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在临床穿刺中的应用及价值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8 10:53: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在临床穿刺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的100例0-3岁使用小儿头皮针穿刺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小儿头皮针固定,实验组采取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头皮针固定情况;输液过程中有无因固定不牢引起的重复穿刺;不良反应引起的纠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家长满意度更高,P<0.05。实验组的家长满意度是(92.81±3.02)分,而对照组的家长满意度是(80.57±2.81)分。实验组患儿头皮针固定情况牢固、输液过程中无因固定不牢引起的重复穿刺,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有8例出现固定不牢固,输液过程有7例因不牢固导致重复穿刺,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引起的纠纷发生率更少,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引起的纠纷发生率有1例,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引起的纠纷发生率有8例。结论小儿头皮针穿刺患儿实施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效果确切,可更稳固固定,减少重复穿刺,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关键词: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临床穿刺;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胡静,陈影,刘雨晴.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在临床穿刺中的应用及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56-57.

0引言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手段,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小儿往往因内心恐惧哭闹而导致头部皮肤大量出汗,传统的固定方法在穿刺后进行固定时会因胶布与出汗的皮肤无法较好的固定,导致已穿刺成功的头皮针因固定不牢而引起药液外渗、脱落等情况[1]。本项目旨在传统小儿头皮输液固定的基础上,在输液前用一条10-15 cm的3 m胶带在穿刺点上方1-1.5 cm处进行预固定,然后再进行其他常规的固定方法,以达到缓解小儿在头皮静脉穿刺时哭闹引起的头部出汗较多头皮针不易固定的情况,增加头皮针固定的稳定性及维持输液时间的目的。本研究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的100例小儿头皮针穿刺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小儿头皮针固定,实验组采取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探讨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在临床穿刺中的应用及价值,具体如下。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的100例小儿头皮针穿刺患儿,进行随机数字表分组实验组年龄0-3岁,平均(1.24±0.43)岁;男32例,女28例。对照组年龄0-3岁,平均(1.27±0.41)岁;男22例,女18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小儿头皮针固定,实验组采取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选好血管后将长约10-15 m胶带贴于预穿刺点上方1-1.5 cm处,常规消毒皮肤无需避开3 m胶带,待干,穿刺成功后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头皮针,右手取一小棉签头垫在针柄下与3 m胶带之间,将输液贴的第一条小胶布贴于预固定的长胶布上固定针柄,第二条带小纱布的胶布贴在针眼上,然后用略短的第三条3 m胶带从针柄后呈“V”字型粘贴并压在前两条胶布之上,输液贴上的胶布将输液管贴在侧面长胶布上,再取一条输液贴上的胶布将头皮针后的细管固定在患儿临近输液部位的耳廓上,最后再用头网帽进行外固定[2]。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头皮针固定情况、输液过程中无因固定不牢引起的重复穿刺;不良反应引起的纠纷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SPSS 15.0软件中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计量、计数数据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家长满意度。实验组的家长满意度更高,P<0.05。实验组的家长满意度是(92.81±3.02)分,而对照组的家长满意度是(80.57±2.81)分。

2.2头皮针固定情况、输液过程中有无因固定不牢引起的重复穿刺。实验组患儿头皮针固定情况牢固、输液过程中无因固定不牢引起的重复穿刺,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有8例出现固定不牢固,输液过程有7例因不牢固导致重复穿刺
(P<0.05),见表1。


\
 

2.3不良反应引起的纠纷发生率。实验组不良反应引起的纠纷发生率更少,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引起的纠纷发生率有1例,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引起的纠纷发生率有8例。

\

 

3讨论

静脉输注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也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自控能力低于成人,治疗依从性低下,尤其是头皮针穿刺,可给其带来痛苦,使其出现哭闹等行为,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且容易因挣扎而出现不良反应,引发纠纷。为了减少患儿头皮针治疗和固定期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妥善的头皮针固定十分重要。本研究的宗旨是在传统小儿头皮输液固定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规范、有效、切实可行的针对头部出汗导致输液贴固定不牢引起头皮针反转、脱落现象解决方法,提高患儿的输液成功率及患儿满意度。①头皮针固定牢固。②输液过程中无因固定不牢引起的重复穿刺。③使用方便,安全、符合静疗标准,对静脉输液无不良影响。④固定可靠,不会因患儿哭闹出汗使头皮针固定不良引起脱落,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医疗耗材损失以及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3-4]。此法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对手脚穿刺困难的较大儿童,为了使头皮针固定可靠也可应用。⑤拔针时可直接将输液贴胶布从3 m胶带上掀起,不粘头发,避免引起牵拉头发疼痛,减轻患儿痛苦,且节省了护士拔针的时间。⑥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减少了因输液过程中头皮针移位,输液结束后拔针牵拉患儿头发等引起的诸多纠纷。⑦此方有效避免了小儿头皮针固定不牢而引起脱针渗液,从而导致的反复穿刺及使用3 m胶带进行多重固定,节约了科室医疗耗材,减轻了患儿痛苦,无需患儿另外支付医疗费用,不会给患儿造成经济负担[5-7]。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小儿头皮针固定,实验组采取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结果显示实验组家长满意度、头皮针固定情况、输液过程中无因固定不牢引起的重复穿刺、不良反应引起的纠纷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更有优势,P<0.05。

综上所述,小儿头皮针穿刺患儿实施改良小儿头皮针固定效果确切,可更稳固固定,减少重复穿刺,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海风.改良固定方法应用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PICC导管护理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1):152.
[2]石娟,梁燕金,廖伟燕,等.改良型桡动脉穿刺测压固定装置在ICU患儿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8,17(04):71-73.
[3]温利华,陈静,张颖,等.改良型静脉穿刺和固定法在小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03):328-330.
[4]王丽芳,杨晶,卢嘉渝.改良固定方法在早期微创治疗SAP腹腔穿刺引流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06):596-599.
[5]朱永花,丁晓虹.小儿头皮针固定改良法的临床应用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05):661+672.
[6]邹晓霞.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22):4918.
[7]袁勤珍,周敬,易礼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改良方法的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04):467-4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0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