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在无偿献血者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方法及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6 14:26: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在无偿献血者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方法及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资料是中心血站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例数合计为1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2组,5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称为:对照组),另一组使用优质护理(称为:观察组),对比2组无偿献血者的疼痛数据,不良反应数据,血液报废数据,护理满意度数据。结果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的疼痛数据,不良反应数据以及血液报废数据在与对照组相比后,前者处于优势地位。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实施在无偿献血者当中,发现其护理满意度更高,并助于提升血液的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字:无偿献血者;优质护理方法;对血液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黄培峰.在无偿献血者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方法及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326-327.

0引言

献血是一项十分公益的行为,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参与到献血的行列当中,但是由于献血的特殊性,人们在献血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应为各种原因而感到紧张和焦虑,这也给献血过程和血液的质量带来了一定影响。故提升献血者在献血的过程中的体验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优质护理实施于临床当中,优质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次研究中将优质护理实施到献血过程当中,为此抽取在中心血站献血的10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的目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同时观察优质护理的效果具体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来中心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100例无偿献血者,时间为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并按照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年龄方面统计,上限:50岁,下限24岁,平均值(33.12±1.09)岁。

对照组——年龄方面统计,上限:49岁,下限25岁,平均值(33.18±1.05)岁。

对比2组无偿献血者的资料,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1.2.1献血之前的护理干预:确保献血区域的温度适宜,干净整洁,准备有齐全的急救措施;同时保证献血椅的舒适和整洁;为无偿献血者提供面包,水,红糖,饮料等。在献血者献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保持和蔼的态度,并与献血者之间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告知其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如多吃一些可以补血的食物,多饮水等。在此过程当中,如献血者对献血的过程有疑问,需要及时的为其进行详细的简答。

1.2.2献血的护理干预:在献血的过程中,因为献血的特殊性,献血者难免会出现一些紧张的心理,故当发现献血者出现紧张焦虑等神情时,医护人员需要及时的与献血证进行沟通,并告知献血的基本知识,使其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为献血证进行静脉采血时,需要严格按照献血的注意事项操作,如需进行无菌操作等。并且在实行静脉刺穿的时候,需选取弹性强且直而粗的血管,以避免疼痛感的增强。

1.2.3献血后的护理干预,在献血证献血完毕后,需叮嘱其进行血管的按压,血管按压需进行10分钟左右,直至不再有血液流出为宜。并且献血证在献血完毕后需要静坐一段时间,,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密切的注意献血者的脸色,并尽可能的使用比较和蔼的态度与献血者进行交流,也可以为献血证提供牛奶饼干等食物,以防止应激性低血糖的发生。

1.2.4在献血前需要对献血者采取血液的筛查工作,一部分不合格的献血者将不给予献血,大大的减少了血液的报废率。于此同时需加强献血工作的技术培训,以最优质的服务迎接献血者。

1.2.5加强对于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需分阶段的给医护人员采取培训,如技术培训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等,以增强其上岗资格。

1.2.6在献血者献血前需要及时的为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健康献血的宣传,以此排除一些不合格的献血者,可以在源头上保证献血后的血液安全,降低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1.3观察指标

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无偿献血者的疼痛数据,血液报废数据,不良反应数据,护理满意度数据。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的核算软件为:SPSS 22.0版本,其中2组无偿献血者的疼痛数据,血液报废数据,不良反应数据,护理满意度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同时将其运用t值检验,当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2组献血证的上述指标的对比有统计学含义。

2结果

2.1在献血后,两组献血者血液报废数据,疼痛数据以及不良反应数据比较

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报废数据,疼痛数据以及不良反应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见表1:


\


2.2两组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数据比较

对照组不满意有13例,满意有37例,满意合计值为74.00%,观察组不满意有3例,满意有47例,满意合计值为94.00%(P<0.05)。

3讨论

无偿献血是一项十分值得推广的公益活动,献血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更加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有一些人在献血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紧张焦虑的心态。而这样的心态也导致献血者在献血中的疼痛感增强。而疼痛感的增强会影响到血液的质量,因此,在献血的过程当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十分重要。优质护理是一项十分有用的护理模式,其可以在献血者献血的过程当中使献血者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其焦虑及担忧,不但减轻了献血证的疼痛感,更是让血液的质量得到了保证。本次研究中,使用优质护理于无偿献血者当中,发现血液报废数据,疼痛数据以及不良反应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因此,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减轻献血过程当中的副作用,并使得血液的质量得到了提升。

由于献血是一项十分特殊的公益事业,并且在献血过程当中献血者会出现一些无可避免的症状,如疼痛感,冷汗头晕,意识丧失等,故献血者十分容易因此而产生对于献血的不良印象,而优质护理的使用,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安慰献血者,平复献血者的心态,为献血者带来优质的献血体验。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对照组不满意有13例,满意有37例,满意合计值为74.00%,观察组不满意有3例,满意有47例,满意合计值为94.00%(P<0.05)。因此,优质护理可以极大的提高献血的满意度,血液质量得到保证。

综上所诉,优质护理实行在献血过程当中,可以有效的降低献血证的血液报废数据,疼痛数据以及不良反应数据,提升献血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李明霞,张洪斌,万建华,等.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HIV感染状况的调查研究.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6-7,10.
[2]孙绍秋,张国强,常在娟,等.唐山地区1197份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2):124-126.
[3]卢艳,谭艳阳,李薇,等.2011~2013年株洲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中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2):82-84.
[4]郑军,李钊.孝感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9):2796-2797.
[5]陈秀兰,潘安杰,陈孔陶,等.2010~2012年某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3):306-308.
[6]付荣,余谨,荆明箴,等.武汉市450例无偿献血者中HHV-8病毒的检测及基于ORFK1基因的分型研究.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26(4):1198-1203.
[7]刘锐.人本位思想在无偿献血服务中的应用和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1(23):158-158.
[8]李双,谢毓滨.2012-2013年长沙市无偿献血者结构与血液检测结果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75-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5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