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两种采集桡动脉血方法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的入院接受采集动脉血气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选择斜刺进针穿刺采血,观察组选择垂直旋转进针法采血,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患者主观上的疼痛情况、消毒开始到取血完毕拔针所用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88.9%,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63.3%,比较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主观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接受采集动脉血气的患者中采用垂直旋转进针法进行采血,其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采血方法,同时还可以在很大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斜刺进针穿刺;垂直旋转进针法;分析结果
本文引用格式:贾先君.两种采集桡动脉血方法的血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191+193.
0引言
在对患者进行桡动脉穿刺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的操作,它主要是对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的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测的过程的需要对数值动态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测,在临床上这种检测技术的难度系数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的[1]。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候一定反复进行操作,这样才可以对血气进行全面性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患者的情绪不够稳定,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会对患者血中PaO、Pa(X)造成影响,因此要选用合理的方法。本文对斜刺进针穿刺采血法和垂直旋转进针法采血法进行对比,将对比结果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展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目标为入院接受采集动脉血气的6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年龄在65-84岁,平均(69.3±1.39)岁,有冠心病患者13例,心律失常患者7例,高血压6例,心力衰竭4例;对照组年龄在58-76岁,平均(45.1±1.02)岁,有冠心病患者11例,心律失常患者6例,高血压8例,心力衰竭5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采血的过程中由专业护师进行完成,次采血量为2 mL。在统计学上,两种患者的个人情况经比较,差异不明显。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斜刺进针穿刺采血。实际操作流程如下: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将穿刺的侧掌心朝上,在患者手腕部的第二道腕横纹桡侧1/4位置上,进行常规消毒,护理人员用左手食指对患者进行触压,可以直接判断出患者动脉整体的流向和深度,并触摸最明显的位置上,在消毒的过程中要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大于5 cm,右手持注射器,针头的三角斜面朝上,角度为20°-45°,缓慢刺入动脉之后直接刺入在患者的血管中,在穿刺过程中一定注意穿刺的方向,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远向近,并且还要与前臂内侧的中线保持一个平行的状态[2]。在动脉压力的状态下,当血液直接流入在注射器之后,一旦达到1 mL就将针拔出,然后用无菌棉球进行按压进行按压,一般按压的时间为6分钟左右,按压可以起到止血的效果。按压完成之后,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排除,将针针头插在橡皮塞中,密闭、置平/然后放置在两掌之间,轻轻晃动,并利用抗凝剂将血液进行混合,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送去检查。
1.2.2观察组:采用垂直旋转进针法采血。同样让患者将穿刺的侧掌心朝上,在腕关节的下方垫一个软枕,将腕关节伸展,对腕关节进行触摸,在大约两横指的位置上桡动脉搏动,在最为明显的位置上进行合理化的固定,消毒直径大于5 cm,穿刺人员左手食指及中指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两指稍分开,右手持注射器在指间垂直穿刺,穿刺人员的右手将注射器与皮肤呈一个直角,,垂直旋转直接刺入到患者的血管中,一旦回血,要停止进针,并对刺入的针头进行固定,在动脉压力的状态下,一旦达到1 mL(2 mL)就将针拔出,用无菌棉球进行按压至少10分钟,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按压完成之后,排除注射器中的空气,将针头直接插入到橡皮塞中,密闭,然后放置在两掌之间,与对照组一样轻轻晃动,并利用抗凝剂将血液进行混合,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送去检查。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的情况,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数/总穿刺数×100%。对两组患者的主观疼痛感受进行分析和评定。评定两组患者的采血时间,采血时间从消毒开始一直到取血完毕拔针,时间越短,说明该种方法的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将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通过%表示,用卡方对数据进行检验,所检验出的结果以P<0.05作为主要的标准,表示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较。通过对表1的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在穿刺成功率上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呈现P<0.05的显著差异,具有显著的讨论价值,详情内容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主观疼痛感受比较。通过对两组数据比较发现,观察组诉说疼痛者所占比例为10.0%,对照组诉说疼痛者所占比例为40.0%,可见观察组较低(P<0.05),具体内容见表2。
2.3两组患者采血时间比较。对照组采用时间为(4.01±0.23),观察组所用时间为(2.01±0.09),经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所时间相对对照组而言要短,差异显著(t=44.353,P=0.000)
3讨论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采用垂直旋转进针法采血,其成功率要高于传统的斜刺进针法,其主要原因为:斜刺进针法主要是将针头直接刺入在患者的皮下接触血管壁,在没有完全穿透之后,在进针的过程中会对患者的造成非常大损失,同时也会降低穿刺的成功率,另外,在穿刺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强烈的疼痛感,易动,血管也会滑动,不利于一次穿刺成功,也就延长穿刺的时间。对于垂直旋转进针法来讲,它会将针头直接刺入在患者的血管壁中,可以减少停留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有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3]。要想在穿刺的过程中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一方面,要将刺激时间缩短到一定的范围;另一方面,降低穿刺对患者的刺激程度。所以经过对比研究发现,采用垂直旋转法采血其效果非常显著,因为这种方法接触患者的面积比较小,组织所受到的损害也比较低,这样一来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另外,在穿刺的过程中由于该方法可以直接进入到患者的血管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刺激时间,降低了对患者的伤害,进而提升穿刺的成功率和对血气分析的准确率[4]。这种方法不仅采血定位准确,便于操作,而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也比较低,易于患者接受,在时间上也要优于传统的方法,所以在该方法在临床上得以广泛的应用。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数据发现,选择用垂直旋转进针法采血的观察组,其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患者的采血时间,这就进一步证明了,在接受采集动脉血气的患者中采用垂直旋转进针法进行采血,不仅可以缩短采血时间,减轻患者在采血过程中的疼痛程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该方式值得进一步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余锋.国内成人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方法的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10):7-7,8.
[2]康琼芳.股静脉斜刺进针法在小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7):223-224.
[3]胡镜,陈绚.垂直穿刺血管侧方旋转进针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3):149-150.
[4]马媛.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50):3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022.html