征 [1]。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一般 10 日左右自愈,可以在家中照护治疗;然治疗不当可引起皮肤细菌感染、肺炎和脑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的严重后果,引起患者及家属的担忧;住院治疗需进行隔离,导致儿童和熟悉的父母亲分离,会引起儿童身心的不适,影响疾病的治疗;同时由于家院的分离,给家庭的照护带来困难。家庭病房 [2] 是设在患者家中,集家庭医疗、护理、保健、生活料理、功能康复、健康教育和饮食营养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保障模式,在治疗的同时兼顾家庭照护, 极适合于儿童水痘病的居家治疗。我所通过近几年所发的 10 例儿童水痘病的家庭病房模式的护理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我所于 2012 年 2 月至 2016 年 10 月进行家庭病房的护理模式指导水痘病患儿的治疗 10 例,其中男 6 例,女 4例;年龄 2-10 岁。临床症状是起病急,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痂疹,多数患儿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0 例患儿中,并发肺炎 1 例送医院住院治愈,余 9 例患儿均给予对症、抗病毒、抗感染及精心的护理指导,均顺利康复。
2家庭病房模式的护理
2.1加强家庭护理员的培训。家庭护理员负责患者的常规护理,进行家庭病房的消毒、隔离,按医嘱给药,负责患者的清洁、卫生、饮食及二便护理,对患者进行 24 h 不离左右的日常观察,并将观察到的不适主诉和明显可见的异常体征及时报告责任护士。水痘病儿的家庭护理员一般是父母、爷爷奶奶和保姆等,这些人对孩子很关心,只要做好培训工作, 他们会按照要求严格对患儿进行照护;同时,他们也是整天陪在患儿身边的人,是最能及时、全面掌握患儿身体与情绪变化的人。但家庭护理员的缺点是护理专业的知识缺乏,同时可能因为“爱之切”而不能严格遵从医嘱。因此要切实做好家庭护理员的岗前培训,培训的知识包括严格遵从医嘱、病情的观察、消毒隔离技术、基本的护理知识、基本的护理操作等。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并进行岗前、岗中、岗后全程监督指导,确保家庭病房模式护理水平的质量。
2.2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巡诊或查房的时机,对家庭护理人员开展水痘相关知识的培训,根据接受程度, 采取谈心、知识讲座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对水痘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预后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告知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儿童易感,接触后 90% 发病,但感染水痘后可获得持久免疫。所以在水痘的流行季节,要做好水痘的隔离及防护;同时,对于感染水痘的患儿,预防并发症极为重要。所以患儿及家庭护理员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治疗及护理,保持良好心态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病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适时进行指导,解答他们的疑惑和问题;让患儿及家庭护理员明白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与护理,不会留下瘢痕、引起肺炎、脑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从而消除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恐惧。医护人员还要加强与患儿之间的交流,安慰、鼓励患儿,消除隔阂,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提升患儿及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不断提高患儿接受治疗的依从性 [3]。
2.3制度化巡视家庭病房。每天早晚巡诊家庭病房二次,目的是发现家庭护理员的不适通风、消毒、护理等操作,并作出指导和改正;难以发现的疾病进展症状和体征变化,并及时作出诊断;判断病情是属于常规的病程发展,还是并发了严重的并发症或病情急剧恶化,属于疾病发展可控期范围内的病情变化,卫生所应立即进行相应的医护处理,直至患儿病情稳定,属于严重并发症或病情急剧恶化,及时送医院诊治。
2.4指导一般性的护理。水痘为呼吸道传染病,应单间隔离, 防止未发水痘人员探视。每天进行房间空气消毒,1次/d, 1 h/ 次;同时 2 次 /d 开窗通风,每次不少于半小时,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患儿日常生活用品单独使用,用后通过热水煮沸或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注意饮食和休息,治疗期间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饮食。若患儿发热,应给予充足的水分,或者给予绿豆汤,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达到清热解毒的目的。在发病期间,患儿易出现大便干燥,应多食蔬菜、水果,此外还可以给予患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确保大便畅通 [4]。
