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慢性病高龄老人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以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此次调查,以护理问卷的形式进行,此次调查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选取例数为391例,选取对象均来自于我社区患有慢性疾病的高龄老人。分析高龄老人的护理需求和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慢性病预防得分为(3.71±0.51)分,健康促进得分为(3.69±0.49)分,慢性病护理得分为(3.73±0.48)分,护理需求总分数(3.81±0.42)分。结论“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慢性病高龄老人护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实施效果理想,值得应用。
关键词:慢性疾病;互联网;护理需求
本文引用格式:刘姣.“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慢性病高龄老人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263-264.
0引言
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了老龄化国家,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患有慢性病的机率也有所提升,其中不乏一些高龄老人[1]。对于高龄慢性病的患者来说,有效的护理可提升治疗效果,保证生存质量,为了给病人最为优质的护理,采用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护理模式,具体情况如下[2-3]。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以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此次调查,以护理问卷的形式进行,此次调查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选取例数为391例,选取对象均来自于我社区患有慢性疾病的高龄老人。参与此次调查的高龄老年人中,有189例为男性,有202例为女性,最低年龄为78岁,最高为89岁,平均为83.5岁。
1.2入选以及排除标准
1.2.1入选标准:参与此次调查的入选标准:①均为我省市固定人员,有我省市户口;②年龄在78岁以上;③经过市级医院诊治并开具相关证明,高龄老人患有1种以及1种以上的慢性疾病,病程超过1年;④参与此次调查的高龄老年人,除自身慢性疾病外无意识障碍,其中包含糊涂以及患有老年痴呆等疾病;⑤参与调查的高龄老年人不存在精神病史;⑥参与调查的高龄老年人思维意识清晰,语言沟通顺畅,没有意识不清的状况;⑦高龄老年人自身以及其家属均知晓此次调查,并自愿参与。
1.2.2排除标准:上述情况均不符合。
1.3方法。此次调查由问卷的方式进行,此次问卷由2部分组成,由我院自行编写,由六位护理专家共同审定后选取72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高龄老年人实施测评调查后使用,根据测评结果反复修改并补充,最终修改问卷使用“Cronbach’ɑ”系数进行检验,信度可达0.901,可见此调查问卷的可信度较高。在高龄老年人以及其家属的同意下进行调查,调查实施者为我院护理人员,调查方式在一对一匿名下进行,如有文化程度较低或不会写字者应由护理人员代为填写。
1.4观察指标。此次调查问卷包含三个维度,即为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慢性病护理,共计二十个,以Likert五级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以很需要、需要、无所谓、不需要、很不需要表示,以评分方式进行评价,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5分,得分越高证明高龄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越严重,
2结果
2.1问卷回收情况分析。此次调查共计发放409份,其中无效回收为18份,构成比为4.4%;有效回收为391份,构成比为95.60%,有效回收率和无效回收率相比,有效回收率较高,差异明显,P<0.05,可见此调查问卷有效。
2.2参与调查高龄老人的一般资料。参与此次调查的391位高龄老年人个人资料如下:①性别:有189例为男性,构成比为48.34%;有202例为女性,构成比为51.66%;②年龄:在78岁-80之间共计212例,构成比为54.22%,81岁-85岁之间共计126例,构成比为32.23%;年龄在86岁以上(包含86岁)者共有76例,构成比为19.44%。③文化程度:小学以及小学以下共计192例,构成比为49.1%;初中以及高中者共计163例,构成比为41.69%;大学以及大学以上者共计36例,构成比为9.21%;④家庭以及婚姻状况:丧偶者共计212例,构成比为54.22%;离婚者共计75例,构成比为19.18%;有一个子女者共计35例,构成比为8.95%;有二个子女者共计116例,构成比为29.67%;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者共计240例,构成比为61.38%;⑤曾经职业:农民或农民工者共计45例,构成比为11.51%;自由职业者共计52例,构成比为13.30%;国家公务员共计129例,构成比为33.0%;其他为165例,构成比为42.20%;⑥收入:低于1000元共计75例,构成比为19.18%;1001-3000元共计123例,构成比为31.46%;高于3001元(包含3001元)共计193例,构成比为49.36%;⑦自理情况:完全自理者共计为131例,构成比为33.5%;需要他人帮助者共计241例,构成比为61.64%;不能自理者共计19例,构成比为4.86%;⑧慢性疾病种类:病种数目为1种者共计151例,构成比为38.62%;病种数目在2种以及2种以上者共计240例,构成比为61.38%。
2.3慢性病高龄老年人护理需求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得知:①各维度得分如下:慢性病预防得分(3.71±0.51)分,健康促进得分为(3.69±0.49)分,慢性病护理得分为(3.73±0.48)分,护理需求总分数(3.81±0.42)分。②护理需求为慢性病长时间护理、上门护理、康复指导以及护理、定期随访、紧急救护,分别得分为(3.91±0.61)分、(3.73±0.49)分、(3.92±0.61)分、(4.11±0.55)分、(4.22±0.51)分。
3讨论
就我国目前现状来看,老年人口日益增多,高龄老年人口人数也有所增多,我国已然步入了老龄化国家[4]。随着高龄老年人口的增多,各种老年慢性的发生率也有所上涨[5]。据有关资料证实,慢性疾病具有致残率高、恢复慢、病程长等特点,由于高龄老年人比较特殊,需要漫长时间的治疗,同时还要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给高龄老年病人身心造成伤害,给家庭也带来了负担[6]。就本次调查结果所证实,护理需求总分数为(3.81±0.42)分,由此数据可以得知,高龄老年人护理需求较高。我院根据调查问卷得分结果对现有护理方式进行了修改,在以往护理中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高龄老年人只实施常规访视,以电话随访为主,这种访视方式具有不可视、不便利劣势,为此我科室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龄慢性病者实施护理。“互联网+”背景下是利用社区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电子化慢性病高龄患者的生理数据采集,在家庭、社区、医院网站终端实现互通互联,能够实时的监测到高龄慢性病者的信息,使我院护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上门访视,对高龄慢性病患者做到高效、快捷、及时的护理,提高护理效果,避免错过最佳的救治时间[7]。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慢性病高龄老人护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实施效果理想,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伟娟,沈娇,王晓,等."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慢性病高龄老人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2):16-18.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8.12.006.
[2]刘然,郭珊,杨世琴.北京市社区失能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1):131-133.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7.31.072.
[3]梁春艳."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慢性病老人健康养老新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9):113-114,117.DOI:10.3969/j.issn.1673-1069.2017.19.056.
[4]郑明明.关于空巢老人对社区医疗护理需求的质性分析[J].大家健康(下版),2017,11(3):234.DOI:10.3969/j.issn.1009-6019.2017.03.309.
[5]吴玉华,冷海燕,张佩文,等.高龄老人居家护理评估管理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24):3041-3043.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7.24.029.
[6]李世雄.居家养老背景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构建[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7,(8):41-42.DOI:10.3969/j.issn.1674-9111.2017.08.020.
[7]塔玛·赫勒,葛忠明,陈仁兴.在研究、政策与实务中衔接老龄化和智力与发展性障碍[J].残疾人研究,2017,(2):39-43.DOI:10.3969/j.issn.2095-0810.2017.02.0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