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广东省2017年海产品中致病菌检验室间比对活动结果与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6 13:33: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相关实验室致病菌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开展海产品致病菌检测的室间比对试验,从而提高海产品中致病菌的检测能力,促进实验室的发展与提高。方法参照GB/T 4789.20-2003、GB 4789.7-2013、GB 4789.5-2013、GB 4789.30-2010等相关标准中的方法要求,分别对5支考核样品进行检测鉴定。结果此次考核共有7类(种)样品,记作分别ABCDEFG样品,以上样品的检测满意率分别为100%(5/5)、100%(31/31)、93.5%(29/31)、71.4%(10/14)、100%(31/31)、91.7%(11/12)和96.8%(30/31)。7类考核样中含有5种目标致病菌,满意度情况分别为:金葡96.8%(30/31)、单增李100%(43/43)、副溶98.4%(61/62)、EPEC71.4%(10/14)、福氏志贺菌94.1%(16/17),考核样取得全满意的实验室占77.4%(24/31)。结论参加此次考核的单位大部分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但是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的检测是难点,有近1/3的实验室未能正确检出,提示想要提高海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整体检出水平,在督促实验室做好质量控制的同时,提高EPEC的检测能力是关键。

关键词:实验室间比对活动;海产品;致病菌检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本文引用格式:周勇,贺红梅.广东省2017年海产品中致病菌检验室间比对活动结果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220-221+223.

0引言

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广东省是海洋渔业和海产品消费大省,致病菌污染海产品是一个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对海产品致病菌污染进行监测和控制是十分必要[1]。为了提高我省海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能力与水平,我们组织相关实验室开展室间比对活动,即组织广东省疾控机构内31家微生物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开展海产品致病菌室间比对活动,也称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

实验室能力验证(Proficiency Testing PT)是指利用实验室间检测结果的比对来确定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一项技术活动,是对实验室管理状况与技术能力进行考核的方法之一,是保障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质量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对实验室质量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采用满足条件的考核样品(比对样品),对相关实验室开展能力验证活动,通过室间比对活动,无论是监管者还是参与者均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利于促进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3]。

\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研究采用的7类样品均是在海虾酱中加入标准菌株的实物样品,样品的均匀性与稳定性满足微生物能力验证样品(定性)的要求,并通过邮递实验验证了样品运输过程稳定性。

1.2主要仪器与试剂。恒温培养箱(日本三洋)、麦氏比浊仪(法国梅里埃)、eppendorf移液器(德国)、均质器(中国)、梅里埃API鉴定系统(法国)、奥林巴斯显微镜CX31(日本)、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法国)。致病菌株购于CICC(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质控菌株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惠赠。主要培养基有:PCA培养基(广东环凯、北京路桥)、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法国科马嘉)培养基、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3%NaCl TSA琼脂法国科马嘉)、麦康凯琼脂(广东环凯)、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弧菌显色培养基(广东环凯)、TCBS琼脂(广东环凯、北京路桥)、Baird-Parker琼脂(广东环凯)、7.5%氯化钠肉汤、营养肉汤、李氏增菌肉汤(LB1,LB2)、PALCAM琼脂(法国科马嘉)。诊断试剂:氧化酶试剂(广东环凯)、血浆凝固酶试剂(广东环凯)、API GP和GN生化试剂条(法国梅里埃)、志贺氏菌诊断血清(宁波天润生物)、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诊断血清(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上述培养基与试剂均在试剂有效期内使用,每次操作时都做好了质量控制。

1.3方法

1.3.1检测依据: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系列文件,如GB/T 4789.20-2003标准中要求检测的致病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的检测按GB 4789.30-2010中的要求[4-8]。

1.3.2样品水化:样品采用康宁无菌管进行分装,每支约30 mL,在检测前需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做五倍稀释,操作环节均需保证无菌和充分混匀,本次考核样品等同于150 mL食品。

1.3.3实验方法:水化后的样品按照检测依据中的规定的检测方法,分别取25 mL处理后样品,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副溶血性弧菌(简称副溶)、单增李、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的存在情况,完成必要的血清学诊断试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并上报。

1.3.4能力验证实施:每家实验室只发放7种样品中的5种,基于防串通技术的考虑,每家实验室的5支样品均有独立的样品编号,编号为“实验室代码-1”、“实验室编号-2”,以此类推到第5支样品,实验室间比对的样品的种类会不完全相同,排列顺序也不完全一致。生物样品的包装采用三层安全包装,并置于装有冰袋的隔热泡沫箱内,用胶布密封后用纸箱找专业快递公司进行邮递。参加比对计划的35家实验室,有广东省疾控机构31家(包括21家地市级疾控机构和10家县区级疾控机构)和4家其他食品检验机构。

1.3.5评价方法:不要求做定量检测,需要对每一支样品做独立评价,报告“检出”或“未检出”目标菌,当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和志贺氏菌时需要血清学分型实验,并报告血清型,报告结果与预期结果完全一致做“满意”评价,否则为“不满意”。