指导皮肤护理。为保持皮肤的干净和防止感染,穿宽大松软的棉制衣裤并勤换洗,盖合适厚度的被褥,以免造成患者不适,增加痒感;同时勤拆洗被褥和进行消毒,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剪指甲,保持手的清洁卫生,防止抓伤皮肤,继发感染或留下瘢痕。认真观察皮肤出疹情况,随时了解病情变化,如瘙痒严重,擦拭炉甘石洗剂止痒,也可服用息斯敏,切忌使用肤轻松类的软膏,因为药膏里含有糖皮质激素,涂抹后会激活水痘病毒,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地损伤,使疾病恶化。
2.6指导发热护理。患儿多有发热,护理嘱患儿多饮水,卧床休息。体温超过 39℃者给予冷敷降温或酒精腋下、腹股沟等处皮肤擦拭法降温,必要时遵医嘱药物降温。同时密切观察病情,每 4 h 测体温、心率、呼吸 1 次,体温骤升或骤降时要测量、记录,并立即报告医护人员及时处理。退热时患儿出汗增多,应勤换衣服,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2.7指导病情观察。水痘患者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很容易出现皮肤感染、肺炎、心肌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应嘱护理员密切观察患儿的食欲、精神状态、意识及体温等生命体征,同时注意有无呼吸困难、胸闷、头痛、呕吐等伴随症状,随时掌握病情的变化和发展,并认真观察皮疹的性质、范围、分布及是否有继发感染,及早发现和汇报, 以使医护人员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
3 结论
具有传染性、自限性和好发于儿童等特点的水痘病,治疗以对症为主,无需特殊处理,极适合居家治疗。然而,由于居家医疗有专业和非专业的医疗护理相结合的特点,照护不当可引起皮肤细菌感染、肺炎和脑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的严重后果,引发患者及家属的担忧,宁愿克服困难, 要求住院治疗。然而由于医疗体系中的供需矛盾,各大医院床位的收容压力越来越大,家庭病房模式的医护处理应运而生。但是,对于此种模式的应用,如何解除患者和家属的顾虑,愿意接受家庭医疗照护,促进疾病的康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其实,这种模式的诞生,是随着老龄社会的发展,为解决日益增多的老龄患者中一些病情稳定无特殊处理而又需治疗和照护的需要,同时也为解决体系医院的病房收容压力。这种医疗模式的开展,是患者在家中接受医务人员和家庭护理员的治疗和照护,医务人员每天进行例行的病房巡视制度,主要进行专业的医疗处理和护理,一般的家庭照护和病情观察交给家庭护理员,这样既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同时能免除居家健康咨询不便、住院路途奔波、排队等待、家庭照护困难等问题,在治疗的同时不改变原有的生活模式,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使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近几年,本所在 10 例儿童水痘病的治疗中应用家庭病房模式的医护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认为这种模式开展极适合儿童水痘病的居家治疗。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有几点体会需特别注意:①要加强家庭护理员的培训工作,使家庭护理员确实能胜任家庭的一般护理和病情观察;②制定和加强患儿病情的巡视制度,能及时、正确处理非专业护理员所难以发现的病情变化和非正确的处理措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③加强患儿及家属的宣教和心理护理,解除思想负担, 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有利于患儿的康复;④家庭病房模式的护理要求责任护士具有较高医护临床经验、心理护理知识、较强的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翔.35 例儿童水痘的护理[J]. 医药卫生 ,2015,1(2):215.
[2] 张旭 , 孙振学, 李成 , 等. 家庭病房模式在干休所老干部家庭的建立与体会[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2):168-169.
[3] 陈玉婷.42例小儿水痘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4,4(9):159-161.
[4] 张月莲. 水痘患儿的隔离与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2014,23(5):433-434.
《家庭病房模式的护理在儿童水痘病中的实践体会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3/2018121304474873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