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增添风险因素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门诊收治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实施风险管理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实施组,均63例,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组风险事件发生率3.2%小于对照组12.7%(P<0.05),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96.8%高于对照组82.5%(P<0.05)。结论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因素管理,可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门诊护理管理;风险因素管理;护理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吴永萍.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管理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245+250.
0引言
医院门诊是医院人流量最大、疾病种类最复杂的地点,在对门诊护理管理中,管理难度大,且存在多种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风险,包括患者在护理中受到直接或间接因素造成其伤亡的现象[1]。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患者的伤亡可以被有效避免。风险管理指的对未知风险或一直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并分析,制定规避风险最有效方式并实施,达到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的目的[2]。本次选取126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门诊收治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实施风险管理时间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实施组,均63例。对照组患者男37例,女26例,年龄(42.34±5.28)岁;观察组患者男38例,女25例,年龄(42.49±5.67)岁;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人员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①轮流站岗,为患者提供就医咨询服务;②指导患者填写病历本并发放就诊流程手册;③解答患者疑问并提醒其注意事项;④定期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护理质量进行考核。
1.2.2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①为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知识培训,详细介绍在门诊护理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以出现风险的原因,同时指导护理人员对不同风险的处理办法,以模拟演练及试卷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以加强护理人员对风险评估能力,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②定期打扫门诊环境,保持门窗清洁,垃圾桶、诊室方向等位置需整洁并以醒目标识标注物品名称及功能,减少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因标示不清而延长就诊时间,以降低患者焦灼感;播放舒缓音乐,可对患者进行轻柔的心理暗示,降低患者烦躁感;在门诊合适位置摆放绿植,注意位置安全,以清新空气,提升视觉舒适感,缓解患者不安情绪;在门诊醒目位置防治就诊流程图及医院结构图,减少患者询问率,使患者对就诊流程一目了然,提升就诊效率;③加强护理人员对门诊环境的巡视频率,同时改善排班制度,使护理人员时刻保持精力充沛,在面对问题时头脑思路清晰,可及时解决,减少患者伤亡情况;④在门诊检查中,将常用的医疗器械按使用频率摆放,并随时补充,以提高门诊就诊效率,避免患者就诊时因准备不足引起患者伤亡;护理时,注意操作准确、迅速,避免因操作不当使患者意外受伤;⑤建立科室监管机制,着重体现前瞻性护理;同时对患者及家属告知疾病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保证患者知情权,使患者提升对疾病认知水平,主动规避风险,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⑥患者门诊就诊后,提醒患者药房取药,并帮助患者核对药品质量及药物信息,告知患者药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检查静脉给药患者是否发生药物外渗现象。
1.3观察指标。风险事件包括药物错发、药物外渗、患者因护理受到意外受伤、患者因就诊效率慢出现病症相关不适感。①护理质量:由科室主任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打分,包括护理操作、避免纠纷、风险评估,每项1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②患者离开门诊前,向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就诊流畅性、就诊心情等5项内容进行打分,每项10分,满分50分。0-29分为不满意,30-44分为基本满意,45-5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基本满意+非常满意。
1.4统计学分析。应用的软件为SPSS 24.0,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用(±s)表示,t检验,护理质量用(%)表示,χ2检验;当P<0.05时,即两组数据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3.2%低于对照组12.7%,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质量的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21例(33.3%)、基本满意31例(49.2%)、不满意11例(17.5%),满意度为82.5%(52/63);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8例(44.4%)、基本满意33例(52.4%)、不满意2例(3.2%),满意度为96.8%(61/6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χ2=6.948,P<0.05)
3讨论
医院门诊人流量大、疾病复杂,如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极易产生各种风险因素,如患者在门诊就诊时,常会由于对就诊流程不了解、就诊效率慢、护理人员与其态度等出现严重负性心理,甚至出现医疗纠纷;同时由于护理人员对操作不熟练、不认真,使患者在就诊时受到伤害;并且对风险规避不重视,管理部门管理不健全引起医患纠纷[3]。因此实施医院门诊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在实施风险管理之前,最重要的一点为提升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水平,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以及考核,提升护理人员素质,使其在出现风险时可及时应对。同时整理门诊环境,使患者在就诊或候诊时心态平和,避免急躁引起不必要的风险;在醒目位置方式导诊图,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就诊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加强巡视以及科室对护理进行监管和打分,可以让护理人员随时保持警惕,高效率规避风险;在患者就诊时、就诊后的相关帮助,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减少风险因素。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实施风险因素管理的实施组,风险事件发生率3.2%小于对照组12.7(P<0.05);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施组患者满意度96.8%高于对照组82.5%(P<0.05)。
综上所述,在医院门诊实施风险因素管理,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罗学英.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高危患者就诊中应用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7(S2):313-315.
[2]李芳萍,宋新爱,张珑.风险管理在某三甲医院门诊采血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5):855-857.
[3]王莹莹,李季,张勇.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7):55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