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对复发性胆道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手术的安全性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50例复发性胆道结石患者,进行手术情况、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总结分析。结果本研究入选的50例患者中,全部成功完成手术,结石清除率达到了100%,其中2例患者由于存在严重的粘连情况,通过中转开腹手术得以治疗。本研究腹腔镜手术的平均用时为(82.6±11.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0.1±20.3)ml,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1±1.0)d。有1例(2.0%)患者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没有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胆道狭窄、胆道出血,手术安全性较好。结论对于复发性胆道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成功率较高,结石清除较为彻底,且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但是应当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对于取石困难、组织粘连严重等情况的患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中转开腹,以最大限度保障手术效果以及安全。
关键词:复发性胆道结石;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发症;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孟竹达.复发性胆道结石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81.
0引言
在胆道系统疾病中,胆道结石十分常见,该疾病的发生多与胆道感染有关,其中形成结石的主要原因有胆汁淤积、胆固醇代谢失调等。临床研究显示,发生胆道结石的女性患者居多,右上腹胆绞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在患者疾病确诊之后,多需要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清除结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2]。虽然该手术方式较为常用,且有明显疗效,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疾病的复发率较高,疾病复发之后还需要再次接受手术治疗[3]。对于接受过腹部手术的患者来说,一些患者会有腹腔组织粘连的情况存在,在以往医疗条件限制下,发生粘连的患者通常禁止实施腹腔镜手术[4]。而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使得腹腔镜手术在复发性胆道结石患者中的适用范围扩大。本文以本院收治的复发性胆道结石患者为例,探讨了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从该研究区间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复发性胆道结石患者,病情均经确诊,以往均接受过相关手术治疗,且均符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适应证,对麻醉以及手术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对于治疗方案,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存在其他胆道系统疾病、脏器疾病、未控制的感染、重度肥胖等类型的患者排除在研究之外[5]。50例患者中,有16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年龄39-71岁,年龄中位数(56.8±3.9)岁;单发和多发结石患者分别有37例、13例;结石大小为0.7-1.9cm,平均(1.1±0.4)cm;腹部手术史最少1次,最多3次,平均(1.3±0.3)次。
1.2方法
患者入院之后均接受全面系统的检查,保证患者为手术适应证患者。对于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的患者,首先积极进行基础疾病病情的控制,对于存在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应当加强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等到患者病情缓解,符合接受手术的条件之后再择期予以手术治疗[6]。按照常规手术方法均给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首先术前常规禁食水,做好手术备皮。将患者送入手术室之后,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头高足低。给予患者全麻术,对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巾。通过标准的四孔法进行腹腔镜手术。在麻醉起效之后,首先在脐下缘做一个10 mm的观察孔,之后在剑突下做10 mm主操作孔,右腋前线做5 mm辅助孔,右侧肋缘锁骨中线做5 mm辅助孔,建立人工CO2气腹,将腹腔镜以及相关的手术器械置入患者腹中。对胆囊三角使用腹腔镜进行探查,松解粘连,使胆总管游离显露出来。如果患者的组织粘连情况较为严重,不易分离或是阻碍视野,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实施中转开腹手术,以保证手术效果以及安全性。确定合适位置做胆总管纵行切口,长度为10 mm左右,将胆道镜置入进行结石情况探查,并取出结石,然后对胆道进行充分彻底的冲洗,避免残留。操作完成后胆总管内放置T型管,使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间断缝合,确保无异常情况之后进行手术区域的清洁,在肝门填塞网塞,包裹T管,预防发生粘连。常规放置腹腔引流,将各类手术器械撤除,清点无误,关腹。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防发生感染,加强术后护理,根据情况决定拔除引流管时间。T管留置时间为2-6周,定期复查,确保试夹无异常即可拔除T管。
1.3观察指标
进行5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腹以及并发症情况的统计。
2结果
经过统计,入选的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结石清除率为100%。其中有2例患者由于存在严重的腹腔组织粘连情况,转为开腹手术得到治愈,其余患者均经过腹腔镜手术得到治愈。进行手术情况的统计,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2.6±11.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0.1±20.3)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1±1.0)d。进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统计,除了有1例(2.0%)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之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经过实施抗感染治疗,加强手术切口的清洁换药,感染得到治愈。
3讨论
胆道结石复发为临床较为重视的问题,对于发生疾病复发的患者,需要再次接受手术治疗,而选择哪种手术方法更为安全有效一直是临床重点研究的问题[7]。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提升,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适应证以及禁忌证是保证手术效果以及安全的关键[8]。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复发性胆道结石患者,符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适应证的,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结石清除率较高,并且手术相关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而存在腹腔组织严重粘连的患者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中转开腹手术,以保证手术效果以及安全性[9,10]。
参考文献
[1]刘晖,吴青松,赵家锋,等.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中胆管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州医药,2019,50(01):49-51,93.
[2]金丽媛.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配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1):181-182.
[3]曹健.内镜括约肌切开术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5(24):44-46.
[4]翟国,李冉冉.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8,23(12):912-915.
[5]陈海德,陈龙林,陈钦盛.探讨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微创治疗价值[J].吉林医学,2018,39(12):2243-2244.
[6]王维帅,周嘎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研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4):36-37.
[7]原金红,杜立学,杨俊武,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1):20-21.
[8]姜海广,金冬林,王少军.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行T管引流与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9):112-113.
[9]袁寅,曹雯.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3):23,27.
[10]黄健.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经胆囊管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疗效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8,21(02):269-2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