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59例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术后患者中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术后患者共59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2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30例作为研究组进行标准化护理程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资料对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性质(P<0.05)。结论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术后患者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具有良好的应用成果,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舒适度。
关键词: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术;标准化护理程序
本文引用格式:曲黎黎.59例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术后患者中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295-296.
0引言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肾脏处异常聚集尿酸、草酸、钙等晶体物质,青年男性为高发人群,患者临床表现通常有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血尿、腹胀等。在治疗过程中,因药物对疼痛缓解能力较小,一般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而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术因对患者肾脏创伤性较小、疼痛轻、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治疗中[1-2]。因此,本文针对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术后患者中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根据本院59例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术后患者中抽取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6-69岁,平均(48.12±1.26)岁,病程1-7年,平均(3.48±1.62)年;对照组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7-69岁,平均(48.45±1.39)岁,病程1-8年,平均(3.59±1.75)年。排除肾脏器官严重受损、精神、认知障碍患者,本次研究均通过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和同意,且两组在病程、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显示无差异性,可进行研究分析(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程序,包括患者入院、转床、手术室、日常生活以及出院等护理程序措施。研究组则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具体措施如下。
1.2.1护理问题改进:首先护士长针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情况做出评估和问题修正,如护理人员的个人不良习惯、对待患者耐心有限、不积极配合医院护理程序优化等问题,做出相应的一对一培训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标准化护理程序意识,明确护理内容好人目标,提升护理水平,增加护理人员责任心,展开座谈会对护理方面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和探讨。
1.2.2护理工作展开:在患者入院一刻起,护理人员带有积极热情护理情绪引导患者住院,在检查物品、设备完整后核对患者性别、姓名、床号以及住院号等;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身体评估,了解患者治疗和预后效果,为患者耐心解答疑虑,稳定情绪,调节病房温度湿度至舒适状态;术后帮助患者制定标准化饮食方案,遵照医嘱加强营养支持,进食温度适宜的流质食物,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忌辛辣刺激和易胀气食物,指导患者多饮水。
1.2.3导管、并发症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将导尿管、肾造痿管以及双J管进行规范放置,注意防止脱落、挤压等情况发生,导尿管为患者预留出适宜长度,避免患者翻身拉扯。及时记录患者引流液颜色、性质等,进行观察对比,引流管低于水平出口引流面,防止逆行引流感染发生;护理人员加强无菌操作意识,旨在减少感染情况发生,保护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肾造痿管敷料情况下观察周围情况,若有渗血渗液发生立即遵照无菌操作进行规范更换。护理人员加强肾造痿管、导尿管的观察研究,是否出现渗血情况,必要时可采取关闭肾造痿管进行止血,术后患者发热为正常现象,护理人员安抚鼓励患者多饮水即可,密切患者体温变化,为其进行适当降温处理,但若持续高热,考虑是否为感染情况,立即使用抗生素进行无菌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另外,保证术后各个导管通畅稳固,注意避免受压变形以及脱落现象发生[3]。
1.3观察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测患者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轻度疼痛平均值为(2.58±1.03)分,中度疼痛平均值为(5.16±1.48)分,重度疼痛平均值为(8.46±1.32)分[4]。舒适度评分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所有患者参与,总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舒适程度越高。记录两组患者血尿、痿管脱落、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VAS评分、舒适度对比。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临床资料对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性质(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是31.03%,两组临床资料对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性质(P<0.05),详见表2。
3结论
肾结石是因患者体内肾脏处存在草酸、胱氨酸、尿酸等晶体物质的异常聚积导致的泌尿系统疾病,青年男性多发,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疼,在结石大、移动度小的情况下有腰部酸胀、绞痛等病症,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临床中有调整饮食、大量饮水等一般治疗,止痛解痉、控制感染等对症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术在治疗过程中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量少、恢复较快等特点,逐渐被广泛医学人士和患者接受。但手术治疗属于入侵式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仍不可避免,对患者来说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需要合理规范的护理措施辅助。一般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在遵照医嘱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相应护理措施,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护理措施不够全面规范,在医嘱基础上的护理易忽视患者的需求。
标准化护理程序主要以标准化为主运用于患者护理中,将科学合理的护理程序贯穿全部工作流程,再以实际情况中护理人员需掌握的基本护理技能和责任意识为切入点,以标准化程序为执行点,逐渐改进护理操作,形成一条标准化护理程序道路,切实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在护理准备工作、修复问题、患者日常饮食、并发症和导管等方面进行详细标准化护理,完善护理措施,优化程序改进,可有效帮助患者在手术后病情控制,减轻疼痛,提高舒适度。因此,在本次针对59例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术后患者中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研究中,通过本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的对比中得出,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的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资料对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性质(P<0.05)。
经由上述所得,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术后患者应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骆玉蓉,易华,陈宏平.标准化护理程序在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8):64-65.
[2]徐汉军,单勇.开放性手术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9):40-41.
[3]高玫.对进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4):58-59.
[4]张友印,朱继峰,张沛泳,等.探讨肾结石经皮肾镜治疗的临床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4):18-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