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在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治疗过程中,应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外科手术的价值。方法将70例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常规乳腺纤维瘤切除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短、出院快,且患者满意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外科手术治疗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多发性乳腺纤维瘤;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外科手术;治疗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周天锡.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外科手术对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治疗价值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120+122.
0引言
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这是一种出现在乳腺小叶内部的纤维组织与腺上皮位置的混合性肿瘤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多发生在20-30岁女性身上[1]。临床常以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对患者实施治疗,传统手术多在乳腺肿块处做横行或放射状切口,尽管操作简便,但是其治疗效果有限,术后会导致乳房表面上出现多个手术瘢痕,不利于保证乳房美观程度,患者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难以获得满意价值,故而临床意图使用其他方法对该类患者实施治疗;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外科手术是近年来临床应用于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一种新型手段,由于其手术方式区别于常规手术,故而可能对患者起到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则对其应用详情实施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选择70例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分别包括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1-39岁,平均(28.64±5.46)岁,患者的纤维瘤个数为5-26个,平均(15.5±7.5)个。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0-39岁,平均(28.84±5.32)岁,患者的纤维瘤个数为5-25个,平均(15.8±7.2)个。患者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均为自愿加入,在同意书上签字;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两组患者组间可做对比(P>0.05),即基本概况相近。
1.2方法。两组患者麻醉方式相同,均为全身麻醉。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外科手术治疗,按照患者病灶位置选择合适体位,一般为仰卧位,麻醉后沿着患者乳腺下缘行弧形切口,长度控制在7-8 cm之间,将皮肤、皮下脂肪层切口下深筋膜切开后进入乳房后间隙,沿胸大肌表面向上进行游离于钝性分离,充分包括患者乳腺后位置,同时对其纤维瘤的位置实施探查,探查并确定纤维瘤后实施切除,切除后采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对创面做好完全止血工作,对胸部进行包扎并每天更换敷料[2]。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乳腺纤维瘤切除治疗,即指导患者保持在仰卧位,进行消毒和麻醉操作,麻醉见效后确定患者病灶部位,并实施放射状切口,按照肿块所在位置与大小来确定切口位置、长度、数目,通过切口将患者乳腺内部的纤维瘤切除;切除过程中需减少切口数量并将多个肿块一同切除,完成切除后做好局部止血与冲洗工作,缝合腺体组织与筋膜层;术后包扎胸部,每天按时换药[3]。
1.3观察指标。①疗效判定:显效:乳腺肿瘤症状完全消失,肿块病灶经术后检查显示彻底去除;有效:症状明显缓解,肿块病灶去除程度在50%以上;无效:上述指标均未实现,甚至有部分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②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出院用时,按照组别实施统计;同时邀请患者从不满意、较满意和很满意之间对本次治疗的结果做出综合评价,其中后两项之和为总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其中的计量资料应用(±s)统计,并应用t进行检查,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统计,并使用χ2实施检验;检验所得的P<0.05均表示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2.1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手术、住院时间和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8.96±3.26)分钟,出院时间为(5.69±1.35)天,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8.21±2.62)分钟,出院时间为(7.74±1.29)天;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见表2。
3讨论
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属于良性肿瘤,在乳房肿瘤发生率中占50%,部分患者会出现癌变的可能,虽然无致命危害,但不排除恶化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致使生活质量不断降低,故而仍需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有效方式,但是常规手术直接切除患者病灶部位,对于患者创伤较大,进而影响患者恢复,且导致疤痕的产生而会影响乳房形态与外观,不能满足患者对于美观程度的要求[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女性的审美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该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其年龄普遍较轻,故而常规手术难以满足患者要求[2];同时,广大患者与医生在乳房保乳手术治疗中意识到美容作用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来科学的探究确保乳房美观的治疗方法。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外科手术治疗则主要是在患者乳腺下缘实施手术切口,以后间隙入路的方式对患者实施切除操作,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切除产生的创伤,利于患者在手术后及时恢复,且手术后疤痕的位置集中于乳腺下缘,手术中乳腺可以完好的遮挡瘢痕,切口具有隐蔽性,整体美观性略好,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手术的满意程度;手术切口位于乳腺下缘,在其后间隙位置入路开展钝性分离处理,可以确保翻起整个乳腺组织,一次性切除多发肿块,避免反复操作,有助于缩短操作时间;多在腺体深面开展切开与缝合操作,在乳房表面位置多不会扪及到硬块,可以主打限度的保持乳房原有的外形;在乳腺下缘确定手术切口,可以有效的将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有效避开,促使乳房感染保持正常;操作简单,避免严重损伤到乳腺管,有助于缩小手术疤痕[5]。本次研究对不同方式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则可见: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手术用时短、出院快,且患者满意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果突出了观察组所用方式的优势。
然而,在具体临床治疗中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瘤体性质,准确掌握肿瘤和乳晕的位置与距离,若相距太远治疗时需考虑传统手术方式,以此更有利于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对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应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外科手术治疗,可快速有效的完成操作并获得较高满意率,因此该方法的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沈国双.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8):64-65.
[2]陶冶.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对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102-103.
[3]夏仁昌.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74-75.
[4]魏笛,孔凡立,张震.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可行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15(20):142-143.
[5]王铮,邓博,李珍,等.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8(08):327-3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