2结果与分析

2.1样品检出情况。本次设计了七类样品,比对样品结果统计可见表1,D样品(目标菌是EPEC)的满意度最低,近1/3的实验室未取得满意的结果,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少实验室平时对于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检测的重视程度不够,关注度不够,甚至检测的试剂不齐全,如诊断血清试剂没有配备齐全。C样品与F样品是混合目标菌样品,有3家实验室均只报告了其中1种目标菌,可能是实验室操作人员工作不够细心所致,此外还有一家实验室G样品(无目标菌)报告了单增李,明显是该实验室质量控制存在瑕疵,操作中交叉污染所致,见表1。


\
 

2.2目标菌检出情况。目标菌检出正确率见表2,相关实验室对食品中EPEC的检出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
 

2.3不同行政级别疾控系统实验室满意度比较。21家地市级疾控中心,全部满意的有17家,占81.0%;10家区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有7家满意,满意率为70%。经卡方检验不同行政级别的实验室满意率没有统计学差(P=0.495>0.05),详见表3。

\
 

3结论与讨论

能力验证是指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确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或检查机构的检测能力[9],微生物检验能力验证的基本流程包括:组织方根据能力验证需求选择目标菌,制备合格的比对样品,选择适宜的样品保藏形式,确定能力验证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通过合适的物流途径发放到受检实验室,数据处理,评估验证结果,与实验室沟通,纠正措施与确认等步骤[10]。此次比对活动采用贴近实物的考核样品,让实验室把考核样与食物样一样操作,并采取了一定的防串通技术手段,目的是保证上报数据的客观真实。通过上报结果分析得知,广东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点实验室在海产品致病菌检测中整体满意度较高,超过3/4的实验室取得了完全满意的结果,但是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主要在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方面,有4家结果“不满意”,其次当考核样品中含有多种致病菌时有3家实验室没有全部分离鉴定出来。之后通过了解得知,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相关单位不太重视,没有按照要求配备齐全的试剂,不少实验室没有购买致泻性大肠菌诊断血清,还有2家实验室有但是血清试剂过期,所有无法正确区分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类型,而报告成普通大肠杆菌(无致病菌生长)。有3家实验室在检测B、F样品(含多种目标菌)时,只报告了其中一种致病菌,之后沟通了解到,由于工作不够细致,没有进一步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而且在以往比对活动中每份样品只含有一种致病菌,没有特殊说明时检验者认为此次每份样品中也最多含一种致病菌。金葡、李斯特菌以及副溶弧菌的检出率相当高,这也与以前组织过上述致病菌的能力验证活动,固实验室对于这些目标菌的检出较为容易取得“满意”的评价。

一般认为,由于硬件的水平,人员的配置差异,地市级相对于县区级地方实验室,检测能力与水平应该更高[11-12]。与本次研究的结果不相符,分析原因:①本次是定性考核,难度上并不难,方法学也很简单是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任何基层实验室都能开展,不需要高精尖端的仪器设备,所以实验室只要严格认真按照说明操作,也能获得满意的结果;②所选的县区级疾控系统实验室多数属于广州市,另两家的技术能力在省疾控系统内也是出名的,故这10家不能完全代表省内各县区级疾控系统内的实验室;③从统计学上来说只进行了一次比对活动,尚不能代表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如果多方位进行多次比对活动就能消除这种偶然误差,其实在标准CNAS-CL03:2010中也阐述了多轮次能力验证的定义[13]。

广东省是海洋渔业生产与消费大省,这是省疾控中心首次组织下属机构开展海产品致病菌检测能力验证活动,要求管理者紧跟把握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最新发展和动态[14]意义重大,通过这次活动,发现了不少问题,如促进实验室管理者注重微生物室的建设管理,对缺少的必要试剂耗材应当尽快配备,同时督促责任人严格加强试剂管理,清退不合格、过期试剂,加强相关技能培训,总之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做好室内质量控制都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这对于纠正实验室的自身问题,改进实验室的检测工作,进而提高全省相关实验室对海产品致病菌的检测能力水平[15],促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地发展,保障地区食品安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守文,周玉玲,尹蕾.海鲜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方法概述[J].中国调味品,2010,35(02):42-45.
[2]杨宝庆,牛桓彩.食品微生物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11):1604-1606.
[3]罗建波,陈文胜.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232-23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4789.6-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4789.20-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水产品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4789.3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9]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3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准则[S].2010.
[10]H o w er t o n,D eve ry,K r ola k,Jo h n M,M an a s t er s k i,Adam,Handsfield,James H.Proficiency Testing Performance in US Laboratories:Results Reported to the Centers for Medicare&Medicaid Services,1994 Through 2006[J].Archives of Pathology&Laboratory Medicine,2010,134(5):751-758.
[11]俞树荣主编.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2]李锦程,陶坪,王冬妍,等.对实验室能力验证的认识[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6,06:35-37.
[13]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稳定性指南[S].2006.
[14]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ips:Restaurant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Z].2018.
[15]陈文胜,谭慧嘉,罗建波,等.2016年食品中致病菌检测能力验证计划实施及结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8,44(01):67-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533.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