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传承张仲景与时俱进煎煮中药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11 16:05: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煎煮中药是制取汤剂的最常用最普通的方法,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简单的说就是将中药饮片和液体(常用水或加酒或加醋或用米泔水等)放入器皿内加热的过程。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和新能源开发科技发明的 应用,各式各样的能源不断更新,给古老中药的煎法带来很大冲击,故而就不能拘泥和墨守古书中的煎煮方法, 如何煎煮中药?体会应当传承张仲景尊古活用与时俱进,针对具体情况,因人、因地、因时,及所煎中药的成分、性味,按煎具、用水的选择、煎煮火候的把握、煎煮时间的长短及医生的嘱咐等灵活掌握。

关键词: 按医嘱与时俱进;煎煮中药火候与时间;药物的成分性味

本文引用格式:黄凤. 传承张仲景与时俱进煎煮中药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5):162.

\

0引言

煎煮中药是将中药饮片和液体(常用水或加酒或加醋或用米泔水等)放入器皿内加热的过程,如何科学有效煎中药, 将直接影响中医治病疗效,大多是先用冷水浸泡一下,用大(武)火烧沸然后再用小(文)火煮二十分钟即可,有的还印刻在药袋上。而医生只关注病人的处方遣药,对煎煮的具体细节和方法没有医嘱,而药剂人员也多有忽略,造成同样疾病同样药物有不同的疗效。正确掌握煎煮中药的具体方法, 是药物充分发挥最大、最好疗效的核心。

古人云“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本人长期在乡镇医院工作,目睹民间中医及药工的具体煎煮步骤和方法,对如何把握煎煮的燃料、火焰的大小、煎煮时间长短等联系中医药学理论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述后抛砖引玉。

1燃料火焰的控制与煎具的选择

煎煮中药很有讲究,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对煎药火焰有三,一是“微火”,二是“上火”,三是“下火”。列举八方九处用火特点及麻黄汤、葛根汤等方后注有“余如桂枝法将息”,明代医家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有桑柴火、芦竹火、炭火之分,他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火用陈芦、枯竹,取其不强,不损药力也。”结合民间中医及药工对煎煮中药的因人、因地、因药物的四气五味分别使用不同的煎煮方法煎煮中药再到日常生活。对煎煮中药来说, 除了讲究火(燃料、火焰)还对使用煎具也有考究,有用金属的和非金属的,金属的导热快,非金属的导热慢 , 如锅、罐、铫子、壶等。传统的煎具发生了变化。古代对火的描述有微火、小火、大火、慢火、急(爆)火、文火、武火等。换句话火有大中小。《伤寒论》中煎煮的汤药都是微火 [1]。古代单一靠桑柴、芦竹、树枝叶皮供用热能的今天在渐渐减少,除偏僻贫穷的山区、农村还在使用柴草、树枝作燃火外,城镇多用煤炭、液体、气体、电能等。

2按药性灵活掌握煎煮时间

煎药时间不应该是固定的,要根据药用的部位、性味、质地、煎具、燃料、火焰、用水量及汤药的功用目的灵活决定。至于药剂汤方具体煎煮多长时间,《伤寒论》的年代使用的器皿导热慢且吸水或渗水的泥陶品为煎具,燃料多用草、芦、秸秆、竹来燃火,使用的药材都是天然野生质地多坚厚、硬干等,煎煮的时间相对长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药物有效成分煎出。现在使用的液化气灶较多,普通的燃气灶有大面积和小面积的火焰,大面积的火焰还有强弱之别,就是最小面积的火焰因气燃火苗,比古代的“武火”“急火”也急猛, 我观察它的燃点比古代“微火”还强。

从临床实践看,汤药煎煮时间是不固定的,对不含芳香挥发油及不耐高温或介壳、矿石及减毒或增效外,只需再煎二三沸即可,不必再煮过火,以免汤药失性,甚至煎糊不能饮用,具体的时间要用现在的秒、分、时来确定很难认准[2]。

3药物成分性味的甄别

中药的种类和品种很多,不外乎植物类、矿物类、动物类等。其实只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能达到保健养生治病的都可称之中药。其化学成分繁多庞杂,目前已经认识掌握的有生物碱,糖和苷,黄酮类,醌类,萜类,挥发油,鞣质,皂苷, 香豆素,木脂素,脱皮激素,强心苷,胆汁酸等等。这些化学成分在接触不同材质器皿,不同温度时会发生不同性质的化学反应。用中医理论归纳可谓言简意赅即药性不外乎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即酸(涩)、甘(淡)、苦、辛、咸。但每一味中药的成分对保健养生治病有效指数在不同火候,不同液体、不同器皿、和不同药物组合是不一样的。有时还会发生相反(中毒或增毒),相杀(减毒),相须相使(辅助增效)。如麻黄和乌头都含生物碱,但是麻黄煎煮的时间不宜长,一般一沸即可,否则麻黄碱随热挥发起不到治疗作用。乌头则要煎煮几十沸或沸后再煎煮半小时以上,这样既可达到有效成分充分利用又能避免乌头碱中毒。再如延胡索用含醋酸的液体煎煮治疼痛性病效果特别好。大黄煎煮时间过久蒽醌被破坏不但起不到泻下通便的治疗作用,反而产生鞣质会涩肠加重病人大便不通之苦。众所周知日常中药处方调配中举不胜举[3]。

\

4传承与创新煎药的感悟和应策

煎汤煮药是中医实施理法方药的主要方法,也是验证辨证施治是非正确的常用方法。作为临床中药工作者,既要尊古又要科学创新。古代用的器皿、燃料、火焰应该有宫廷城乡之别和贵族贫民之分,煎煮的时间和方法也不应该固定。不论古今均应遵守四气五味和理化性质之则。灵活动态掌握。针对煎药的水量、煎具、燃料、火焰、药材的部位质地、性味及汤方的用途等直接影响煎煮时间 [4]。煎药时先将需煎药物泡湿浸透,便于药性煎出,提高疗效。不拘泥古书中的煎煮方法,要因人、因地、因时及药物的性味,地域季节、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按医生的嘱咐科学的尊古创新。使煎汤煮药达到最大化治病养生效果。

参考文献:

[1]郝万山. 伤寒论理论与实践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李培生, 梅国强 , 王俊槐 , 等. 伤寒论讲义[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3]刘华山, 张永桂. 含有附子、细辛的经方煎服方法浅析 [J]. 长春中医药大学报 ,2010,26(4):597-598.
[4]余秋平, 韩佳瑞, 焦拥政 , 等. 论经方煎煮法中量效关系[J]. 中医杂志 ,2012,53(3):187-189.

《传承张仲景与时俱进煎煮中药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1/20181211040620588.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15.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