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与普拉克索联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血管性帕金森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的方式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片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神经节苷脂与普拉克索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0.0%(21/30),远低于实验组93.3%(28/30)的有效率,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7/30),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3.3%(1/30)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性帕金森的临床治疗中,可采取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方式进行治疗,此方式安全有效,疗效确切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血管性帕金森;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文引用格式:郝帆帆.神经节苷脂与普拉克索联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166+168.
0引言
帕金森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变性神经系统疾病,以老年人居多,尤其以血管性帕金森比较多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抑郁等症,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迄今为止,其致病因素还不是非常确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上治疗的难度系数,特别是老年患者,因其身体免疫功能较弱,抗病能力较差,进一步增加了治疗上的难度[2]。为了改变此种状况,笔者将选取的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进行血管性帕金森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笔者选取本院进行血管性帕金森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根据随机的方式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5,患者年龄为53-79岁,平均(63.5±1.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2,患者年龄为54-77岁,平均(61.5±1.3)岁。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口服多巴丝肼片进行治疗,指导患者每天口服剂量为250 mg到750 mg之间,然后对服药后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实行药剂量逐步增加的过程,确保患者的最终剂量为每天500 mg,持续进行长达3个月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进行治疗,指导患者每日3次进行口服普拉克索,每次0.25 mg的口服用量;同时将神经节苷脂(40 mg)与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联合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输液频率为每日1次,此方式治疗2周后,暂停(2周)治疗,然后以此方式持续进行3个月的治疗。帕金森患者主要表现为语言功能障碍与行走能力降低的症状,因此治疗中需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计划,以洪亮的语言对患者进行交流与指导,直至患者可进行穿衣自理。同时对患者的上肢关节、下肢关节进行定期康复训练,以保证患者语言的准确度与肢体活动能力的提升。
1.3治疗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肌强直、运动迟缓、震颤、抑郁)无任何好转,且有加重趋向为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肌强直、运动迟缓、震颤、抑郁)明显缓解,且生命体征指数有所好转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肌强直、运动迟缓、震颤、抑郁)全部消失,且生命体征指数完全正常为显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呕吐恶心、失眠、头晕)。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经(SPSS 17.0)处理,计数资料选择(n,%)来进行表示,并且行以卡方进行检验。在本文当中,认为P<0.05的情况为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1/30),远远低于实验组93.3%(28/30)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1/30),远低于对照组23.3%(7/30)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结论
近些年,临床上发现患有淀粉样脑血管病、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极易引发血管性帕金森。其临床常规治疗方式多选择多巴丝肼片进行口服治疗,多巴丝肼片虽可对患者肌肉张力进行有效地控制,同时对多巴胺神经递质进行及时有效地补充[3-4]。然而长时间口服药物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极大地危害,致使患者出现运动功能失调等症,因而出现了药物的耐药性,大大地影响了治疗的效果。而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期间,神经节苷脂能够保证在极少的时间内有效地对患者的神经细胞膜组织介入,使膜蛋白组织磷酸化反应加快,且同钙离子出现结合征象,防止钙离子内流情况的发生,从而确保细胞膜的稳定状态,以免出现氧自由基的状况。另外,神经节苷脂还可以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疾病体征。而与普拉克索药物的联合运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疾病表现。甚至还可以预防患者出现左旋多巴受损的情况,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水平[5-6]。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的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远低于采用多巴丝肼治疗的对照组,且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再一次验证了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方式治疗的有效性。综上,采用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的治疗方式对血管性帕金森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袁晓莉,李裕民,王博.神经节苷脂与普拉克索联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01):149-152.
[2]王桂侠.神经节苷脂与普拉克索联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症的临床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9):4131-4132.
[3]李茜,代娜,金一.观察神经节苷脂与普拉克索联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7,23(06):88-90.
[4]高桂秀.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07):107-108.
[5]陈娟.血管性帕金森行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5,2(4):95-96.
[6]程涛,张亮,陈丽薇.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5):123-1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